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俊刚 《现代语文》2006,(10):23-24
《语教学之友》总第279期《〈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不宜入选教材》一,我认为观点欠妥当,现谈谈个人浅见,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之友》2007年第4期"教材研讨"栏目中刊登了黑龙江大庆市第十六中学赵继全老师《〈逍遥游〉不宜作为高中讲读课文》的文章,笔者对其中观点持不同意见。现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和赵老师商榷。第一,文中第一点理由是"缺乏‘例子’之实",说"课文涉及的许多词语都不常用,文言知识基本无法迁移",所举之例仅仅是几个通假字而已。笔者却不这样  相似文献   

3.
钱爱萍 《中学文科》2009,(7):131-131
《语文教学之友》2008年第2期登载了河北郭朝霞老师的文章《路瓦栽、玛蒂尔德,谁更虚荣?》,郭老师撰文指出,路瓦栽比玛蒂尔德更虚荣。对于这一新解,笔者不敢苟同,想与郭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4.
读了《语教学之友》2004年第11期张克昌老师《早应退出教材的两篇章》一,为张老师直言自己的观点而敬佩,但是对张老师阐述的观点实在不敢苟同。以下就中的观点阐述我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读完《班主任之友》第10期中周玲老师的《谁扔的纸团》后,笔者心中满是对周老师的敬佩之情。周老师用她的宽容和独特的育人艺术让学生主动认识到错误,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周老师在文章的结尾引用了赞可夫的一句话:“在你叫喊之前,先忍耐几秒钟。想一下:你是老师。”多么警醒的话  相似文献   

6.
拜读了贵刊发表的王长路老师的教材研讨文章《“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新释及启示》一文(见《语文教学之友》2010年第8期36页),既为王老师认真细致的钻研精神所感动,也颇受启发,在此也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一管之见,以与王老师及广大语文教师或诗词爱好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手翻阅《语文教学之友》,看到2003年11期上张广祥老师的一篇文章——《“主题”五题》。文章针对语文教学中过分强调“主题”、拔高“主题”带来的种种弊端,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对语文教学中由于偏狭的“主题”追求导致的阅读主体性的丧失提出了中肯的批评。特别是对《黔之驴》《冬天之美》等文章主题的认识,从文本出发,既深刻又合理,  相似文献   

8.
李迪老师在《班主任之友》2005年第10期发《教学经验当“不立字”》(以下简称“李”)认为:“禅宗以心传心弘菩提之道,其经的句只是帮你到达悟境的舟车而已,只在句上打转,便会离真理越来越远。教学经验也当像佛教禅宗一样,不立字,万不可迷信字,应用心思索。”对此,我却有迥然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一直是高中语文教材精讲篇目,那清新隽永的语言,静谧朦胧的意境,让执教者京叹不已,回味无穷。读《语文教学之友》2010第4期丁明煌老师的文章《咀嚼(荷塘月色)》,觉得丁老师将《荷塘月色》“咀嚼”得支离破碎,贮满着的那一种诗意荡然无存。心痛之余将丁老师提到的几个问题粗陈浅见。  相似文献   

10.
读了郑逸农老师发表在《语文学习》2012年第6期上的《语文课不可以这样玩——对(语文课可以变得很好玩)的质疑》一文,笔者有一种异样的感觉。虽然我与郑老师文中提到的史老师并不相识,但此前曾读过她的一些文章.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版)2005年11期,登载了刘国良老师的文章《(泪珠与珍珠)是思乡怀人之作吗?》。文中指出《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对该文的结构、内容及主旨的解读的种种错误,我以为意见是中肯的。在分析中,刘国良老师就文章的结构、主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这一点上我以为还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2.
《班主任之友》2005年第8期刊登了刘志强、王文道两位老师《哪些学生不宜做班干部》的文章,文中列举了五类不宜当班干部的学生:班里的黑“老大”,生性懦弱的人,生性鲁莽的人,八面玲珑的人,高傲自大  相似文献   

13.
朱红霞老师发表在《班主任之友》2007年第一期中的《看“手相”》,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教育随笔。朱老师真是教育的有心人,关注学生生活,了解学生思想,善于从学生生活出发,使教育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在不经意的谈话中让学生认识到了科学与谬误、命运与奋斗的内涵,是向教育无痕、润物无声理想境界努力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袁海燕老师的《浅谈夏四奶奶》(《中学语文教学》2001·11)通过分析鲁迅小说《药》中一个着墨不多的次要角色———夏四奶奶,来窥知当时社会全貌,更深刻地揭示了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对我们理解小说的主旨确实极有帮助。不过其中有一个说法很值得商榷,现略陈管见。在《药》这篇小说的第四个场景“上坟”中,革命者夏瑜的母亲夏四奶奶有这样一段话:“我知道了。———瑜儿,可怜他们坑了你,他们将来总有报应,天都知道;你闭了眼睛就是了。……”(着重号为笔者所加)袁老师认为夏四奶奶口中的“他们”指的就是那些“引导他(指夏瑜)走上革命道…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上看到了胡老师的《是"比喻"还是"对比"》这篇文章,我有不同看法。"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诗,我认为是比喻而非对比。比喻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正如  相似文献   

16.
《班主任之友》第1期中谢海南老师的《王熙凤代理班主任》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目光。读《红楼梦》读出班级管理之道,怎不令人啧啧称奇。可静下心来细细揣摩,叉生出一丝困惑、一些感想,愿求教方家。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我在我市的三个县巡回上过一节《纸船——寄母亲》的诗歌教学公开课。课上过之后,自己对这节课还比较满意,于是就写了一篇题为《我让学生当了一回诗人》的教学体会的文章,投给了《中学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之友》杂志2008年第10期刊登了石培芳老师的《巧施“美人计”》一文,读后惊出一身冷汗。能看得出石老师工作务实、细致、灵活,但我认为“美人计”施不得。班内已形成了几个典型“双差生”,他们学习上不求进取,心思散落于学习之外,自我价值体现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出风头、  相似文献   

19.
2009年第12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刊登了陈强强老师的《“一人之心”是“千万人之心”吗?》的文章,笔者对陈老师关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的解读不能认同,遂成此文,与陈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20.
本刊2008年第8期刊登了张登平老师的《由孔乙己“盘”着两腿说起》。张老师认为: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孔乙己因偷窃而被丁举人打折了腿,小伙计再看见孔乙己时,见他“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这里有些不妥,打折了的腿是盘不起来的,文章违背了医学常识,这对于曾经到异国去学医的作家来说,是个小小的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