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家作为一个学派,通常老庄并称,正如儒家之有孔孟.但庄子对老子不仅有承传而且有明显的变异.故司马迁谓庄子"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而《庄子·天下》则言与老聃不同道.因为,老子法"自然"而倡"无为",却又把"无为"解释作"无为而无不为",且多言权谋、政治,这后来被黄老学派吸收发展成"君人南面之术",庄子则承袭老子的自然主义,而把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修正为纯粹的"无为",并设计出"自然无为"的理想人格.固应上溯老子,却应以庄子为主.  相似文献   

2.
<正>一、大数据时代来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步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就像是一片云,虽然其形成和壮大有一个过程,但从多个行业和领域看,当前,大数据对经济、社会、文化等行业领域的发展和影响已日趋凸显。展望未来,大数据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将会更加重要、更加深远,这已经是一个毫无疑问的命题,以"存凭、留史、资政、惠民"为根基和使命的档案管理与运用,适逢其会,和光同尘,自然而然地因为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围绕着"孔子诛少正卯"一案,历史上聚讼纷纭.关于此案最早见载于<苟子·宥座>篇:"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杀少正卯.门人进问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始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日:居,吾语汝.其故: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日心达而险,二日行僻而坚,三日言伪而辩,四日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  相似文献   

4.
学着宽容     
说到宽容,我想先从一位智者谈起.那就是众所皆知的孔老夫子.有-天,孔子的学生子贡问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意思是说:"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子日:"其恕乎!"意思是:"那大概就是恕吧."所谓的"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  相似文献   

5.
传统期刊的新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期刊由于其周期快于图书,内容深于报纸曾被业界称为"朝阳产业"之一,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更新,传统期刊的这些优势已不再明显,如今已被冠为"夕阳产业"。在做这期沙龙前,我带着问题与几个做传统期刊的同行聊起了工作感受,他们的第一句话几乎惊人的一致:"难,太难了,做刊物太难了"。偶尔听到一句"还行",我就会精神为之一振,愿闻其详。言"难"与言"不难",其实面对的是同一环境,只是看到的面不同,有人看到压力,有人看到机遇。无论他们言压力还是言机遇,都是传统期刊面临的新课题、新难题,为此我刊特组织了这期沙龙,特邀了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副司长张泽青以及一批业界部分有特色的报刊人,共话传统期刊的新出路。但愿传统期刊面临的难题因为有了他们的睿智而不再难解。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翰苑集>中百余篇奏议的梳理,将陆贽的文章创作理论归纳为"诚言"、"写诚无隐"、"言切"三个方面,并结合具体的作品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包含着"人人皆言"这一重要内容.因此,一个和谐的舆论氛围,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至关重要.如何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优势,努力构筑和谐的舆论宣传氛围,是当前党报所面临的一大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8.
微博是个好东西.路见不平自觉转发,有正气;反腐倡廉,有锐气;年轻人的社交平台,有朝气: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有才气.不过,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之中也有不少坏的习气,比如动辄问候人家爹妈,动辄约架交恶,是戾气;情绪和抱怨泛滥,是怨气——近来还滋生了一种邪气,动辄"因言治罪",动辄玩"文字狱",让很多用微博的人噤若寒蝉.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图书馆分类研究中民族传统与外来影响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对于图书分类的基本原理的共同认识 1.图书分类与学术分类 中国有没有分类法?杜定友先生说,古代的目录学"于分类之次第,门目之分配,未曾言之也","汉志而后,欲求专论图书分类法之书,不可得也.目录之书,代有传留,但欲求杂书而独立成部次详明、有标记、有组织、能伸缩、便增减,而与典藏出纳为表里者,不可得也".所以他认为"中国无分类法".实在,中国古代还难以寻到"部次详明、有标记、有组织、能伸缩、便增减,而与典藏出纳为表里"的分类法.  相似文献   

10.
一、对于图书分类的基本原理的共同认识 1.图书分类与学术分类 中国有没有分类法?杜定友先生说,古代的目录学"于分类之次第,门目之分配,未曾言之也","汉志而后,欲求专论图书分类法之书,不可得也.目录之书,代有传留,但欲求杂书而独立成部次详明、有标记、有组织、能伸缩、便增减,而与典藏出纳为表里者,不可得也".所以他认为"中国无分类法".实在,中国古代还难以寻到"部次详明、有标记、有组织、能伸缩、便增减,而与典藏出纳为表里"的分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