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剑华  万克文 《情报科学》2017,35(12):34-38
【目的/意义】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用户已习惯在社交网络平台发表意见,进而形成所谓的网络 舆情。准确建立舆情的传播模型,对于舆情的引导和控制具有重要的帮助。【方法/过程】本文基于传统的SIR传染 病模型,综合考虑用户的心理特征行为因素,搭建新型的社交网络舆情传播动力学模型,并选用粒子群算法,以 2016年内热点的微博舆情事件为例,求解模型参数的最优值,并进行实验数据验证。【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用户的 追根溯源心理、持续关注心理以及漠不关心心理等心理特征对舆情的传播特性有重要影响,同时本文给出的模型 由于考虑了用户的心理特征行为因素,模型的准确性相较传统的SIR模型有明显优势,模型拟合曲线与真实数据曲 线基本一致,并且模型拟合值与真实数据的绝对误差值和RMSE值都较低。本文的研究对准确预测舆情信息传播 趋势以及舆情的分析和引导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鑫  张军 《情报科学》2017,35(11):17-22
【目的/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政府在网络中的 引导作用也日趋重要。【方法/过程】本文建立基于系统动力学的SIRS信息传播模型,对社交网络中信息的传播过程 进行系统分析,通过绘制因果回路图,找出信息传播过程中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存量流量图,探索信息的 传播规律。【结果/结论】利用Vensim PLE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易感人群数量、观点碰撞度、感染比例、政府公信 度、政府关注度以及丧失免疫力比例等因素对网络中信息的传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而在此结论的基础上为 相关政府部门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4.
员工隐性知识传播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性知识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源泉.在深入分析隐性知识传播系统各组成部分特征的基础上,比较隐性知识传播过程和传染病传播过程的相似性,阐述了用传染病模型研究隐性知识传播机制的可行性,建立了员工隐性知识传播的传染病模型,编制相应的DYNAMO程序,并模拟华安公司知识传播过程,分析了知识传播过程中各因素的关系及各因素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提高该公司隐性知识传播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理论,考虑农业技术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建立了农业技术传播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根据组织内部隐性知识传播模型分析的结论对农业技术传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揭示农村生产技术的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社会突发事件映射到互联网空间中形成的突发网络舆情在不良因素的干扰下于网民间扩散容易形成强烈的负面情绪导向,很可能对网络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极大破坏。因此,正确认识突发网络舆情的传播特点,把握各种舆情管控措施对传播的影响,对合理、有效地管理舆情至关重要。[方法/过程]针对突发网络舆情的传播特性对标准SEIQR模型进行改进,提出实施舆情管控措施下以媒体恶意炒作和网民间恶性正反馈为主要传播驱动的SEACBR模型,并利用仿真实验对不同规模的突发网络舆情在各种管控措施下的传播过程进行模拟,以探究不同措施的管控效果并验证模型的泛化性。[结果/结论]管控突发网络舆情应以良性引导为主,其他措施为辅,这样在及时施策、积极治理的情况下突发网络舆情的消极影响就可被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7.
高校导师制隐性知识传播的微分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修文  李一鸣 《科学学研究》2010,28(11):1700-1704
针对高校导师制的实施情况,依据隐性知识的特征及其传播方式,建立高校导师制隐性知识传播的微分动力学模型,给出判别隐性知识在高校导师制组织中传播的阈值条件,分析影响高校导师制隐性知识传播的主要参数,提出提高隐性知识传播效率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8.
四轮全向机器人是一个复杂的四维冗余系统,其轨迹跟踪控制性能极易受到模型不确定性及外界干扰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动力学模型的四轮全向机器人滑模轨迹跟踪控制方法。首先,通过输入变换将复杂的四维冗余机器人系统模型转化为三维模型,然后针对模型不确定性及外界扰动,采用滑模控制算法进行轨迹跟踪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抑制外界干扰,同时降低模型不确定性的影响,机器人能够很好地跟踪期望轨迹,跟踪速度快,跟踪精度高。  相似文献   

9.
换车道行为是交通行为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会对交通流产生明显的影响。它的发生具有不连续、随机性大等特点,文章首先介绍了具有此特点的细胞传播模型及其相关参数的意义,运用细胞传播模型的相关理论具体讨论了交通流中的换车道行为,建立换车道仿真模型并进行了初步的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突发网络舆情具有爆发快、破坏强的特点。准确建立突发网络舆情的传播模型,研究其内在 传播规律,对控制突发网络舆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建立SEIQR演化博弈模型,将网媒与地方政府 的策略互动行为融入改进的传染病模型中,同时针对期望效用理论在描述博弈主体损益方面的缺陷,将前景理论 引入模型的分析过程中,探讨了地方政府不同引导策略对舆情发展的影响,并进行仿真实验。【结论/结果】研究结 果表明:地方政府对社会效益与形象损失的感知、网媒对地方政府非财政性奖励的感知、罚金以及网民的集体认同 感等因素将对突然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产生重大影响,进而为地方政府部门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为探究环境噪声对谣言传播的影响,建立了一类具有随机扰动的谣言传播模型。首先,利用It?公式验证了模型正解的全局存在唯一性;其次,通过构造Lyapunov函数证明了当R01时,传谣者和免疫者将依指数趋于灭绝;当R_01且σ~22(β-γ-b)时,系统是随机强平均持久的;再次,证明了当噪声强度较小时随机模型的解将围绕相应确定性模型的正平衡点振荡,且振幅与噪声强度有关;最后,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所得理论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韩雪 《中国科技信息》2009,(20):277-278
通过对交通干线的研究,建立交通信号干线控制优化算法,并使用三维动画软件5DSMAX进行建模和仿真,得到直观的场景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蠕虫病毒的特性与工作机制之后.重点介绍和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基于传染病模型而建立的几种蠕虫传播模型,并分别对其存在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同时,就如何防范蠕虫的传播和破坏给出了一些建议和方案.  相似文献   

15.
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类共创与共享信息的平台,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与日俱增。因此,揭示用户间信息的传播规律对于及时掌握和控制信息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社会网络社会关系强度P、社会网络潜在关系强度Q、社会网络信息传播能力W为基础,构建了社会网络信息传播度量模型,描述了度量模型的算法核心思想。仿真实验表明,社会关系强度越大,网络的信息传递概率越大,也就意味着网络的信息传递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6.
姚晶晶  姜靓  姚洪兴 《情报科学》2018,36(10):25-29
【目的/意义】信息自带的情绪是影响信息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信息的情绪性探究不同类型的情绪信 息自身传播与交叉的规律,对信息传播的控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方法/过程】基于情绪感染理论和 SIR模型,构建情绪信息传播动力学模型。引入情绪信息偏差的概念,分析情绪信息偏差、悲观信息与乐观信息间 的转换速度等因素对情绪信息交叉传播的影响。【结果/结论】仿真结果表明,情绪信息偏差是引起情绪信息交叉传 播的重要因素。当网络中乐观信息传播者的占比较大时,有助于网民转变为免疫态,促进整个网络在短时间内趋 于稳定。  相似文献   

17.
基于唤醒机制的微博谣言传播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虑意见领袖对谣言传播过程的影响,在传染病模型ISR的基础上,构建考虑冬眠者被领袖传播者唤醒的微博谣言传播模型,给出相应的平均场方程,并对其分析求解出谣言的传播阈值,利用MATLAB对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和结果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在谣言传播过程中,由于唤醒机制的作用,使得谣言的最终影响力增大,加快了谣言结束时间。政府部门及微博谣言控制部门可通过对微博中意见领袖的博文进行监督,尽量避免意见领袖有意或无意参与到谣言传播中来,降低谣言传播对公众及社会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组织学习的知识动态传播模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朱少英  徐渝 《科研管理》2003,24(1):67-71
组织为了保持其竞争优势和创新能力必须开展组织学习。组织学习首先发生在非正式团体中,通过非正式团体中个体间的知识传播,最后传播到正式团体并最终成为组织知识。本文在分析并提出必要假设基础上,给出一个数学模型,探讨了知识传播的高峰期及其影响因素,为组织管理者促进知识的高效传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阐明了声在海水中传播的声速模型和声线模型,通过深入分析模型的特性,提出了使用MATLAB的计算机仿真方案,接着对春季、夏季和冬季3种情况分别进行仿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对于传统的整流器控制,均采用基于矢量控制、滞环控制抑或直接功率控制等控制方法进行研究的,在精度上和响应速度上均受到较大的限制。本文针对模型预测控制在PWM整流器上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详细解析了基于功率模型的整流器预测控制策略,从理论分析上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该策略克服了传统控制策略下整流器控制精度低,响应速度慢等特点。表现出良好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