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制造了一款集供能模块、分类模块、通信模块以及照明模块等多项功能于一身的智能垃圾箱。垃圾箱的基本功能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核心技术,外加重力矢量、代码分析,合理精确的解决了目前全球存在的垃圾分类难题。同时我们将会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方式、不同地域对垃圾箱进行设计包装,进而投放市场,做到清洁、简单、合理,同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面向更低碳、更智能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需要,为改善师生因分类意识不清而导致效率低下的垃圾分类现状,试图设计一款智能分类垃圾箱。根据调研结果推进废物循环利用和垃圾资源化进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很有必要的。而高校不但是培育人才的学府,也是加强学生环保意识、提升环保理念的重要阵地。本文以新疆科技学院为例对校园智能分类垃圾箱展开一系列研究,通过微信小程序与物体的结合,再利用红外传感技术实现这个智能分类垃圾箱,达到美化校园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21,(12)
随着垃圾分类的普及,人们希望能够有一种简单、轻松的垃圾分类装置。为此,设计了一种智能语音控制垃圾箱,由垃圾放入装置、语音识别系统、推杆电机推动垃圾分类装置、垃圾存储装置、垃圾容积检测系统、垃圾消毒系统等组成,采用语音识别垃圾的类别,通过推杆电机推动将垃圾放入相应的垃圾箱内对应储存室,智能语音分类是使用者不需要专业的垃圾分类知识,就能够做到了自动进行垃圾精准分类,实现家庭、小区、单位等的垃圾精确分类回收。具有操作简单,容错率高的特点,使人们对垃圾分类掌握不准确的问题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普通垃圾箱容纳量有限,容易导致垃圾箱周围环境既不美观,又易滋生细菌。利用智能压缩装置使垃圾体积减少剩余空间增大,从而使得垃圾箱可以容纳更多垃圾,适宜摆放在垃圾生产量较多的居民区与城市繁华区。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居民垃圾分类知识储蓄不足,难以对垃圾进行分类的问题,开发一款Android平台的应用软件,以满足居民对日常生活垃圾分类的需要。在Android本地部署垃圾分类神经网络模型Res Ne Xt-101-32x16d-wsl实现实时智能垃圾分类,同时在Android本地使用SQLite存储垃圾物品信息,实现离线文字查询垃圾类别,同时借助"讯飞开放平台"的语音识别功能和本地SQLite数据库实现语音查询垃圾类别功能。Android开发采用Jetpack组件和MVVM模式,经测试,软件及其各模块功能均能正常运行,能够实现辅助居民对垃圾物品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6.
对于环境的保护我们的责任是义不容辞,推行垃圾的分类,最主要的还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要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然而对于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也是我们平常的所要做的重中之重。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为高效和快捷的垃圾分类,我们对于感应垃圾箱进行相关研究。文章中以感应垃圾箱为主要研究,在运用互联网的技术和更新下进一步对垃圾分类的速率和高效性进一步提高。并且在最新分类制度的制定下,提高人们的垃圾分类意识和保护环境的好习惯。一起为绿色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在实现"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路上奋斗。  相似文献   

7.
舒清 《金秋科苑》2011,(12):73-73
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一些城市推行垃圾分类投放。但是,多年来的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其中的原因之一是人们分不清手中的垃圾究竟该往哪种垃圾箱中扔。在芬兰,研究人员为了解决人们的这种困惑,开发出一种可以将垃圾自动进行分类的机器人。  相似文献   

8.
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一些城市推行垃圾分类投放。但是,多年来的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其中的原因之一是人们分不清手中的垃圾究竟该往哪种垃圾箱中扔。在芬兰,研究人员为了解决人们的这种困惑,开发出一种可以将垃圾自动进行分类的机器人。  相似文献   

9.
智能分类垃圾箱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文明同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导致环境恶化,引发全球性环境问题。以可乐瓶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安卓、嵌入式系统等开发环境,设计了基于条形码识别的智能分类垃圾箱。提出了城市垃圾回收方式可提高居民环保意识,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城市垃圾分类和资源浪费现象,提出了基于ThinkPHP框架的辅助垃圾分类回收客户端结合的管理系统。该系统以网站和手机智能移动客户端(APP)作为载体,包括基础信息管理、垃圾分类回收管理、用户管理、数据分析、以及系统管理等,并利用物联网与互联网的融合技术,实现垃圾投放的有源可溯,并通过奖惩结合的机制,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建设,同时大力宣传垃圾分类的利弊,以及垃圾分类后处理过程,帮助民众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正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废旧金属垃圾,如废电池、铁皮罐头盒和易拉罐等。如果随意丢弃这些废旧金属垃圾,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污染环境。目前,有一种简易自动分类垃圾箱可通过带弹性的斜板,根据垃圾的重量进行分类,但这种分类的效果较差,不能有效识别和回收金属垃圾。我设计的金属垃圾自动识别回收箱解决了这个问题。一、结构原理图金属垃圾自动识别回收箱的形态结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城市生活垃圾回收现状的研究,发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存在处理方式及过程繁琐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针对该问题,提出采用线上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与线下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处理相结合的O2O模式智能回收系统,实现对城市生活垃圾智能高效处理回收,以降低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处理成本,提高有效回收效率,为节能绿色生活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挑刺垃圾箱     
在现代都市街头和居民生活区里,垃圾箱是随处可见的一种环卫洁具。我发现它有些不足,并有几个改进它的想法。譬如:A.应该设计一种流动垃圾箱,哪里人多、有集会啦,就在哪里流动;B.垃圾入口最好分类,以便清洁工人分别处理;C.每个垃圾箱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设计了一种由智能分类垃圾桶和微信平台共同构成的智能垃圾分类系统。智能分类垃圾桶主要包括自动开合、检测分类、压缩存储三大功能。样机采用皮带传动机构、剪式机构等机械结构,融合红外感应传感器、金属传感器等传感器,采用Arduino Uno Rev3作为控制系统,将各传感器所收集到的信号处理分析,控制各个步进电机带动相应机构运动,实现垃圾桶自动开合、检测分类、压缩储存等功能。微信平台主要推送垃圾分类信息,对公民进行垃圾分类和"3R"概念(Reduce、Recycle、Reuse)的宣传引导。  相似文献   

15.
赵静娴 《现代情报》2016,36(4):57-61
定义垃圾评论边界,利用智能算法有效识别垃圾评论。对垃圾评论进行内部细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一种改良决策树方法对垃圾评论进行智能评估,并提供可读性规则。基于Matlab语言实现,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所构建的垃圾评论识别模型能够达到较高预测精度。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多在线评论多分类智能识别方法,为垃圾评论的分类监管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正新闻事件:今年,垃圾分类行动在一些城市如火如荼地开展。查询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推出的"垃圾分类宝典"小程序可知,废弃电池是有害垃圾,而充电宝是可回收垃圾。但是,若将充电宝扔进可回收垃圾箱,充电宝混在纸盒、瓶子里,万一遇到高温、明火,会不会爆炸?在充电宝完成使命后,哪里是它合理的"退休场所",这让许多人  相似文献   

17.
在学校规模扩大、学生人数增加以及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影响下,校园垃圾量急剧增加,校园垃圾如何处理的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结合大学校园生活垃圾具有产量大、分布集中、可回收利用价值高等特点,以垃圾分类回收更精准、可靠为目标,进行对智能垃圾分类系统的设计,让垃圾搬到新"家",变"废"为宝。分析目前各高校的垃圾分类现状,并重点根据图像识别技术对校园垃圾智能分类系统的可行性进行综述,旨在为校园垃圾分类和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提供方案。  相似文献   

18.
8月号杂志中那个能够上门收垃圾的智能机器人正是我所需要的!我家住16层,每次都是出门的时候顺便把垃圾带下楼,扔到垃圾箱里。楼里那部老旧的电梯永远保持着它的龟速,大家都懒得为了扔垃圾特地跑一趟。但是,在炎热的夏天要是不能及时把垃圾处理掉,苍蝇就会不断地光顾。所以,我迫切需要像DustCart这样的智能机器人,提供贴心的上门服务。另外,要是这种机器人还能给垃圾分类就更完美了——给垃圾分类一向是中国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9.
垃圾箱是家庭或是公共场合不可缺少的垃圾中转站。然而,现在市面上垃圾桶,有着许多不足,使用方式既不卫生又不方便。在公共场合中,虽然到处都有垃圾箱,但由于工作形式单一,而且一些垃圾箱缺乏人性化的设计,人们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许多垃圾并没有丢进桶内,导致周围气味难闻,严重污染环。而自升高翻转垃圾箱运用先进的微电脑芯片作为控制系统,通过红外感应人手的动作,自动打开垃圾箱盖,并自动升高垃圾箱位置,提高投入准确性,方便人们的使用。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15,(21)
本文就城市社区垃圾的产生、垃圾分类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就目前社区垃圾分类实现过程的难度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社区垃圾分类的实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为社区垃圾分类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