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NBA赛事预测问题,本文建立了评价球队实力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为科学合理评价NBA球队实力并预测赛事胜负提供参考。实例表明层次分析法可有效预测NBA球队胜负。  相似文献   

2.
土地,对于农业来说,既是生产资料,又是劳动对象。我国南方亚热带山区面积广大,水热气候条件优越,生物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潜力很大。按照综合的观点,把山区土地作为由地貌、土壤、植被以及岩石、水文、气候等要素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加以科学分类和系统化,量测各类土地的数量和评价质量,阐明各类土地合理利用方向,这对于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布局,  相似文献   

3.
通过向十堰市四所高校发放问卷,并进行数据整理,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十堰市大学生创业环境现状与创业者所认同的理想创业环境不相匹配、政策环境和金融环境在推动大学生创业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等相关结论,据此因地制宜的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彻底治理宁夏南部山区的水土流失,改善当地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当地规划了若干水土保持工程,这势必会对山区水循环产生影响。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有效的拦蓄径流和改善山区水循环,对于一次降水而言,水土保持措施既减少了径流和对地面土壤的侵蚀,又增加了降水入渗进入土壤水和地下水的机率,从而提高了人类可利用的水资源量。本文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就水土保持措施对山区水循环的影响进行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定量计算和分析。为了对比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的减水效果,本文根据不同水资源配置以及人口经济发展战略情况确定两种水土保持方案。经计算:在高方案发展水平下,2010年、2020年和2030年规划水平年区域地表水资源量减水率最高值分别为33.2%、48.8%和57.6%;在低方案发展水平下,各规划水平年区域地表水资源量减水率最高值分别为15.6%、27.4%和37.8%。结果表明,由于气候、水文及工程措施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导致区域间综合减水效果差异较为明显,但总体上看各区域的减水效果较好。所以,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对治理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刘南 《中国软科学》2002,(11):98-101
本文以浙江省杭甬高速公路为例,分析了高速公路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促进作用。通过一个经济计量模型分析,显示了杭甬高速公路对沿线三市经济的贡献在逐年增大。统计数据表明杭甬高速公路在一定程序上促进了沿线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文龙 《未来与发展》2011,(7):64-67,116
本文基于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理,从全社会资金供求的视角,对山西省"十二五"期间的资金需求、资金供给和资金缺口进行了预测,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融资缺口问题的对策措施。本文的研究对于保障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的资金需求具有指导作用,本文的研究方法对于国内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资金缺口预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许月卿  罗鼎  冯艳  彭建 《资源科学》2010,32(9):1752-1760
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区山高坡陡,地形破碎,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是土地利用变化的敏感区域,也是全 球环境变化响应比较突出的区域。本文根据贵州省猫跳河流域1973年MSS影像数据、1990年、2002年和2007年 的Landsat -TM影像数据,利用遥感、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系统地分析了该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格局和特征,为喀斯特其它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和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和依据。结果表明:近30年来,流域内土地利用/覆被发生了剧烈变化。1973年-1990年, 由于陡坡开荒以及城镇化发展,流域内 旱地、裸岩地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水田、灌木林、其它林地、灌草地均在减少;1990年以后,由于生态建设相关政 策和项目的实施,流域内旱地和裸岩地大幅度减少,林地大幅度增加,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和交通工矿用地呈持 续增加趋势;1973年-2007年,各地类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与土地利用强度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灌木林、灌草 地、有林地、其它林地、旱地和裸岩地之间的转化,土地利用强度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流域内绝大多数地类分部 的平均海拔高程和坡度呈增加趋势,说明流域内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干扰空间在扩大,趋向于高海拔和陡坡地区。  相似文献   

8.
9.
对国内外常用专利情报分析工具软件开发和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现有专利情报分析软件的特点和不足,对面向地方知识产权战略的专利情报分析软件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东莞市专利情报分析软件的总体设计。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对基本农田调查与上图的要求,利用桓仁县1986年和2009年第一次和第二次土地现状调查数据库矢量成果,在收集到本溪市基本农田数据手册和本溪市下达的基本农田控制指标等文字资料的基础上,利用GIS软件(ArcGIS 9.2)进行基本农田数据的判读转绘、转换套合及空间叠加分析,探讨山区县域基本农田划定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基本农田保护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植被覆盖动态变化是进行生态遥感监测的重要内容,以重庆云阳县为例,研究重庆山区的植被动态变化规律,利用2010-2015年期间的Landsat TM数据,对重庆市云阳县山区的植被覆盖度进行动态变化的规则性分析。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计算植被的覆盖度,利用FRAGSTATS软件从植被覆盖的形状、斑块大小、高光谱特征等方法分析。结果分析表明:云阳县的山区植被覆盖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但总体来说,植被的覆盖水平一直比较稳定,云阳县的植被变化类型的面积及比例区域平稳,说明了当地对生态环境的维护力度较大,但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的轻微退化区域,需要对植被的退化区域进行相应的维护,结合自然和人为的力量,改善生态环境,进行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2.
道路交通承担着现代物流的重大任务,尤其是应急物流,高速公路的应急功能越来越明显,但高速公路的灾难性事件也越来越多。以高速公路为研究背景,提出了高速公路的现存问题,阐述了高速公路的灾害类别与应急功能,提出高速公路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技术支持要件,其核心是要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孙琨  钟林生  唐承财 《资源科学》2013,35(11):2209-2216
发展生态旅游是青藏草原区的一种保护性开发策略,减轻旅游环境影响是青藏地区草原生态旅游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实地调查,评价青藏地区草原各主要旅游活动方式的环境影响程度,分析各种旅游活动的环境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文化参与的环境影响最小,其次是游览观光,再次是休闲度假;各种旅游活动中人均草地资源占用额度、及污染物排放量不同是导致其环境影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青藏地区草原旅游发展中,以减少旅游环境影响为目的,应发挥特色旅游资源对文化参与及游览观光旅游方式的诱导作用及对游客的聚集作用,利用市场需求推动环境影响小的旅游方式的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引领旅游业环境友好型发展方向,并强化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引导和约束职能。  相似文献   

14.
根据数据审计软件的定位,设计了审计软件的总体架构、审计服务架构、应用服务架构和数据库模型,并以XML文件方式举例说明了审计规则的具体设计,最后提出了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试验室管理对于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有着重要作用。文章以广西苍梧梨埠至昭平马江公路№2标段项目工地试验室为例,对偏远山区高速公路工地试验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规范化管理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周敬宣  李湘梅  陈雷  李勇 《资源科学》2007,29(3):111-116
自然生态环境是城市生态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生态足迹作为生态环境承载状态测度的指标,受到社会、经济、人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表现出时空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特征。鉴于集对分析(SPA)在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优势,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将城市总生态足迹与其相关影响因子联系起来考虑,融合集对分析中的同异反模式识别的“择近原则”和聚类分析思想构造集对分析动态模型,模型精度较高,验证误差均小于0.3%。并对武汉市2005年~2020年总生态足迹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2020年总生态足迹将由1 784.662×104hm2增长到2 781.388×104hm2,呈现出低于GDP、高于能源利用率增长速率的趋势,生态环境将进一步恶化,对此就武汉市生态系统的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最后,指出SPA动态模型对城市生态系统中生态足迹动态化方法的修正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房地产价格为研究对象,通过ARIMA时间序列模型对沈阳市2010~2019年房地产价格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未来房地产价格。得出结论:2020~2021年沈阳市房地产价格快速增长;2022~2024年发展比较平稳,可能与房地产业的发展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19.
顾洪涛  王筠 《现代情报》2013,33(2):162-165
运用回归分析预测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法两种模型,以文献计量学为例,对近年来相关文献量的统计数据进行拟合与预测,并对两种预测模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文献计量学研究的模拟预测效果较好。两种预测模型不仅适用于文献计量学发展研究,对于其他领域也同样适用。针对不同领域的学科发展趋势,在进行数据模拟和分析预测时要根据统计数据的多少和分布情况,选取一种相对效果更好并且方便可行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张利国  王占岐  魏超  高云霄 《资源科学》2019,41(9):1703-1713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妥善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村域多功能发展及管理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契合点和新路径。本文通过系统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综合评价法对研究区村域各项功能及多功能指数展开评价,利用纵横对比法识别村域主导功能及短板功能,确定各村域的发展类型,并提出了差异化发展路径。研究结果表明:①村域农业生产功能、居住生活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及生态保育功能的空间分异明显;②山区村域多功能指数整体不高,且各村域差异不大;③通过识别各村域主导功能及短板功能,建立发展类型划分规则,将研究区划分为极化发展型、主导发展型及综合发展型3大发展类型,并进一步将极化发展型细分为4类发展亚型,将主导发展类型分为3类发展亚型,最终对各类发展类型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本文从村域多功能视角探索乡村振兴策略,为中国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借鉴,也有利于拓展地域多功能研究视角,进一步丰富多功能研究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