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有的化学资料和学生的化学作业中,把“电解质”写成了“电介质”。而有些老师也认为只不过是将“解”写成了一个不规范的简化字“介”,没有给予必要的重视和纠错。其实“电解质”与“电介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电解质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概念,它是  相似文献   

2.
1.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分析:根据电解质的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电解质必须为化合物,而金属单质熔化状态下也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2.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电解质。分析:液态的共价化合物均不导电,但某些液态的共价化合物(如酸等)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酸均为电解质。  相似文献   

3.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指化合物。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的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在上述情况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蔗糖、酒精等化合物,在水溶液里不能导电,在熔化状态下也不能导电,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至于单质,不论它们是否导电,由于它们不是化合物,因此就不属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范围,例如金属铜或铝等。所以,在讨论单质是不是电解质时,宜提“不是电解质”为妥。当然把蔗糖、酒精等“非电解质”叫“不是电解质”也是可以的。总之,“不是电解质”中除了“非电解质”以外,还有很多单质(导电或不导电),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现列表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4.
高中化学下册第七节《电解和电镀》课文中有这样一段叙述:“金属导电时,金属本身看不出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时,电解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笔者认为文中“电解质发生了明显变化”一说不妥。从CuCl_2溶液的导电情况看,的确是“电解质发生了明显变化”,但这仅仅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一种情况。如 Na_2SO_4、KNO_3、NaOH 等电解质溶液导电时,  相似文献   

5.
姜英华 《高中生》2009,(9):22-23
一、对易混淆的概念的判断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叫电解质B.在水溶液中导电能力强的化合物是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弱的化合物是弱电解质C.只有离子与离子之间的反应才是离子反应D.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相似文献   

6.
“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的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这是中学化学里对电解质概念的描述,这一描述似乎已成为人们对电解质约定俗成的看法。然此描述却给人造成许多误解,如氨气、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等也都成为电解质了,因为它们的水溶液是导电的。为此我们有必要给电解质以本质的描述,或者说给电解质下一个定义:“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这样,以上所述弊端便不会产生了,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一些中学教材和大学试用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中,对电解质的概念都是从物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时能否导电来叙述的,也就是说电解质的概念被定义成: “根据物质的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否导电,可把物质分成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两大类。” “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的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在上述情况下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相似文献   

8.
张允淼 《新高考》2006,(3):24-26
一、电解质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的判断 电解质导电属于离子导电。在水溶液中,不管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都电离产生能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在水溶液中,可溶性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都能导电。但在熔化状态下,离子化合物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而共价化合物仍以分子的形式存在,因而共价化合物不能导电。从而得出判断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物的方法:在熔融状态下做导电性实验,能导电的为离子化合物,不能导电的为共价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化学改错题是化学习题中的一种类型。这类习题能考查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牢固程度和灵活运用的能力。例:“凡是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的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叫电解质。”这句话对不对?说明理由,并加以改正。答:这句话不对。应改为“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的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或”是选择性的,在水溶液里或在熔化状态下两种条件只要符合一种条件就可以了,不一定同时都要符合两种条件。而“和”是连接关系,即在水溶液里、在熔化的状态下两种条件必须同时都符合才是电解质,显然这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0.
“或”与“都”初三化学改编本169页关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是这样写的: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的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在上述情况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照上述定义,电解质指的是化合物,条件是“溶于水”或“熔化状态”,只要具备其中任一条件就可以,(二个条件都具备也可以);而非电解质指的也是化合物,但它的条件是“溶于水”和“熔化状态”都不导电,若只具备其中任一个条件是不够的。试用本中只写“或”没有“都”字,概念是不严密的。改编本中多了一个“都”字意义就明确了。“溶液变成红色”和“使溶液变成红色”  相似文献   

11.
电解质的概念表明:1.电解质是能导电的(一定条件下)纯净的化合物。能导电的单质或混和物就不是电解质。2.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是溶解在水里(一般不与水反应)或在熔化状态下。无这个外界条件,电解质是不能导电的。上述电解质的概念,对大多数离子化合物和强极性键化合物讲是适用的,但对微溶于水且受热易分解的化合物,如 BaSO_4、CaCO_3、Cu(OH)_2、Fe(OH)_3等,就不适用。从分子结构看,BaSO_4、  相似文献   

12.
小议电解质     
谈起电解质 ,人们自然会想到 :电解质就是能导电的物质。那么金属是电的良导体 ,都能导电 ,它们都是电解质吗 ?不是。中学化学教材对电解质是这样定义的 :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就叫电解质。在这里明确指出了电解质 :(1 )必须是化合物 ;(2 )必须是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3)导电的前提条件是在水溶液里或在熔化状态下。金属是单质 ,不是化合物 ,所以金属不是电解质。有些物质如甲烷、乙烯、丙炔等大多数有机物 ,它们是化合物 ,但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它们都不导电 ,因此它们都不是电解质。还有些物质如CO2 、SO3 、NH…  相似文献   

13.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例如酸、碱和盐等.凡在上述情况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例如蔗糖、酒精等.从树状分类这个角度上可以把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两类,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类.  相似文献   

14.
一、对概念的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判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应注意:1·电解质、非电解质类属于化合物,要区别于单质、混合物.2·电解质导电的本质是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也就是说水溶液能导电的化合物,其不一定是电解质.NH3SO2CO2SO3→(非电解质)(  相似文献   

15.
将活泼性不同的两金属电极(不活泼的金属也可以用能导电的非金属代替)同时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并用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构成原电池.活泼金属作负极,不活泼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这是一般原电池遵循的基本规则,即由金属本身的活泼性决定.  相似文献   

16.
姜英华 《高中生》2009,(18):22-23
一、对易混淆的概念的判断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叫电解质B.在水溶液中导电能力强的化合物是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弱的化合物是弱电解质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P13中写道:“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在教和学的实践中究竟如何判断某物质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却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谈淡我们的粗浅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电解质导电的微型实验南京江浦珠江二中(211800)邹支龙1.材料(1)一段橡皮管,长6cm,中间剪出1cm的半截凹槽,用于盛装电解质溶液。(2)两支干电池石墨碳棒(5号或2号都可以,只要能插进橡皮管中.密封不渗水).铜帽上接好导线,引出。(3)一支...  相似文献   

19.
电解质小议     
湖南常德师专学生程友良来信认为部编初中化学课第五章有关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明确指出“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在上述情况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相似文献   

20.
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2版)第110页指出:“电容器极板间充满电介质时电容增大的倍数,叫做电介质的介电常数,用ε来表示。”而在同页“几种电介质的介电常数ε?F·m-1”表中,却把介电常数ε误认为是单位为F·m-1的物理量。通常所说的电介质的介电常数更确切地应称为相对介电常数,可以看出教科书表中所列的就是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一般它有三种定义。1.用场强比定义。为了表征电介质在外电场作用下的电极化性质,理论上把外电场强度E0与电介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