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经济文化思想漫谈:“义利之辨”胡伟希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开篇就讲,"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一段时间以来,孔孟的这些言论很为人们所诟病,以为儒家思想将义与利对立,与现代经济生活格格不入。其实,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下面试...  相似文献   

2.
中国思想史上义利之辨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儒家重义而轻利,或否定利。《周易》乾卦《文言》之"利者义之和"的命题对义利关系含有新的见解,苏洵对此进行阐释,以为义乃圣人戕天下之器,提出"徒义"与"徒利"的概念,作出义必有利而和的结论。朱熹对苏洵之论批评,但坚持固有的儒家观念,难以否定苏洵之论所具有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文化知识与文化人格的关系是古往今来思想家与教育家所关心的问题。在中国古代,人们从来就不把学习文化知识与培养文化人格脱离开来。儒家学派的作品《大学》即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相似文献   

4.
李学勤先生说:“孔子与《周易》关系如何,是中国学术化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如果确如古代史籍所说,孔子长期研习过《周易》,并亲自撰作了《易传》,那么《易传》便是有关孔子哲学思想的重要依据,同时探讨《周易》这部举世重视的古书的性质,必须与孔子和儒家联系起来。这会使  相似文献   

5.
“君子”人格是历代儒家孜孜以求、刻意塑造和推崇的理想人格模式之一。在儒家看来,君子应该是拥有广博的学识,积极入世、躬行仁义、襟怀坦荡,能肩负起时代重任和历史使命的理想人格。统而言之,要达到“君子”这种人格境界,须处理好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就义利关系而...  相似文献   

6.
聂希 《华夏文化》2008,(3):23-25
“友”观念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出现,经过先秦儒家的改造与发扬,它逐渐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枝繁叶茂。在如何选择朋友、与朋友相处等问题上,先秦儒家提出的仁义、忠恕、诚信等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学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7.
正《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论语》中有许多关于言与行的记载,涉及内容广泛,大至兴国安邦,小到个人交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儒家的语言观,从中也可窥探儒家在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思想。它所反映的言行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敏于行而讷于言。"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个观点是《论语》中最常见的关于言行关系的描述。《宪问》有:"子曰:‘邦有道,危言危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的哲学对爱的问题有着多维的探索和深刻的认识。早在春秋时期 ,儒家就提出了“仁”的哲学。《论语·颜渊》载 :“樊迟问仁。子曰 :‘爱人。’”儒家所谓爱 ,第一 ,爱有差等。“亲厚 ,厚 ;亲薄 ,薄。”(《墨子·大取》)对亲厚的就厚爱 ,对亲薄的就薄爱。爱依血缘关系的亲疏而有等级之别。第二 ,泛爱。“爱父 ,其继爱人 ,仁也。”(《郭店楚简·五行》)仁是把对亲之爱加以推广。“亲至 ,薄不至。”(《墨子·大取》)有最亲的 ,却没有最薄的 ,爱是普遍的。第三 ,诚。“诚于中 ,形于外。”(《大学》)爱是内心情感自然的流露 ,不是“作”出…  相似文献   

9.
民本思想萌芽于殷周,至春秋战国渐成一股思潮,历经整个封建社会而不衰。在西学东渐的历史转折时期,它又成为中国人接受近代民主思想的内部基因。民本思想于是成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最强者,在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论及民本思想,学术界每引述《尚书》、《左传》、《国语》和儒家经典来说明,又因孟荀等儒家大师倡民本尤力,所以,常把民本思想的走冠奉送给儒家。如近出《中国儒学辞典》“民为邦本”条说:它是“儒家政治学说的重要论点之一”。《中国哲学辞典大全》“人本、民本、民主”条也主要介绍儒家的民本思想。笔者所见其他中国…  相似文献   

10.
在先秦时期,《诗经》很少被称作《诗经》,当然,我们在《礼记.经解》、《庄子.天运》等中发现渐渐有了变化;当时称作《诗》,或《诗三百》。除过六首笙诗,共三百零五首。这三百多首诗的编辑整理,还是一个难以索解的问题,但大体上人们认为和鲁国的乐师有些关系。作为后来儒家的主要经典文献,《诗经》往往被认为是孔子删削整理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提出的说法,认为诗原有三千,经过孔子的筛汰,留下了十分之一,人们称作“删诗说”。平心而论,司马迁的说法夸张了一些,通过对《国语》、《左传》等历史散文和诸子散…  相似文献   

11.
一本传统文化的好读物──《中国传统文化》读后随着社会的日益现代化,人们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似乎可以说,在我国,每个人都离不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我国丰富多采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这样,了解传统...  相似文献   

12.
温故知新     
中国古代人文精神是一种博采众家之长的融汇发展的精神 ,并非只指一个学派 ,比如说 ,只限于儒家学派。正如《汉书·艺文志》所说 ,诸子十家“各引一端 ,崇其所善 ,以此驰说 ,取合诸侯。其言虽殊 ,辟 (譬 )犹水火 ,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 ,敬之与和 ,相反而皆相成也。”任何一位对人文精神作出贡献的思想家都有他自己独特的贡献 ,二千多年后仍然在影响着人们的头脑。老子发现了一条普通法则 :物极必反。孔子在中国历史上首次论述了什么是人 ,以及人的价值观。后来的文化创造都是在这些基础上进行的。温故而知新 ,离开前人的伟大创造 ,不会有…  相似文献   

13.
做人之道是创造美好社会的基础。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怎样自处,保持怎样的人生态度?我们从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儒家对义与利的关系的论述,义是道德原则,利是物质利益。孔子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对梁惠王说:“...  相似文献   

14.
在早期儒家心性论建构过程中,早期儒家《诗》学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由于《诗》言人之"情志",《诗》之情感世界为早期儒家阐发自身的心性论提供了丰富的经典思想资源和广阔的诠释空间。《诗》是早期儒家讨论和论证礼乐文化内在本质的话题和依据,也是其借以展开性情与礼义关系讨论的思想资源。在子思学派论证"慎其独"即是"慎其心"的心性哲学和天道观过程中,引《诗》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在要素。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的忠孝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忠孝”意即忠君孝亲 ,它本是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论语·八佾》谓“臣事君以忠” ,要求臣下对国君效忠。《孝经》说 :“夫孝 ,始于事亲 ,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孝的初始含义是孝敬父母 ,这是子女在家庭中必须履行的义务 ,推而广之 ,每个社会成员对于社会也应承担“尽孝”的责任。这样 ,儒家就以忠孝为纽带 ,把个人、家庭和社会联系起来 ,给每个社会成员规定了立身行事、居家做人的基本准则。孙中山自幼飘泊海外 ,深受西洋文化熏陶 ,儒学根底并不扎实 ,用他自己的话说 ,《四书》、《五经》还是从洋文中学到的。他曾竭尽全力宣传西洋文化…  相似文献   

16.
单滨新 《寻根》2012,(3):100-105
以“敬老慈幼”为核心的慈孝文化是中华儒学的精髓。冯友兰认为,蔡元培的人格“是儒家教育理想的最高表现”。傅斯年在《我所景仰的蔡元培之风格》中说:“蔡元培先生实在代表两种伟大的文化,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自由、平等、博爱之思想。”蔡元培的儒家人格和圣贤修养的重要体现,就是传承中华慈孝文化。  相似文献   

17.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记·曲礼》)礼俗思想作为儒家社会思想的模板,曾在中国人思想世界中占有重要地位。清末民初,儒家礼俗思想存在的合理性也受到挑战。理论上,民国学者以反对封建等级专制为目标,从礼与专制制度的关系出发对儒家礼教进行批判;运用考古学、社会学手段对礼籍、礼器的考证,否定了儒家思想的神圣性;实践中,兵连祸结下民不聊生,旧日“乡土中国”中的人们不得不背乡离井,礼仪的展示空间日益萎缩。  相似文献   

18.
<正>《茶经》作为中国茶业的第一部系统性著作,它在中国农林业史上的地位可想而知,但《茶经》中所蕴含的思想却少有人提及,就算提及,也多以中庸等思想为主。例如孙长龙谈及《茶经》中的儒家思想时,就从中庸入手,认为茶不仅具有中正、平和的气质,而且人们通过饮茶能够达到消除烦恼、平和心境的目的,这些特性与儒家所倡导的中庸之道思想相契合;儒家思想要求人可以运用中庸之道来作出不偏不倚的观察和对待,这也正  相似文献   

19.
<正>方术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术数作为一种在一定社会历史阶段存在的文化现象,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王逸之、李浩淼、张千帆:《隋唐方术述要》,花木兰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22年,第3页)它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然、探索未知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人们沟通自然与社会、认知自我与宇宙、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正君子是儒家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的人格形象,也可以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体现人文精神的人格形象。张岱年先生就曾借用《易传》描绘君子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概括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君子的论述中,孔子是古代君子之道的开新者,也是儒家君子之道的奠基者。孔子君子之道的创新性贡献在于赋予了君子以人格涵义,赋予君子人格以人文精神,这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