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威王曰:“无有。”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楚人不敢为寇,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守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惠王有惭色。(《资治通鉴》)一、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是【】A.照车…  相似文献   

2.
在古汉语中,“三”与“九”不仅可实指,还可以泛指。这样的例子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 ①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司马迁《鸿门宴》) ②孔子日:三人行,则必有我师。(韩愈《师说》)  相似文献   

3.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较为常见的一种语法现象。名词、形容询活用作动词可从下面六个方面进行识别。一、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修饰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名词活用作动词,构成支配关系、陈述关系或补充关系。例如:1.左右欲刃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3.沛公欲王关中。(《史记·项羽本纪》)例1的“刃相如”不是“刃和相如”,而是“杀相如”,二者是支配关系;例2的“陈胜王”是“陈胜为王”,构成了陈述关系;例3的“王关中”是“称王于关中(即在关中称王)”…  相似文献   

4.
高中人教版选修课本《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课后练习(第43页)中的“弹”字。选文如下:客谓梁惠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矣。”王曰:“诺。”明日见,谓惠子曰:“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弹者。曰:‘弹之状若何?’应曰:‘弹之状如弹。’谕乎?”王曰:“未谕也。”  相似文献   

5.
往流(翁牛特)是成吉思汗四个弟弟──元东道诸王后裔领民领地的总称,意思是“王属”。往流诸部又称“阿巴噶”(叔父)。16世纪中叶,居住在兴安岭山阴的往流-阿巴噶部落,被称为“阿鲁蒙古”。往流诸部一共有四个万户。哈撒儿后王统治的好儿趁万户,别里古台后王所统治的也可万户,哈赤温后王统治下的察罕万户,斡赤斤后王统治的山阳万户(兀者万户)。一直到15世纪末这个四万户的统治都保留着元代封号:齐王(西王)、广宁王(黄苓王)、济南王(郑王)、辽王(刘王)。  相似文献   

6.
王拱辰 《增注》第一卷第159页《王拱辰小传》结尾云:王拱辰“……神宗元丰初,累官武池军节度使、彰德军节度使。”其中“武池军”不确。虽然《中国历史人物辞典》(P286)亦作“武池军”,但《中国文学家大辞典》(P593)则作“武汝军”,而《宋诗记事》(P296)、《中国人名大辞典》(P107)、《宋史·王拱辰传》均作“武安军”。查《宋史·地理志》及《中国历史地名辞典》,均无“武池军”,亦无“武汝军”,《中国历史地名辞典》有“武安军”,但解释文字为“唐、五代方镇名。唐光启元年(885年)以钦化军改名,治所在潭州(今湖…  相似文献   

7.
一天,下课铃响后,只见教政治的王老师气呼呼地走回办公室,对九年级(2)班班主任说:“你们班小亮快气死我了,我让他来办公室。”旁边的我感到很诧异(我也任教九年级(2)班,小亮家和我同住一个小区。况且王老师是年级组组长,许多学生都很怕她)。原来,在政治课上小亮偷偷扔纸团被王老师发现后,王老师对其大声说:“你再扔!”小亮又扔了一次。王老师气得又大声说道:“你再扔!”结果小亮二话不说又扔了一次。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伦理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关于血缘关系比如“孝”“悌”,还有一个是关于非血缘关系比如“仁”“信“知“勇”“义”。前者主要作用在于宗族、乡党这样的“血缘共同体”里,然后者主要作用在于国家、天下这样的“非血缘共同体”里。比如在《论语》说:于曰:道子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学而第一)“爱人”就是仁、“使民以时”就是义、所以在这里说的德就是所谓的“信”“仁”“义”。子曰弟子入则孝、出规悌、谨而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同上)显然,“孝”“梯”就是宗族、乡党的血缘共同体里的…  相似文献   

9.
请看下列句中的“一”: (1)先妣常一至。(2)惟精惟一,允执厥中。(3)政事一埤益我。(4)而或长烟一空。(5)其揆一也。(6)六王毕,四海一。  相似文献   

10.
在文言文中,表示“假设”的虚词,常见的有“苟”“如”“若”“使”“倘”“虽”等。例如: 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赤壁之战》) 苟:假设。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张衡传》) 如:如果。  相似文献   

11.
《过秦论》(第四册):“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课本注:“二周,在东周王朝最后的周赧王时,东西周分治。西周都于河南东部旧王城,东周则都巩,史称东西二周。”教参译句:“吞并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以上译注并非有错,只是太简略了,应当适当补充...  相似文献   

12.
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乐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所(200062)鲁兴树古往今来许多教育家主张学生乐学。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明代教育家王守仁说过:“分数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现代...  相似文献   

13.
在英语中,a(an)和one:都有“一”的意思,虽然它们的意义相近,但其用法却有所不同。 一、a(an)和one最根本的不同点:a(an)是不定冠词,而one则是数词,a(an)所表示的“一”是泛指同类事物中的任何一个,  相似文献   

14.
<正>师:现代汉语中,在“说”“说话”这一层意思上,“言”和“语”有没有区别?生:感觉差不多,“有什么事情,您言语一声”中的“言”和“语”都是“说”的意思。师:我们来看看《鸿门宴》中的“言”和“语”。(PPT展示)(1)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2)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相似文献   

15.
王守仁的“心学”是作为日渐教条化的程朱理学的对立面而出现的,目的是为了挽救理学的颓败和明王朝的行将灭亡,但在客观上也为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提供了战斗的精神武器。王守仁对程朱理学教条的批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将圣人观念加以世俗化;(二)不以圣人之是非为是非;(三)倡导“五经亦史”。  相似文献   

16.
1.givesb/sth the works折磨某人;使某物大为改观注解:give somebody the works表示“给某人吃苦头,折磨某人,惩罚某人”,也可表示“杀害某人”,如:give somebody the works with an automatic,(用自动枪杀害某人。)。而give something the works则表示“对某物进行全套处理;使某物大为改观”。  相似文献   

17.
句式的使用意图,都必须联系上下文语境去考察。“使”字句存在着条件、因果、目的和假设等多种不同的语义关系类型。各种不同语义关系的“使”字句的具体内容都能满足说话人不同的使用需求。使用条件关系的“使”字句,在意图上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使用目的和假设关系的“使”字句,有两种意图:有的是以句式的内容得出结论,有的则是把句式内容当作一种理由;而使用因果关系和可然(做法和作用)的“使”字句,其目的则是以句式本身的内容作为得出某种结论的理由或论据。  相似文献   

18.
[原文] 昔者公孙龙①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②。”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臣能呼。”公孙元顾弟子曰:“门下③故有能呼者乎?”对曰:“无有。”公孙龙曰:“与之弟子之籍④。”后数日,往说燕王,至于河下⑤,而航在一汜(6)。使善呼之,一呼而航来。故曰:圣人之处世,不逆(7)有伎(8)能之士。 (摘自《淮南子·道应训》) 【训练】 1.下列句中的“而”与“人而无能者”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客衣褐带索而见 B.而航在一汜 C.一呼而航来 D.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2.下列句…  相似文献   

19.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都认识王老师现在的样子(板书“现在”),想知道王老师原来的样子吗?(板书“原来”)猜猜看,16年前,王老师是个什么样子呢?(屏幕出示照片)那是王老师刚参加工作时的样子。30多年前.王老师又是什么样子呢?(屏幕出示照片)那时王老师刚满1周岁.真是岁月不饶人啊。(众笑)在生活中,变化无处不在。由于我们眼睛看到的东西很有限,很多时候我们只知道现在的情况。比如王老师不介绍。你们就不知道王老师以前的样子。再比如大家现在在上数学课.那么5分钟之前,你们在做什么王老师就不知道。  相似文献   

20.
饶文广 《学语文》2011,(5):72-7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收入《鸿门宴》,课文有“先破秦入关者王之”。对句中“王”,该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46页)解释为:“王,君王。使动用法,活用为‘让……称王’。”这个解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