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节同节奏,韵律同为英诗格律的组成部分,本从英诗不同诗行的组成情况及英诗常用诗体两方面,进一步阐述了英诗格律的基础知识,旨在帮助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更好地欣赏英语诗歌。  相似文献   

2.
梁守涛同志著《英诗格律浅说》(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是专研究英诗格律的书,就英诗的节奏、押韵、形式、排偶与叠句等方面各立一章论述。最后还举出一些名诗为例,对其内容加以讲解,对其格律一一分析,并附有译文,便于对照。在全书的论述中,也对英诗的演变发展,各体裁的特点等作了些简要的介绍,并处处引用我国古今诗歌作为比较欣赏,相互启发。这本书有不少优点与特色,对学习英诗者有一定的帮助。本书以研究英诗格律为主,应对格律问题阐述得确切、完善。但读过之后,令人感到某些地方解说片面,自相矛盾,甚至有错误。现专就押韵方面提出几点来讨论。  相似文献   

3.
诗歌是人类语言的精华。诗歌的语言极富有音乐性,主要是由于它的节奏。一首好诗是音韵美和节律美的结合。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节奏,如汉语古诗强调平仄互协,英语诗歌也有其特有的格律方式。 从“英诗之父”——乔叟(1350—1400)时代起到自由诗的出现,格律诗走过了五百多年的历史,产生了许许多多的伟大诗人和传世之作,给人类留下了卷帙浩繁的文化遗产。因此,诵读英诗时,了解一点英诗格律是很有必要的。 英诗格律主要由节奏(rhythm)和押韵(rhyme)两个因素构成。  相似文献   

4.
英诗中格律和韵脚的形式多种多样,适度、合理的格律和韵脚能很好地体现诗歌的节奏美和凝炼美,使读者能从诗中捕捉更多的听觉形象,成为构成英诗审美结构体系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从诗歌的节奏-音步、节奏模式、跨行、句停及韵律等方面阐述了英诗格律的基础知识,旨在帮助学习英语的同学更好的理解和欣赏英语诗歌学上最为绚丽的一块瑰宝。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诗歌的节奏--音步、节奏模式、跨行、句停及韵律等方面阐述了英诗格律的基础知识,旨在帮助学习英语的同学更好的理解和欣赏英语诗歌--文学上最为绚丽的一块瑰宝.  相似文献   

7.
美国意象派诗歌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美国现代派诗歌的研究一直是我国对美国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兴起,顺应了时代的心理、思想、审美的需求,突破了英诗传统格律的限制,并且确立了美国意象派诗歌自己视觉独特、个性鲜明的风格特征。寻求和了解美国意象派诗歌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分析与把握意象派诗歌的语言结构和意象特征,思索如何借鉴西方现代诗歌的内在结构和外在形式来丰富中国诗歌的形式和促进中国诗歌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英诗的诗行有着各种各样的格律变化,抑扬格五音步诗行因其最符合英语语言特点而被广泛用于英诗的写作中,成为英诗最基本的形式。抑扬格五音步诗行中众多的破格现象增添了英诗的陌生化效果。同时,这一诗行在历经发展与繁盛之后,也面临渐失规范的一些背离现象。  相似文献   

9.
晏虎 《文教资料》2006,(28):162-165
本文主要讨论了英汉诗歌翻译中的节律制约。众所周知,无论英诗还是汉诗都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都十分注重节律和音韵。因此在诗歌翻译中,如果能将音系学的相关原理运用到诗歌翻译中,就有可能达到最贴切的对等。作者通过比较不同译者在诗歌翻译中所采用的不同方法,指出诗歌翻译中有可能也有必要考虑到节律制约,运用韵式、音步与平仄、格律互译。通过分析无韵体译格律诗的缺陷,指出了音节对应在诗歌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杲炘提出的“兼顾”译法兼顾的是英诗格律准确移植,突出的是译诗的借鉴功能;忽视的是诗歌的意境、神韵和审美价值.因此,翻译学者的“译诗必经之路”的评价夸大了兼顾译法,“译作缺乏审美价值论”则曲解了译作的真正功能.  相似文献   

11.
汉诗和英诗在格律方面有诸多不同,在格律的传达上当然也有诸多困难之处。本文拟采用红楼梦菊花诗原诗、杨译本和霍译本译诗为相关语料,探讨两译者对原诗格律的传达。  相似文献   

12.
目前高校英语专业英语诗歌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理解和欣赏困难,诗歌教学枯燥乏味等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难题,可以从英诗教学活动中诗歌素材准备和改善学生诗歌学习心理方面入手,继承传统诗歌教学的精华,更要注重英诗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革新。通过一些实用英诗教学方法的应用,改善英诗教学现状,使英语诗歌发挥其应有的功用。  相似文献   

13.
董国英 《考试周刊》2010,(32):39-40
对英诗的鉴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大凡赏诗者无不为英诗的音乐而叫绝。诗歌的音乐性在于它的音韵和节奏。音韵可以加强诗歌语言的音乐美,增添艺术趣味;诗歌的节奏匀称和谐,读起来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只有全面了解英诗的音韵和节奏,方能真正领会英诗美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每种语言都有独特的诗歌,英语也不例外。正如理解和欣赏中文诗歌那样,要理解和欣赏英诗,读者也应对英诗韵律和节奏等有一个基本的概念。通过对英诗韵律、节奏等基本特点的分析、概括,有助于我们对英诗表现形式和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何泽棠 《文教资料》2009,(7):229-231
<中国文学史>教材与教学大纲一般不涉及诗歌格律,学生不了解诗歌格律,就难以真正阅读理解古典诗词,也不能完全理解文学史中诗歌声律的发展过程.在永明体与谢(月兆)、何逊与阴铿、宫体诗派、初唐诗歌、杜甫的律诗等部分的教学中,逐步加入五绝、五律、五排、七绝、七律的平仄格律与律诗的对仗知识,在不增加课时、不改变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既能让学生快速掌握诗歌格律,又能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诗歌声律从探索到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诗歌的音乐性在于它的音韵,但音韵不单赋予诗歌音乐的美,还丰富了诗歌的意义。本文试从英诗的音韵与情感、与意象、与含义、与主题等几个方面的关系的分析,说明英诗的音韵对丰富英诗的意义的作用,方学习和欣赏英诗提供一些指南。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96):11-14
本文以古波斯诗歌经典《柔巴依集》的译介(主要是英国和中国)为依托,进一步阐释诗歌翻译的种子理论。这一古波斯诗歌的经典由它的"英国知音"菲茨杰拉德译介,走出几百年的沉寂,首先成为英诗名篇、英诗丰碑跻身于英国的文学经典之列,继而蜚声世界,传播到其他国家,获得堪比《圣经》的世界性的声誉;柔巴依与中国现代白话诗歌的发展、唐朝绝句和少数民族传统诗歌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把这一个古波斯的文学传奇故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英诗汉译始于晚清,第一首翻译成中文的英诗是约翰.弥尔顿的商籁体诗《失明,》1854年发表在香港的中文期刊《遐迩贯珍》上。英国传教士开了英诗汉译的先河,后来才有中国人翻译的英文诗歌。晚清用来翻译英文诗歌的语言是文言,诗歌的体裁为中国古典诗歌,晚清的诗歌翻译采用高度归化的策略,读起来犹如用中文创作的诗歌,几乎看不出经过翻译的痕迹,使得英文诗歌的他异性在翻译的过程中消失殆尽。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诗歌教学方法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一向处于边缘地位,这直接导致学生在诗歌阅读和鉴赏能力上的不足。中学语文教材所选诗歌由中国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中国现当代诗歌(亦称新诗)和外国诗歌组成。因此,应要求学生分别掌握中国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中国古代诗词源远流长,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古体诗又分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等,它不受格律的束缚。近体诗讲究格律,它分绝旬和律诗,又分五言和七言。应强化格律意识,要求学生对诗词的平仄、对仗、韵脚和词牌等应有清晰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把握中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中国传统诗歌史上诗歌文体的自由化和格律化运动,以及新诗史上诗歌形式的自由化与格律化问题的产生及其发展两方面,总结诗歌文体发展的自由化与格律化之辨证关系,并提出了新诗的未来格律文体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