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我们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的数学教科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西方数学家的名字出现的比东方的多,这种现象长期以来带给我们一种错觉,那就是西方人对数学的贡献比东方人大。事实上是不是这种情况呢?东西方对数学的贡献谁大谁小呢,本文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研究,并最终得出了东方和西方对数学的贡献同等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正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很少对不确定情形进行分析。然而,不确定性到处存在,充斥到经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对于消费者来说,他的收入、商品的价格、商品的质量等都具有不确定性。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如疾病、死亡、战争、地震等,更具有不确定性,而疾病、死亡、战争、地震等,都会影响到人们的消费计划。总之,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决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中国商品打入国际市场,中国的商品要想在国外市场上找到更大的销路,就必须有一个被国外消费者所认可的英文译名。美国著名学者艾.里斯说过:"一个商标译名的好坏,会带来销售业绩千百万美元的差异。"由此可见商标译名的好坏对企业能否打入国际市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一翻译过程中,由于受中西方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等差异的影响,不同国家的人们可能对某种商品的标识产生大相径庭的理解,这势必会给商标翻译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译员需要对中西方文化差异了然于胸,在翻译的过程中力求达到中西方文化上的对等,翻译出独特新颖、深受欢迎的商标名,从而使国外顾客喜欢并接受中国的产品。  相似文献   

4.
幼儿教育之父——福禄培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各色各样的幼儿园让你眼花缭乱时,当各种幼儿教育模式让你无从选择时,你是否对"幼儿园"叫法产生过好奇心,到底是谁最先启用了这种叫法?幼儿教育的思想最初有哪些特点呢?福禄培尔这个名字便闯入我们的视线。  相似文献   

5.
个体工商户的性质决定了它购买商品可能为个人或家庭消费使用,也可能为经营或职业之用。为此,我们必须寻找将个体工商户二重角色剥离开来的标准,以确定个体工商户在何时可以享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这方面可以借鉴德国法和英国法的经验。如果个体工商户"在营业的过程中",则可以推定其是作为个人经营者从事生产或经营活动,此时不宜将其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范围;如果个体工商户"不在营业的过程中",则是自然人,属于消费者,应该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范围。关于"在营业的过程中"的认定,需要考察缔约时买受人的身份、所购商品是否为经营的必需部分、购买行为是否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经常性、事后商品被使用的情况、所购商品是否重新进入流通领域而转卖出去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倾听效果将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漫无目的的倾听是否有益?即兴提问"失听"学生是否可取?"同声翻译"真的有用吗?这些问题都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真实存在着的,亟待我们去思考和解决。  相似文献   

7.
随着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生活品位有所提高,但是在我们充分享受琳琅满目的商品带给我们无限选择与喜悦的同时,还应认真思考是什么原因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这些产品是否真的能够满足人们的切实需求?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需要?满足的受众群体范围有多大?消费者在购买所需商品时,选择空间到底有多大?很多迹象表明:目前,产品在很大范围内存在同质化趋势,趋同化的程度远比想象中严重,市场上的产品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理想,而全社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还不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国外资金、技术与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我们聋校教育教学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新的价值观、教学观、评价观都在重建和升华。新课程要求教师用新的理念活化自己的角色,但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似乎也发生了变化。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好的教学效果关键是看教师表情是否自然?手语是否准确熟练?语言是否精练标准?学生是否"动"起来等。这些外在现象已成为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主要标准。基于这种情况,笔者  相似文献   

9.
人类文化的发生与发展以及传承或消亡,是否有其内在逻辑?那些持续下来的文化是否存在应对危机的自愈机制,从而得到再发展的生命力?其特有的文化根基是什么?对此,一个符合其发生和发展逻辑的答案是:其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其独特的文化自愈机制,其论据就是日常生活所体现的核心信仰与价值观体系,表现为基于共同的传统生活方式的"民俗认同"行为。中国文化的文化自愈机制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她的历史实践证明,多元一体的传统文化在其历史和内部的各"族"认同问题,往往是以"民俗认同"来达成的,否则便陷入由外来的"种族"和"民族"概念所导致的"魔圈"困境。近现代中国精英们在困惑中寻求"救国"与"自愈"时,引进了西方的"民族"与"民族主义"等概念,试图以西方现代话语来阐释中国的历史,解决现实问题。但是,它们不但没有缓解中国的社会矛盾,反而加重了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冲突。这是因为,这些概念的西方意识形态背景对于解释西方问题是有效的,但对于解决具有独特历史与文化以及多民族共存的中国问题往往会适得其反,特别是当中国文化在近代历史上陷入危机时。只有当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回归其根,认同其传统文化之根,这个文化才会获得真正的文化自信,达到文化自愈、持续发展,创造出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0.
刘贞 《大学生》2013,(9):30-31
正高考填志愿时,我们总会在学校与专业间纠结——填一所好学校的普通专业还是填一所普通学校的优势专业?加上学习环境和就业压力间接影响,如果学校与专业的选择题再加入"城市"这个参数,三者间便更难权衡。经济学中有个概念"性能价格比",即性价比,因能反映单位付出所购得的商品性能,而常被买家用来考量是否值得出手买下。看待专业、看待学科也未尝不可以算算其"性价比"。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3月5日,褚时健走完了他的生命历程。一代"烟王""橙王"的人生悲喜剧终于完美谢幕。褚时健的名字是他在历尽千辛万苦而终于获得读中学机会时所起的,源自《周易》中: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我们不妨把他人生追求称为"时健"精神,我想人们在了解了他的人生历程后,一定能够感受到这种精神的特质。这种精神小而言之铸就了褚时健的辉煌人生,  相似文献   

12.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消费者的界定是,消费者为生活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在认定消费者时应该首先认定何为消费者和生活消费怎么界定?从此规定中是很难予以判断的,正是法律规定中的这种模糊性产生了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的差异,司法审判中才会有对王海们的打假行为判决不一的结果出现.学理中才会对单位是否为消费者产生分歧.  相似文献   

13.
《圣经》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被称之为人类共同的经典和西方世界共同的指南。然而《圣经》中究竟是否提到过中国呢?在《圣经》中中国是何种称谓呢?本文将以历史的、宗教的和文化的视野,探寻china一词的来源和圣经对中国的预言,从而加深对《圣经》和中西方文化交流发展史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企业和商品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而作为企业和商品门面的中国商标的英译却不尽如人意。对英、美、加、澳、新等五个西方主要英语国家的消费者进行的一项跨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西方消费者对英文商标比较偏爱;商标翻译中要采取动态顺应策略解决跨文化问题。调查结果对中国商品商标英译的具体技巧也有许多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全民所有制内部,国家对职工的消费品供应是借助于商品形式进行的。这种形式存在已久,并且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它还为我国经济生活所必需而将广泛地发展。但是,对于这种形式的认识却存在分歧。当前,学术界已经展开争论。争论的问题主要有:在国家与职工中间是否存在着商品交换关系,从而国家出售给职工的消费品到底是实质上的商品抑形式上的商品;国家对职工的消费品供应所以要采取商品形式其必然性到底如何;区分商品的实质与形式到底只是概念之争抑还有实际意义等。我们就准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中国的商品要想在国外市场上找到更大的销路,就必须有一个被国外消费者所认可的英文译名。在这一翻译过程中,除了遵守国际商标法和我国商标法的规定外,还要考虑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及是否符合英文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7.
赵科 《华章》2012,(10)
在百年近代广告史中,女性以各种各样的形象出现在琳琅满目的商品广告中,讲述着这种商品如何的解除她们的烦恼,实现她们的喜好,改变她们的价值观等等,但是这些广告女郎所讲述的故事是不是就那个年代女性的心声?在百年广告的历史中我们更多看到的却是广告与当时的女性消费者的期待需求或愿望背道而驰,那么是什么人打造了这些广告女郎?是什么人制造了女人的梦想?  相似文献   

18.
《神州学人》2015,(1):8-13
"留学何以引领中国?抛开枯燥的数字和乏味的说教,我们从改革开放以来众多留学标签式人物中挑选了几位,试图从中给出答案。尽管这种挑选可能会挂"一"漏"万",在他们是否引领了一个时代的问题上尚无结论,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价值观念以及社会价值,都因为留学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逻辑。  相似文献   

19.
在科学发现与科学证明的思维过程中是否存在逻辑性?是否存在某些可循的逻辑方法?这些都是合理重构发现逻辑与证明逻辑以及发现与证明的关系所不可回避的问题。为了深入研究科学发现与科学证明的一般特性,以及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 科学发现与科学证明中的思维是否具有逻辑性?西方一些科学方法论家作了不同回答。培根和笛卡儿等人认为发现与证明的思维是逻辑的思维。在他们看来,科学认识活动就是运用可靠的研究方法,通过归纳逻辑或演绎逻辑的推理,从推理前提中发现新规律;而这种具有某种特殊逻辑模式的发现方法能提供比推论  相似文献   

20.
始终贯穿西方哲学史的是:与文字相反的语音占优势地位。从作为绝对神的语言之声到卢梭、康德式的良心之声,经过海德格尔的存在之声到现代语言学的语音学和音韵学,都贯穿着这一观念。西方这种语音中心论与罗马字母的表音文字联系在一起。和中国文化截然相反,西方文化是重言说,轻书写。即使是书写,西方文化也是把书写发展为拼音字母,而不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之难认难写难记,几乎成了中国文化的包袱,以至“五四”先驱名之日“繁难的象形字”,主张用拼音文字取代之。西方拼音文字同西方哲学有关。西方哲学是逻各斯中心论,实际上是语言中心论和语音中心论,重语言,轻文字。希腊逻各斯(LOGOS),指理念和道,特指言谈。希腊哲学和神学中用以指称蕴藏或潜藏在宇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