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对于林业资源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引之下,要着重关注林业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着重做好苗木培育和种植等相关工作,针对移植造林技术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以此充分确保林业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使我国林业资源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基于此,本文着重探讨和分析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等相关内容,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相关林业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我国建设水平的逐步提高,各行各业发展都十分迅速,对林业资源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且环境污染也需要绿化植被进行净化。林业的有效发展离不开先进的造林技术,林业资源开发与砍伐的控制要重视起来,营林建设过程中造林与育林技术的应用对树种的种植和移植效果起到直接的影响,影响林业的长远发展,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好具体的技术实施,包括林地清理、整地、树种选择、施肥、移植、养护等等,进而以林业为依托完善环保低碳经济模式,保证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为了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我国各地都在积极的加强林业工程的建设,以扩大森林绿化面积,发挥森林对于生态保护与调节的重要作用。在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提高苗木成活率,降低造林成本,保证造林效率,科学运用林木育苗技术是非常关键的,基于此,本文就将针对林业工程建设中林业育苗技术的要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林业在生产建设中,苗木的成活率是林业质量的关键,苗木的成活率与造林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是密不可分的,苗木的成活率是造林技术好坏评价的标准,所以在造林中,必须把好每一道管卡,在苗木的生产中,以及日后的养护中,一定要做好每一个环节,使苗木从育苗到栽植都有一个良好的质量保证。本文将通过在造林技术中对苗木成活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相应的做出管理决策,使苗木的成活率能够有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对促进我国林业建设发展有着积极影响,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就是对多种造林资源进行整合,提升多种造林资源的应用效率,保证造林工作开展取得良好成效。对我国造林工程建设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其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良问题,造林工程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化和完善化,组织管理工作也没能呈现出科学化的特点,导致林业工程造林管理成效较低。本文就是对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及意义进行探究,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9,(16)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环保工作。为了进一步扩大中国植物造林面积,优化生态环境,有必要开展植物造林活动。在造林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提高苗木成活率,这也对苗木栽培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苗木栽培工作量的增加,目前的苗木栽培技术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各种栽培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对苗木培育技术相关问题展开了一系列地探讨。  相似文献   

7.
现在世界上各地都处于飞速建设中,导致林业工程的建设与发展也在加速发展。要进行造林的原因,是由于绿化造林不仅可以改善人类后代,净化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状况,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生产力。营造林是进行林业生产的前提条件,为了可以满足林业可持续性发展的远大目标,人们必须要从思想认识上把加强营林造林的重要性提升上去。为了使营造林技术在今后可以有更好的发展,笔者主要针对营造林技术的相关方面展开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国家开展了退耕还林工程,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这项工程的顺利实施,不仅关系着当前的生态环境效益,也对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体现出数字林业技术的实际价值,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对这种先进的林业技术和退耕还林工程有着正确的认识,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的提高提供可靠地保障。本文将对数字林业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当前形势下,我国森林面积覆盖率不断增加和恢复,政府对于造林部门以及林业生产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力度有所增加。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要求林业企业必须要结合林业资源具体、实际发展情况开展全方位分析,结合我国经济资源的具体情况采取一定措施对林业资源部门进行管理和改善,采取混合造林、分殖造林以及播种造林等方式方法促进造林事业的发展,并且做好相关养护工作,进而为实现我国大面积绿化奠定基础。本文就分析林业资源的养护方法及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0.
营林生产中适时整地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时整地是营林生产中造林迹地工作中重要的环节,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苗木成活率,长远看还会影响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说,抓整地质量至关重要,林业企业要把做好整地管理工作,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常抓不懈。本文从造林整地的作用、造林的方法,二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论述,列举了大量,详实的实例,指出增强林业企业竞争力的根本出路在于抓好基础、即适时整地,改良土壤活性,同时抓好技术人员上岗培训,造林苗木的成活率才会提高,才能为企业为社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林业发展现在是我国的一个很重要的计划,那么林业种植的苗木的培养就成了发展林业的第一步。林业育苗问题是一项很有技术含量的问题,虽然种植苗木在我国有很悠久的历史,但是现代的种植技术的提高更能保证苗木的质量。古老的种植技术现代林业中也有所应用,比如插扦造林,这些都可以根据不同的植株采用不同的手段。下面根据我国的一些情况简单说一下育苗理念相关的问题,还有育苗中常见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苗圃工作是为造林绿化,培育苗木。培育苗木是保证造林成活及成林的物质基础。苗木质量直接影响造林成败。故只有培育出优质壮苗才能保证造林成活。实现林木良种优质、速生、丰产,促进林业建设,加速林业发展。这就是要求我们苗圃工作者要努力钻研,积极工作,为培育优质、高产、低成本苗木而不断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天然更新是一种可持续的造林技术,其在更新造林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林业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其可以维护生态的平衡,还可以为社会提供重要的木材加工原料。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比较快,人们对资源与能源的利用比较高,但是却没有采用节能环保的技术,这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会引起较多的自然灾害,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林业行业必须做好更新造林工作,要合理应用天然更新技术,促进林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大面积的绿化造林工程建设中,苗木的培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各个林业工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土地整理及专业技术人员大规模的进行树苗培育工作,育苗培育是林业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物质基础,由于不同种类树苗的应用,将许多新技术应用到了树苗的培育、生产中,树苗的质量可以直接影响到林业树木的具体成活率,所以在育苗的时候选用树种、育苗基地等关系到育苗的质量,使育苗的质量得到保障、培育出品种更好的不同地区的栽植,以保证我国环境绿化工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挑战和变化,为了能够更好地抗旱,我国北方一直以来选择的方式是开启林业工程。一直以来,北方的林业工程影响着北方的生活和生产,对于北方的环境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虽然我国北方林业工程中使用的科学技术非常先进,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由于抗旱造林技术对于地区发展十分关键,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对此提高重视,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北方林业工程的建设效率,从而为环境改善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林业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有利于我国林业经济的稳定发展,还有着一定的生态效益,对周围的自然环境起到一个很好的保护作用。而在当前我国林业生产管理当中,人们为了使得营林行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就将天然更新的方法应用到其中。通过对更新造林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讨论了天然更新在更新造林中的实际应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平均每人所占的绿地面积极其不足,林业资源严重匮乏,这就需要我国林业对现代化造林技术的应用和研发进行重视。因此,在简单分析了目前我国林业育苗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现代化育苗技术的重点,并且对林业造林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探讨。通过此次研究,力求为林业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参考,进一步促进林业育苗技术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林业作为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增长的产业之一,在生态文明建设和退耕还林政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而苗木培育工作作为林业工程的核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如何促进苗木的健康和稳定生长,提高生产效率,提高造林质量从而提高效益,是当下林业工程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促进林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保护我国森林资源,近些年来我国在多种迹地进行人工造林工程,其不仅能够提高土地生产的潜力,而且在促进生态平衡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不同类型的迹地进行造林更新时,应当根据实际的情况采用不同的造林技术,这样才能保证造林更新工程与当地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相适应,以此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本文就主要针对多种基地类型造林更新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抗旱造林技术支撑着我国的林业工程不断发展完善,对恢复我国自然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文章讨论了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中的三个问题:树种选择问题、技术应用问题、水资源短缺问题等,并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