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唐诗论家、诗评家皎然在《诗式》等著作中对大历诗坛有独特的评价,对初唐诗人陈子昂、沈拴期、宋之间有鲜明的褒贬。其明显的局限是有过重的南朝情结,对唐诗的特质缺乏认识,而摘句评诗也存在失误。  相似文献   

2.
南朝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短短一百几十年里,不仅诗文盛极一时,文学批评理论更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产生了一系列探讨文艺理论的专论、专著和诗文评。如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裴子野《雕虫论》、萧纲《与湘东王书》,萧绎《金楼子·立言》等。其中刘勰“体大而虑周”的《文心雕龙》、钟嵘“思深而意远”的《诗品》以及同样具有文学批评价值的,现存最早的一部古代诗文总集——昭明太子《文选》和著名的《文选序》,更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成果。这些著作中所阐述的关于文学的许多见解,在当时和后世都发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由于它们不仅反映了作者的文学观点和审美观念,而且反映出作者所生活时代的文学发展状况,因此也是后人研究南朝文学极有价值的资料。 上述文艺理论著作,就其主要倾向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着重探讨文学的性质,如《文选序》明确提出“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作为衡量文学作品的标准;《宋书·谢灵运传论》在阐述“四声八病”声律说之后,宣称“妙达此旨,始可言文”;《金楼子·立言》明白指出:“至如文者,惟须绮縠纷披,宫征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凡此种种,说明他们对文学与非文学作品的区分较之前人更为深入细致,对文学特点的认识也比  相似文献   

3.
曹丕《典论·论文》是魏晋时期文艺理论的发轫之作,也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文章学专论的开山鼻祖。曹丕“文气说”是文学创作“才性论”批评的核心命题。自曹丕首揭“文气说”伊始。中国文学界无论是评诗论文或是探讨创作和鉴赏的一般规律皆是从“文气”着眼。故而古代文论纷繁复杂的理论范畴实质上就是由“文气”说承续展拓,从而形成了别具匠心的文艺学批评的价值风范和审美情韵。  相似文献   

4.
相传孔子编定《春秋》,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往往寓有褒贬而不直言,这种写法称为“春秋笔法”。《晋书》中有个叫楮裒的,他表面上对别人不作任何评论,而心里却褒贬分明,就像孔子编《春秋》的态度,所以有人说他是“皮里春秋”。可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却说:“楮季野(楮裒字)皮里阳秋。”元·段成巳在《鹧鸪天》词中也写到“那得工夫上酒楼,谁能皮里更阳秋?”“春秋”变成了“阳秋”,什么原因呢?原来晋简  相似文献   

5.
与曹魏、西晋文学相比,东晋文坛玄风弥漫,就显得沉寂了。檀道鸾说;“正始中,王弼、何晏好庄、老玄胜之谈而世遂贵焉。至过江,佛理尤盛,故郭璞五言始会合道家之言而韵之,询及太原孙绰转相祖尚,又加以三世之辞而诗骚之体尽矣。询、绰并为一时文宗,自此作者悉体之,至义熙中,谢混始改。”(《世说新语·文学》注引《续晋阳秋》)沈约说:“有晋中兴,玄风独振,为学穷于柱下,博物止乎七篇,驰骋文辞,义殚乎此。自建武暨乎义熙,历载将百,虽缀响联辞,波属云委,莫不寄言上德,托意玄珠,遒丽之辞,无闻焉尔。”(《宋书·谢灵运传论》)萧子显说:“江左风味,盛道家言,郭璞举其灵变,许询极其名理。仲文玄气,犹不尽除;谢混情新,得名未盛。”(《南齐书·文学传论》)各家论述都简要地概括了东晋文学的基本情况,也都指出玄言诗充斥诗坛的现象。钟嵘说:“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爱及江表,微彼尚传。孙绰、许询、桓、庚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诗品·序》)钟氏认为玄言诗在东晋是“微波尚传”,与以上诸家论断不同,恐与史实不符,当以檀、沈、萧诸氏说为是。关于东晋文学,与以上各家比较,刘勰的论述,内容比较丰富,很值得我们研究。本文拟对刘勰有关东晋文学的论  相似文献   

6.
南朝永明年间,诗歌力求追新,讲求声律对偶,启开唐风,这就是文学史上为人所称道的“永明文学”。永明文学的代表作家,就是《梁书·武帝纪》所称的“竟陵八友”。王融为竟陵八友之一,阮亭称之为“一代文宗”(《师友诗传录》)。其诗歌以清丽见长,钟嵘《诗品》:“元长(王融)士章(刘绘),并有盛才,词美英净”。日人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也称王融诗“清而丽”。我们从其具体的创作中不难发现他对清丽的艺术风格的追求。在其百余首诗中,提到“清”字的地方是很多的,反映出其艺术上追求“清丽”诗风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7.
流别 ,史论的结合《诗品》论诗、品第诗家及其诗作 ,“三品升降”。《诗品序》云 :“一品之中 ,略以世代为先后 ,不以优劣为诠次。”将史的意识引人诗评 ,有效地拓展了诗评的思维空间 ,为构建《诗品》全书的理论体系找到了合理的布局 ,具有不容辩驳的断代史的性质。我们的民族具有悠久文化艺术传统 ,史传论著 ,灿若繁星 ,历史文化艺术传统的长期积淀 ,为后来各类专史的兴起开辟了道路。作为诗体专论 ,同时又具有史的雏型 ,与钟嵘同时 ,南梁初叶 ,始见端倪。例如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是这一类著作较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8.
纳兰性德《通志堂集·经解序》注释(续三)罗星明书集传或问序宋,东阳陈大猷作《尚书集传》①,用朱子释经,法吕氏读《诗》记例,采辑群言,附以己意成编。宋季,其书盛行,学者多宗之。《集传》而外,复成《或问》二卷。明《集传》去取之意,亦犹紫阳《论孟集说》,别...  相似文献   

9.
《芋老人传》是清代作家周容的一篇传状文,故事生动有趣,耐人寻味,历来为人们传诵。前人论曰:“文至清代,极盛难继矣。”(《清文评注读本·序》)又说:“诗宜顺读,学诗者必先读古诗;文宜逆读,学文者必读近世文。”(《清文评注读本·编辑大意》)今天,我们读《芋老人传》一文,深感此言有理。  相似文献   

10.
说“赋”     
在中国文学史上,“赋”既是诗的“六义”之一,又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故特受学人重视。班团说:“赋者,古诗之流也”(《两都赋序》),又说:“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郑玄说:“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毛诗笺》);刘勰则说:“赋者,铺也.铺采离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而朱熹又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诗集传》)凡此种种,释义不一。然则“赋”字本义如何?它与诗之“六义”和文体之“赋”有何关系?看来仍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下面让我们从“赋”字本义谈起.一、…  相似文献   

11.
史学研究论先商的迁徙洪涛(9·28)汉族和中华民族的形成何志虎(11·11)汉代河西地区的开发刘磐修(11·24)中国国学在朝鲜的传播与发展犤韩国犦李相圭(10·12)论“三教”到“三教合一”严耀中(11·5)论日本遣隋使王心喜(7·14)浅析武则天定都洛阳的原因张美华(12·12)明代宦官专权与君主专制主义的发展和影响于语和董跃(9·24)中国国服丧失原因浅探———从近代中日服饰变化比较说明张祝平(11·28)段皖系当政与北洋派的衰落潘荣(9·11)抵制《顺天时报》案吴修申(11·32)从热赞…  相似文献   

12.
史学专题中国近代前期的中西文化交流论中国古代领土观的形成……—·—··张景贤(5·5)…………··—…………于语和高侮(5·ZI)(墨子)与中国古代军事科技—…李继耐(2.30)过学理论与实践(六韬)的成书、著录及其军事思想…徐勇(6.5)论历史教学中的类比联想创新…··常运暖门·24)两汉妇女的贞节问题…………·赵志坚(4·14)情境教学的作用·:………·李维密门·43)论北魏文明太后的族属及所受教育中学宗教史教学研究一;………·车华玲(二·27)……………………………··王晓卫门·11)初中历史“新五步教学法”例谈…  相似文献   

13.
《诗经·王风·大车》之诗义,古今学者解说纷纭。本文综合古今有代表性的七说,从古人称谓习惯、古代车服制度、诗中约誓之辞、春秋时期婚恋状况等方面加以考察,认为七说中“征夫思妻”说最为可信,《诗序》首句所言“刺周大夫也”,乃推本之论,与《诗传孔氏传》所言“周人行役而讯其室家”的解说并不矛盾,只是说诗角度不同而已。而“序首”之下文字,恐为东汉时人附会,所谓“男女淫奔”之说,实不足凭  相似文献   

14.
“枯鱼”一词,古代诗文屡见不鲜。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篇》,原文是“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四收录汉代无名氏寓言诗《枯鱼过河泣》,诗云:“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鱼与),相教慎出入。”三国时曹魏文学家应璩《百一诗》:“田家何所有,酌醴焚枯鱼。”晋代《子夜歌》第十八首说:“常虑有二意,欢今果不齐。枯鱼就浊水,长与清流乖。”南朝梁代文学家庚肩吾《看放市》诗:“既非随鹤舞,聊思索枯鱼。”《南史·卞彬传》:“摈废数年,不得仕进。  相似文献   

15.
“凿冰冲冲”《诗·豳风·七月》:“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这里就“凿冰冲冲”作一疏释。先说“冲冲”。陈奂《诗毛氏传疏》:“韩诗云:‘冲冲,声也。’”愚按:古注中“声”或“××声”即所谓“声辞”,相当于现代语法术语的象声词。以声论,“冲冲”即“冬冬”:“冲”古读定纽冬部,而“冬”古隶端纽冬部,端定同属舌头音,二者只有清浊之分,  相似文献   

16.
“好古”,是中国古来久已形成的文化倾向。《论语·述而》中可以看到孔子对这一追求的反复强调。《汉书·景十三王传·河南献王刘德》所谓“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也体现了对珍重文化遗存,遵循文化传统的精神的赞许。《后汉书》已经有“古学”之称,说到卢植从马融“受古学”《卢植传》,李育“颇涉猎古学”《李育传》,贾逵“为古学”《贾逵传》,桓谭“好古学”《桓谭传》,郑兴、卫宏“皆长于古学”《杜林传》等。这里所说的“古学”特指古文经学,也包括古文字学。考古,是很早就已经出现的语汇。北魏学者郦道元在《水经注·滱水》中…  相似文献   

17.
钟嵘的《诗品》树立了设“品第”、“显优劣”的批评意识,综合采用了“溯流别”的历史比较方法、以人品看诗品的历史传记方法、用形象说诗的品喻方法、摘句为评等多种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陈寿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中,于盛赞诸葛亮治蜀政绩之后,说了一句:“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引得厚爱诸葛亮的人们大为不满,纷纷指责陈寿是“挟恨贬低诸葛亮”。对于这种无稽之谈,史学界早加驳斥,但“应变将略”究竟是不是诸葛亮所长,似还未见有专文充分论及,本文试着一补这个空白。应当承认,诸葛亮的确是个军事天才。他长于治军,军之出也,“戎阵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止如山,进退如风,……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屯兵渭南时,“耕者杂于  相似文献   

19.
陶潜“不为五斗米拆腰”的故事大家甚为熟悉。这个故事的记载最早见于沈约《宋书·陶潜传》,其后梁昭明太子萧统作《陶渊明传》,唐初宫修《晋书·陶潜传》及李延寿《南史·陶潜传》中都载此事。宋人韩子苍怀疑这个故事的可靠性,学术界不同意这种怀疑,但对这个故事中言及的“五斗米”的理解却存有分歧。  相似文献   

20.
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善于启发等都是至今仍值得我们继承并发扬的内容。在他“以诗、书、礼、乐教弟子”(《史记·孔子世家》的过程中,他尤其重视诗歌教育。他曾告诫儿子伯鱼说:“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篇》)意为不学《诗经》就茫然无知,什么也看不到,更无法前进。孔子如此教导儿子要重视《诗经》,并非是出于偏私,他也时常这样教导其弟子们:“小于何莫学夫诗!”更值得玩味的是,孔子还因为南容这个人经常诵读《诗经·大雅·抑之》中的句子,而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南容。在孔子的时代,《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