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任何一个从事新闻事业的人来说,要想采写到具有一定价值的新闻,绷紧新闻敏感之弦是个关键。1991年岁尾,我偶然遇到一个残疾青年李洪兴,得知他通过刻苦自学,几经奋斗,终于发明了万次电源变压器,正在申报专利权时,我心里豁然开朗,从这个残疾青年的身上,看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于是,我就主动与他攀谈起来。详细  相似文献   

2.
1995年4月23日,我来到丁铁军家采访。 由于是临时指派的任务,我连一点准备的时间都没有。在到他家以前,我对丁铁军一无所知。只是在路上略略翻了翻另一位记者采写他的稿件。知道他是一位残疾青年,身患脑瘫,但依然为其他的脑瘫患者作义务咨询工作。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为雷锋题辞纪念日,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倡导日,报社决定在这一天推出关于丁铁军的报道。这是我来到丁铁军家之前,对这次采访的全部理解。  相似文献   

3.
1994年2月25日,春节刚过,郧阳日报编辑部收到一封读者来信,信中说:“新春佳节之时,特给恩人们拜年,祝福恩人们万事如意!我永远不会忘记,恩人们四个多月八方奔波,组织捐款、求医、送衣送汤,直到手术成功……让我深深感到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好人多……”写信人是湖北省竹溪县一位农村残疾青年,名叫聂胜平.他的特大手术成功,生命得到挽救,使郧阳日报社的同志们感到欣慰和高兴.  相似文献   

4.
贾凤玲 《新闻传播》2010,(3):127-127
记者提高审美观十分重要,有件事对我启发很大。1999年我刚来到秦皇岛时,一次到青龙满族自治县去采访无意听到一件事。一个在县公安局当户籍民警叫荣芳的姑娘冲破各种阻力,嫁给一个个体残疾青年,围绕结婚前后事迹十分感人。对于这件事我进行了深入多方采访,采访后煞费苦心地定了好多题,  相似文献   

5.
1991年3月29日,在正阳1990年度新闻表彰会上,一个残疾青年拖着不便的双腿,登上了领奖台,用他那擅抖的双手,接过县领导颁发的荣誉证书.顿时,台上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他就是陈健,一位用一条腿跨入新闻大门的农村青年。陈健今年22岁,是大林乡沿淮村农民。在他色彩斑斓的童年时代,小儿麻痹症吞噬了他的一条腿.今后怎么生活?难道一辈子就是从床头到锅台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位肢残人,先天性左手左脚残疾,行动不 便,我爱人也是一位肢残人,自幼得了小儿麻痹症,行动和我差不了多少,平时,我把家里买菜、扫地、擦窗等活全包了下来。我热爱新闻事业,从小喜欢舞文弄墨,在当“业余记者”的20年时间里,我写了1200多篇稿件,其中约有三分之一是写残疾人的,有人戏称我成了写残疾人的“专业户”。 从我爱人写起 记得我第一次采写残疾人报道是从我爱人开始的。我爱人因小儿麻痹症致使双腿残疾。1965年,她初中毕业,因残疾高中不能考,招工单位也不要。这时,母校的老校长念她是位出色的学生团干…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个高中毕业回乡的农村青年,曾为落榜而一度消沉、苦闷。正当我对前途心灰意冷时,一位新朋友——《新闻与写作》来到了我的身旁,使我看到了大学围墙外的另一条通往成才之路——自学. 在这位默默无声的老师指导下,我走上了业余  相似文献   

8.
通讯员园地     
向青年通讯员进一言上蔡县东洪乡王立业有些青年通讯员写稿热情很高,但采写作风不扎实,或凭道听途说,或略问几句就动笔成文,面不够水来凑,有些情节是想着写出来的.稿成后也不核实就匆匆寄出,结果漏洞百出,影响很坏.《新闻爱好者》第4期登的《王立业助人为乐》一文,作者并没见我的面,把我这位还工作着的教师写成离休教师.他如能找到我本人问一下,也就不会出这个纰漏。有位青年写我们这里有一位个体户文明经商的事,把那人的年龄写的还没他儿子大,广播电台播出时,人们一听就说作者是瞎胡写。劝大家要认真  相似文献   

9.
千里姻缘     
一 1982年10月,当时我在鸡西矿务局作新闻报道工作.一次我出去采访回到办公室,发现办公桌上放着两份材料,是局工会送来的.其中一份材料不长,却吸引了我. 这份材料介绍了鸡西矿务局东海煤矿残疾青年张坚强高中毕业之后,自学中医为人治病的事迹.我被张坚强顽强的精神所感动,第二天,便驱车百余里,来到张坚强家里采访. 那天,在张坚强的家里,除了本矿的患者外,还有来自黑龙江鸡两市里和铁力县的患者,把他家的里外屋挤得满满的. 趁他看病的空隙,我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10.
读者之声     
湖北省巴东县残疾人联合会谭正双:我爱读《新闻与写作》,并一年一年收藏,为写作时释疑。我这个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残疾人能写出点文章见诸报端,《新闻与写作》给我提供了相当多的养料。有一件难忘的事是,1989年,我的作品获得了“全国农村残疾青年心声碣石杯”征文三等奖,贵刊还登了我获奖的短讯。作为省级新闻期刊,这样理解支持残疾人,令人肃然起敬。今天,我由一名残疾人,一名农民通讯员被聘到县残联专门搞新闻报道工作,《新闻与写  相似文献   

11.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县广播站编辑陈相门老师,认识了他也就认识了《新闻爱好者》。次年,我又订了一份。一位同学见我经常读这个刊物,就给我提供了一条采访线索,让我去采访游乐场。同两位办场青年谈话时,我东一斧子西一鎯头地乱问起来,结果一个小时过去了,也没得到满意材料。晚上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最后干脆起床列了个提纲。第二天一大早又去采访,挖掘出了两个办场青年都是刚刚刑满出狱的事迹。回校后,我赶写  相似文献   

12.
唐微风和我共事十年。1960年我被整下台,不久他被下放到山西省永济县。他自幼患有残疾,跛一腿。人极聪明,好强、好胜,孤身一人,又不善料理自己的生活,在三年困难时期,被迫离职,回到了上海。1964年,吴小武从一位同志处听到他的消息,告诉我说,唐微风离职时只拿了800元,回上  相似文献   

13.
到1885年我18岁时为止,我一直过着象我那个社会阶层一般中国青年所过的那种生活.不同的只是,由于我父亲皈依基督教并任职于伦敦布道会,我有较多的机会和广州的英美传教士接触.有一位英国女士对我发生兴趣,我终于学会了讲英语.英美布道会的嘉约翰(Kerr)博士为我找到一份工作,并且让我学得了不少医学知识.我很喜欢这门学科,相信我将会有一个为我的同胞行医的有益的职业.当我一听到香港要开办一所医学院的消息,就立刻去见教务长康德黎博士,并且注册入学.  相似文献   

14.
一位哲人曾说过: ‘每个十八岁的青年都是诗人。’自然,青春本身就是充满诗情的年华,诗的年华。我自己的体验也是这样:当我年青时,最先喜爱的文学样式便是诗歌。我  相似文献   

15.
天蓝色的夜幕降下来了,小城衡东将她窈窕的身影掩藏在茫茫夜色之中。挺拔的梧桐树,静穆地立在人行道上。水银灯辉溶着月色,洒在宽阔的街面上。一位手摇轮椅的残疾青年,在一群人的簇拥下,向着灯火璀璨的百花歌舞厅走去,他显得那样激动,刮得净白的脸  相似文献   

16.
在我儿时生活的那条街道上,我们家是很有名气的.这种名气来自于我有一个长相丑陋、身体残疾的伯父.听父母说,他原来是工厂里的档案管理员.有一年,工厂失火,他为了抢救档案馆里珍贵的文史资料,被大火烧成重伤,落下了终生的残疾.  相似文献   

17.
我的长篇小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后,齐鲁晚报的两位青年记者来采访我,谈完有关小说创作的话题后,他们问我最喜欢哪本书,最喜欢哪首歌。回答前一个问题时我犹豫了许久,回答第二个问题时我几乎是脱口而出:"我喜欢韩红演唱的《天路》。"而且特别喜  相似文献   

18.
游江 《四川档案》2015,(3):21-21
一天,一位白发苍苍的残疾老人,来到社保窗口满心欢喜地对我说:"今年,我满60岁了,终于可以领养老金了!"可是,在交谈中我发现老人身份证和档案中的出生时间、姓名都不一致。当我告诉他因信息不符,需核对后才能办理退休业务时,老人满脸的喜悦顿时变成了满脸的焦虑……这位老人的问题并非个案,工作中遇到此类问题举不胜举。档案伴随我们一生,它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结合工作经历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烧水时,只有达到沸点水才是真正开了。愚以为写新闻稿也有同样道理,只有舍得下苦功,才有可能被编辑选中而见诸于报端。我在这方面是有深切体会的。去年11月份,厂里一位青年电工在与不法分子的窃电行为作斗争中以身殉职,我经过详细采访,写成一  相似文献   

20.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7月1日晚,在新田县剧院舞台上,在鲜艳的党旗下,正在宣誓的64名预备党员中,有一位身高不足1.2米,脊柱严重向右凸起弯曲,身体成“S”型的残疾青年,他泪流满面地在心里无数次呼唤:“党是我的母亲,是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他,就是新田县市政公司档案员李琦。一1973年5月20日,李琦出生于新田县一个普通的干部家庭。在长辈的呵护下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然而,1989年夏天,不幸正朝着花季般的李琦悄悄袭来,由于严重缺钙,李琦患的佝偻病开始恶化。脊柱开始侧弯,并时常伴有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