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伦斯生活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社会中,他认为那个时代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人们灵魂的空虚与死亡。他蔑视礼教习俗,痛恨工业文明社会的传统。通读他的作品,可以领悟到不论是对完美性关系的探索,还是建立理想世界的努力,劳伦斯都在竭力弘扬生命的力量。他本人的生活轨迹也反映了他对生命的感悟及探寻。本文通过对生命概念的分析,探讨了生命在劳伦斯作品中的表现,从而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劳伦斯的作品及其人生观。  相似文献   

2.
路遥是一位具有强烈的主观情绪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中几乎都是作家根植于对人生的经历与生命的体验。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窥视到苦难意识在作家的创作心理中主要表现为一种强烈的、持久的、难于摆脱的心理上的苦难情结。本文主要从路遥的具体作品中分析这一苦难情结。  相似文献   

3.
无论面对的是现代文学中的沈从文,还是中国学术史中的沈从文,任何人都会诧异的,旧时代文坛的叱咤风云,新时期文论领域的重新评价,他本人传奇式的经历,作品中神奇迷离的故事,秀逸、乐观的散文笔调……使人们迫不及待地想看清沈从文作品中生命舞蹈的形式和追求生命的动力源。从某些方面来说,任何作家的创作都是在创造一种生命的存在,包括创造他自己的存在。我们现在所常见的创作却象是沙龙里的应景伴奏,苍白而乏力,而沈从文创造的生存世界是在美与爱的协奏下舞动着的生命律动,他毕生在追求一种生命,一种力的舞动。从湘西到北京、…  相似文献   

4.
王妍 《林区教学》2013,(6):117-118
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过程就是其内在精神的外在化的形成过程,从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的精神本质与内在品性,就是其个人审美精神的外在形式表现。黄胄,中国画画家,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在中国画坛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他的艺术创作中充分表现出注重内在情感和对生命的感悟,提倡在生活中寻找真正的艺术。他扎根于现实生活,始终保持自己平民化的艺术风格,崇尚自由,勇于探索。通过他的作品,可以体味到其内在的、独特的审美精神。黄胄艺术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审美精神在今天看来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逸飞的绘画技法纯熟、风格独特,用西方的绘画语言表现出浓郁的东方神韵。几组系列组画体现了他的艺术探索,并且都在中国和世界画坛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和反响。从他的作品中,我们不仅领悟到了油画创作的关轮关奂,还体会到了他对关和生命的眷爱。  相似文献   

6.
杜甫在中国古代诗坛上占据极其重要和独特的地位,其诗风独具"沉郁顿挫"之美,这种以沉郁顿挫为主的美学精神加之其忧国忧民、心系苍生的秉性使得人们能够从作品中体悟到他对生命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7.
从一个阳光青年变成双腿瘫痪的病人,再由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思想深刻的作家,史铁生的人生经历渗入到他文学作品的每一个角落。他在作品中用睿智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自我救赎的心路历程,展现了生命的张力。他的作品将诗意和哲理完美地融合,让人们体会到作者精神救赎的精神之旅和抗争奋斗的精神魅力。  相似文献   

8.
白先勇的所有作品都饱含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浓乡愁,从早期作品中表现出的对故乡人、事的怀念,到赴美留学期间创作的“纽约客”系列小说中对处于异质文化笼罩下的华人内心文化冲突的关照,再到《台北人》中对故园的眷念,对传统文化式微的惋惜,到现在对重现昆曲繁荣的热衷,文化乡愁一直伴随着他的生命旅程。  相似文献   

9.
余华在《活着》中用平静的语调向读者讲述了富贵的坎坷人生故事,从叙事内容到作品内涵都表现出一种坚强而又孤独的生命意识,主要表现在对生命价值和目的的全新认识、对苦难的正视与超越等方面。这种独特的生命意识,从哲学层面来看是一种积极面对生存,沉着应付苦难,坦然面对死亡的人生观,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作家从终极意义上对人的生存悲剧和生存宿命的探寻与超越。  相似文献   

10.
袁佳 《初中生辅导》2022,(14):57-58
<正>著名的法国画家保罗·高更(1848-1903),在1897年到太平洋中间的一个名叫塔西提岛的小岛写生时,创作了一幅作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在这幅作品中,他提出的三个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各种思考,生物学家也探索了这三个问题。生物学家不仅探索整个生命演化的历史及其过程,还探索生命演化的机制和真谛,从而完成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金庸的出现无疑是20世纪中国文坛的一大奇迹,他的作品在海峡两岸产生广泛影响,为读者建构了一个侠骨柔情的"世俗乌托邦",满足了人们心中对生命与爱的浪漫渴求,文章主要从生命与爱的现代性角度入手,探讨金庸小说中的理想人性和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12.
在鲁迅的生活经历中,疾病给他带来了独特的生命体验。他从医学转而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以期拯救国民麻木的心灵。在创作实践中表现为对伤痕、病态、死亡的关注,并对症下药,借助作品,对病态的旧中国社会予以解剖与疗救。这份只属于鲁迅自己的医学情结,对其作品风格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道家道教思想对杜甫中晚年时期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这不但表现在他的两首同题《望岳》诗中,也表现在他的其他诗歌作品和寻仙访道的行为中。杜甫中晚年时期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发生的这些变化并非是生命的放逐与堕落,而是他由生命的外在追求向生命内在本原回归,这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4.
川端康成的《雪国》,从1934年动笔到1948年最后一个单行本出版为止,前后一共用了14年的时间。他的传统美学思想在《雪国》中得到了充分发挥,达到了他的创作艺术的高峰。在《雪国》中,川端怀着丰富的同情心,写了雪国底层妇女形体和精神上的纯洁与美。作品既充满了对爱的祈祷,对生命的礼赞,同时又表现了作家深沉的虚无感。作品在艺术表现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它的突出特点是继承日本文学的传统方法与学习西方现代派技巧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奠定曹禺在我国现代戏剧史上不朽地位的主要是他的悲剧作品。从文艺辩证学的角度看,曹禺的悲剧作品有一个共同的艺术支点,即对生命本体及相关的人性、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的深刻追询与思考,这个艺术支点在作品中有着具体的、多方面的表现。曹禺悲剧艺术支点的产生有着多重因素。  相似文献   

16.
进入90年代,阎连科的乡土小说风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寓言化叙事。这使他的作品超越了乡村层面,上升到寓言层面,表现了人类生存的整体状态,具有普遍意义。通过对阎连科成长经历的梳理,发现少年记忆给他的神喻,对他小说中流露出来的神秘气息和寓言性的深刻影响。主要分析他作品中的生命这一寓言性主题。他通过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去发现生存的艰辛和韧性。用寓言叙事的策略,以生命的特殊形式.追寻生命本身的原初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的创作,通常是他个人生活和精神历程的艺术再现.对史铁生而言,残缺身体与健康思想的矛盾统一,表现在作品里,正是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生命经历的不同,生命意识的差别,在史铁生的作品中转化为主人公对命运的无声反抗、对灵魂的顽强拯救,还有对幸福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18.
文森特&#183;梵&#183;高是一个生命短暂而艺术长久的画家。作品就是他的肉体和灵魂,为了它,甘愿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梵&#183;高的一生一直与苦难相伴,而他最终以令人惋惜的自了方式来告别他热爱的世界。他那敏感的心理和激情的创作成就了他艺术的辉煌——1600多件作品熠熠生辉。历史中许多画家最终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而梵&#183;高的艺术风格却影响到了许多的近、现代艺术家,为后世留下了伟大的奇迹。  相似文献   

19.
赵谦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2):118-119
当代著名的思想家阿尔贝特.史怀泽创立了"敬畏生命"的伦理学,他认为任何生命都有着其存在的意义,因此,一切生命应该得到尊重。杰克.伦敦在他创作的多部小说中,都反映了对"敬畏生命"伦理学的否定,这种思想在马丁.伊登与海狼拉尔森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的悲观厌世情绪与其生活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主张文学作品要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边城》忠实地实践了他的创作主张,作品所表现的人情味、乡土情、环境美所构筑的优美、健康、自然的生命形态和生活方式中,隐含着作者所追求的完美的人生形式,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的真切欲望的一部小说。作品问世近八十年以来,在不断变化的评价中,一直吸引着人们的阅读兴趣,小说所表现的人性最真切的欲望和作者所追求的完美的人生形式,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