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大电流、高功率、高稳定度的半导体激光器泵浦驱动电源产品的研究意义,着重分析了大功率稳定激光光源驱动电源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2.
包层泵浦光纤激光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在概述双包层光纤结构和包层泵浦技术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 连续输出高功率光纤激光器、被动调Q光纤激光器和拓宽光纤激光器波长范围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展望了包层泵浦光纤激光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吴峻  董延涛 《科技通报》2012,28(5):130-132
设计了基于PPMgOLN晶体的高重频、高效率单谐振中红外参量振荡器。为了提高转化效率,自发研制了高功率,高重频,声光调Q的双端泵浦Nd:YVO4激光器作为泵浦光源,并对参量振荡腔进行了优化设计。在重复频率80 kHz,泵浦功率30 W时,获得了7 W的2.73μm中红外激光输出。光光转换效率为23.3%。采用温度调谐的方式,信号光输出光谱范围是1.67~1.75μm。对应的闲频光光谱范围是2.72~2.92μm。  相似文献   

4.
本文给出了一种利用高信噪比的运算放大器与半导体制冷器设计的激光光源电路驱动系统,以及半导体激光器的稳定度实验测量结果。实验证明,本驱动系统能为半导体激光器提供高稳定度的恒温控制(ATC),温度控制精度可达0.01℃,波长控制精度可达0.1nm,而且提高了半导体激光器的使用寿命和输出波长的单一性。  相似文献   

5.
激光二极管泵浦的内腔倍频全固态绿光激光器发展迅速,已经在通讯、医疗、激光显示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地应用。研究高效率、高功率、高光束质量和/或高稳定性的全固态绿光激光器仍是当前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内腔倍频的方式产生绿光激光,对于平衡这几个方面的激光性能有较大优势。通过分析总结LD端面泵浦内腔倍频绿光激光器的研究历史可以看出,人们在研究绿光激光器的过程中始终以突破其中某一项性能指标或者平衡部分指标来优化性能为目标。对世界范围内的相关研究进行对比,标定目前所达到的研究水平,对于即将开展相关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是一份有益的参考。目前来看,LD端面泵浦内腔倍频绿光激光器某些单方面的性能指标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并且很多是国内的研究者率先达到的。目前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如何采取更好的方法使得激光器各方面突出的性能指标集于一体。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6,(19)
掌上型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的设计以AT89C2051单片机和高性能运算放大器CA358、集成稳压块TPS76333,ADN8831芯片,TEC为核心器件,能够输出功率为3mw、4mw、5mw,波长为650纳米的低强度激光。充分利用AT89C2051的软件功能,压缩硬件电路,尽可能做到功能完善、形小体轻,便于携带,同时运用TEC电路精确调节电路温度,使其恒定在25±2°C,确保激光器稳定工作。  相似文献   

7.
深紫外全固态激光源(DUV—DPL)是输出波长在200nm以短(DUV)的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泵浦的固体激光器(DPL)。中国科学院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和激光技术以来,经过10余年的努力,在国际上首先生长出大尺寸KBBF晶体,  相似文献   

8.
将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与7×1光纤耦合器、(6+1)×1光纤耦合器进行结合,利用全光纤式光束合成技术对高功率光纤耦合器回光功率进行测试。对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在两种不同光纤耦合器下的激光回光功率,并将其输入光纤端面直径,以及从光纤末端输出后等因素对回波损耗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对光纤耦合器回波损耗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高精度输出半导体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朝阳 《科技广场》2007,(5):219-220
本文利用高信噪比的运算放大器、半导体制冷器,设计了一种激光器的温控系统,其能为半导体激光器提供高稳定度的恒温控制(ATC),从而提高了半导体激光器的使用寿命和输出波长的单一性。  相似文献   

10.
揭示全球光纤激光器产业技术发展现状,为中国光纤激光器产业技术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基于近10年的专利数据,从专利申请态势、区域竞争力、研发机构实力、热点研究领域等角度揭示全球光纤激光器产业技术的研究进展。近10年中国光纤激光器专利技术高速发展,产业前景广阔,但研发机构整体缺乏海外布局意识;高功率光纤激光材料与器件、特种光纤、光纤耦合技术、光纤激光加工技术是当前光纤激光器技术研发热点,未来可重点关注超快激光光速合成、光纤激光非线性效应调控等技术领域的研发动向;产业上游核心元器件的研发能力不足,光纤介质、高功率泵浦源芯片、高功率光纤光栅等核心元器件技术壁垒有待突破。  相似文献   

11.
垂直腔面发射半导体激光器(VCSEL)是激光发射方向与芯片表面垂直的新型半导体激光器.VCSEL的垂直短腔结构使其阈值电流可低至毫安量级,适合配置到各种供电资源有限的便携式设备或子系统中;VCSEL可通过二维面阵结构提高输出功率,而整个阵列使用单个透镜整形即可发出平行光,满足远距离探测或照明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董政洁  孙蓉  孙明星 《科技通报》2022,(3):42-46+51
针对波长可调谐掺铒光纤激光器系统结构复杂的问题,本文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光纤双锥干涉滤波结构的波长可调谐窄线宽掺铒光纤激光器,实现了激光波长灵活可调谐输出。采用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拉锥技术制备全光纤SMS(single-multi-single)干涉结构,并将SMS滤波器插入环形腔掺铒光纤激光器谐振腔中作为调制单元。实验中所制备的SMS滤波器干涉周期为0.67 nm,激光器工作阈值为67 mW。泵浦功率为120 mW时,通过调整激光器谐振腔内损耗,在1567.37~1574.69 nm光谱范围内实现了单波长激光可调谐输出,激光边模抑制比高于24.83 dB,3 dB线宽小于0.22 nm,最高功率差值低于2.04 dB;通过调节偏振控制器,所设计激光器能够实现双波长激光可切换输出,输出激光波长间隔小于1.32 nm, 3 dB线宽小于0.23 nm;实验中对1574.07 nm单波长激光输出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在25 min测试时间内,没有出现模式跳变,功率漂移小于0.16 dB。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光纤激光器具有较好的波长调谐能力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6):669-669
全光纤激光技术是目前备受科技界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大功率全光纤激光器具有效率高、光束质量好、稳定性高、免维护等优点,它在工业加工和国防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竞相开展了全光纤激光技术的研究。西安光学精密机械所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功率光纤激光研究团队在全光纤激光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研制的全光纤激光器输出功率超过1000W,  相似文献   

14.
自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诞生之后,激光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从小型的激光美容手术,到大型的工业设备,激光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国较早地开展了高功率激光技术研究。科研工作者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追求着更高的功率和更简单的装置,并在高功率激光驱动器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4):436-437
正推荐单位: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所完成单位: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所成果简介团队将半导体激光器从可靠性差、功率低、光束质量不佳,逐步发展成为具有数万小时长寿命、千瓦至万瓦级高功率、高光束质量的高性能半导体激光源,满足作为直接作用光源推向市场的条件,在该领域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7项。在国内首次将大功率半导体激光源作为直接光源应用于国防领域,丰富作战手  相似文献   

16.
使用多单管光纤耦合半导体激光器端面泵浦YVO_4+Nd:YVO_4键合激光晶体,采用传统直腔结构。选用Ⅱ类临界相位匹配的KTP晶体实现腔内倍频。当泵浦功率为30W时,输出的单横模绿光功率为5.3W。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王立军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攻克了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关键核心技术,成功开发出千瓦量级、高光束质量、小型化的各种半导体激光光源,并将成为工业激  相似文献   

18.
《大众科技》2009,(4):4-4
湖南大学纳米光子学小组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将半导体激光芯片调谐范围(指发光波长所能调节的范围)扩大,成功地演示出500纳米绿光直至700纳米红光,创造了新的半导体激光器调谐范围世界纪录。据介绍,此前半导体激光器调谐范围最长只能达到几十纳米。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石墨烯标准化论坛近日在江苏泰州举行。泰州巨纳新能源有限公司研制的世界首台商用石墨烯飞秒光纤激光器Fiphene问世,同时创造了脉冲宽度最短(105fs)和峰值功率最高(70kW)两项石墨烯飞秒光纤激光器世界纪录。飞秒光纤激光器的应用领域非常广阔,包括激光成像、全息光谱及超快光子学等科研应用,以及激光材料精细加工、激光医疗(如眼科手术)、激光雷达等领域。传统的飞秒光纤激光器核心器件——半导体饱和吸收镜(SESAM)采用半导体生长工艺制备,成本很高,且技术由国外垄断。  相似文献   

20.
激光是辐射的受激发射光放大的简称,由于其独有的高亮度、高方向性、高单色性、高相干性,自诞生以来,其在工业加工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成为未来制造系统共同的加工手段。用激光焊接加工是利用高辐射强度的激光束,激光束经过光学系统聚焦后,其激光焦点的功率密度为104~107W/cm2,加工工件置于激光焦点附近进行加热熔化,熔化现象能否产生和产生的强弱程度主要取决于激光作用材料表面的时间、功率密度和峰值功率。控制上述各参数就可利用激光进行各种不同的焊接加工。这种焊接工艺在未来工业事业中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