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风》2016,(17)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的环境空气污染也日益加剧,城市的环境空气中有着大量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本文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组成,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0,(17)
文章从快速溶剂萃取法和索氏抽提法的优缺点出发,介绍了复垦土壤中4类20种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测定方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采用快速溶剂萃取法对有机样品进行前处理,检测结果的检出限、回收率、重复性更好,优于索氏抽提法。  相似文献   

3.
土壤中多环芳烃生物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环芳烃(PAHs)是中国土壤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危害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在环境中降解缓慢,具有生物累积性,并可通过食物链传递、放大,对人体健康构成很大威胁,因此迫切需要开展其生物有效性及生态风险相关研究. 本文研究了农田污染土壤中14种中到高疏水性PAHs在植物体内的吸收、累积及从根部向茎叶部分的传输. 结果表明中到高疏水性的有机污染物如PAHs可在植物体内发生从根向茎叶的传输,向茎叶传输的量与化合物的疏水性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定量关系;同时,一种新型半渗透膜采样装置——三油酸甘油酯-醋酸纤维素复合膜(TECAM)被成功地应用于土壤中PAHs的采集及其对植物(Triticum aestivum L.)和蚯蚓(Eisenia andrei)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TECAM对土壤中PAHs的采样可在48h内达到表观平衡,大大缩短了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采样时间;TECAM可反映PAHs在土壤中的残留时间、土壤有机质及溶解有机碳含量对PAHs生物有效性的影响;TECAM内PAHs浓度与蚯蚓体内浓度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与化学提取方法相比,TECAM采集的PAHs不仅在浓度上与小麦根中浓度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而且TECAM采集的PAHs量也与小麦根富集的量相当;进一步提出了"土壤-孔隙水-TECAM"三室模型,并成功地描述了TECAM采集土壤中PAHs的三相平衡过程;此外,TECAM采样对土壤扰动小,操作简单,因此是采集土壤中有机污染物以及评价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长江流域与环鄱阳湖经济带的兴起,赣北长江流域与鄱阳湖周边工业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发展与环境未能做到和谐统一,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变化。部分地区存在地下污染物长期富集,污染物随河湖地表水扩散,甚至污染物直接泄漏,导致土壤和地下水水质恶化的现象。本文以长江鄱阳湖湖口附近一处硫酸泄漏区为研究对象,在对研究区地下硫酸污染物在土壤和地下水中运移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地下水水流和溶质运移模拟技术,提出类似河湖相沉积区地下污染物调查评价技术。研究成果对该地区污染物调查指导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土壤中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为对象,阐明了土壤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机理,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土壤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并对未来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本简要介绍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来源和对人体的危害,综述了等离子体及等离子体协同吸附剂、催化剂处理VOCs废气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等离子体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滴滴涕(DDT)蛤有毒性、生物累积性和长距离迁移等特点,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DDT广范存在环境中,即使残留浓度低,也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土壤是植物和一些生物的营养来源,土壤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会在生物链上发生传递和迁移。本文检测了朝阳市土壤样品中DDTs的残留情况,为评价土壤的环境质量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论述了近年来国际土壤学界在土壤物理学领域的一些新的定位和发展, 并就与土壤安全密切相关的几个关键土壤物理研究热点进行了简要回顾, 包括:土壤结构、土壤水分监测与运动模拟、农田水文过程与水分生产力、土壤中污染物和胶体的运移、土壤生物物理、生物质炭对土壤物理性质作用机制与效应6 个方面。最后从土壤物理学科发展和我国耕地建设的需求展望了土壤物理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是一种有机污染物,其排放量调查和核算是环保领域的难题。本文提出分析VOCs来源后,分别调查各个来源,用相应模型来计算各个来源VOCs排放情况,累积得到全市的VOCs总量。本文以大连市为例,调查了工业源,流动源,生活源的VOCs排放,并针对不同来源用不同的模型各自分别计算了VOCs排放,得到大连市主要VOCs年排放总量,对大连市的VOCs排放情况进行了分析,以用于VOCs防治工作,调查和统计方法也适用于其他城市。  相似文献   

10.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土壤有机质的形成、土壤结构及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都有影响。由于农药的大量施用而导致土壤有机污染物增多,本文主要综述了土壤中的有机磷和有机氮对土壤动物生长发育、繁殖和群落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非平衡等离子体技术脱除气态污染物及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颖  吴祖成  冯元群 《科技通报》2010,26(1):165-170
非平衡等离子体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技术,它在处理有害气体污染物方面有着能耗低、效率高、应用范围广等一系列优点,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非平衡等离子体的产生和脱除有害气体的机理以及此项技术与其他技术结合去除污染物的机理及工业应用研究进展做一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一展望。  相似文献   

12.
土壤是生物和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环境。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我国土壤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土壤环境质量变化较大,土壤环境污染物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发生的地域和规模在逐渐扩大,危害也进一步深入。本文从土壤的污染种类出发,通过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和病原微生物四个方面,阐述了土壤污染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张正栋  杨春红 《资源科学》2013,35(4):809-815
本文基于土壤类型法,借助ArcGIS9.3工具,对珠江北江上游广东省翁源县的土壤表层有机碳储量及其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最大值法估算其主要土壤类型的有机碳增加潜力.结果显示,翁源县土壤表层平均有机碳密度与全国平均值接近,且近25a来略有下降趋势;水稻土表层有机碳密度上升幅度最大,“碳汇”效果明显;山地和旱地土壤表层表现出“碳源”的效应,水田则表现出“碳汇”的效应;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相对较高的是县域西北部和滃江流域;紫色土的固碳潜力最大,菜园地的固碳潜力最小,固碳潜力高值区主要位于漆江流域及其他耕地地区.在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基础上从时间和空间角度上分析翁源县土壤表层有机碳储量及固碳潜力,研究结果可以为区域农业生产活动、农业政策和碳平衡分析提供参考,同时对估算大尺度的土壤碳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污染机理与修复重点实验室(简称污染修复实验室)成立于2012年6月,由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简称水环所)集合我国首轮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的技术骨干力量、地质微生物研究室和纳米铁地下水修复团队等技术力量组成。2013年,先后获批进入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和河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行列。实验室主要开展地下水与土壤污染物检测技术、污染物在土壤与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机理、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控以及土壤与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等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挥发性有机气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生物滴滤法及处理挥发性有机气体优于生物过滤法和生物洗涤法之处。以有机废气中苯系物的处理为主,介绍生物滴滤法处理挥发性有机气体工艺原理及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以TiO2光催化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以TiO2光催化材料的相关概述作为研究基础,通过分析TiO2光催化材料的反应机理、具体改性以及固定化特性,分别从TiO2光催化材料处理有机污染物、水微污染物、无机污染物等角度出发,着重分析研究TiO2光催化材料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社会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一种主要的污染物形式,它存在于环境当中,难以被有效分解,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进行传输,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和迁移。在生物体内,通过食物链发生放大和累积,从而会对环境和人体产生十分不良的影响。基于此,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种类、来源、特征等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然后分析了其在我国的环境监测现状,最后提出了几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积累和长期作用对生物和人类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同时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影响,造成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为了缓解这一国际问题,需要加强对污染物质使用的控制和管理,健全相关的制度,减少有机污染物的危害。文章对中国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化学污染物进入到地下水与土壤中,形成了新的有机污染物,为了进一步治理环境问题,必须使用科学的修复技术手段,确定污染物的形成原因后,形成科学的治理与修复方案。本文结合某环境修复工程项目情况,展开地块修复工作,综合运用多种治理方法与新型一体化治理设备消除该区域的有机污染物,提升环境修复效益。现根据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开发条件,研究相关治理技术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浅谈危险废物焚烧处置过程中的预处理流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于焚烧处置的危险废物多为无价有机类污染物,具有一定的挥发性、毒理性,长期接触对现场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有一定影响。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于焚烧处置过程中的废物预处理流程提出思路建议,尽可能减少废物流转及处置过程中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