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皆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粹名篇.其教学应认真挖掘所蕴涵的思想、文化价值,通过破题释义、研读重点语句、揣摩文本片断以及巧加引导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领悟主旨.  相似文献   

2.
从1993年起.我开始倡导“绿色语文”,但对文言教学的“绿化”。却是2000年受聘于清华大学附中才得以落实的。我有幸参加了周正逵先生主编的高中新教材实验:把高中三个年段必学的古文集中到高一两个学期学完。于是,我们抛弃原来那种教师“满堂讲”、学生“满堂记”的灰色教法.采用朱熹“熟读精思”的原生态教法,强化自学,精化讲授,最终经受了模拟考试的考验,取得了不错的分数。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读的训练,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采用不同方法读,在教师的引导下读读议议,议议读读,熟读精思,既训练和发展了儿童的思维和语言,又陶冶了儿童的性格和情操。一、深钻教材,以情动人示范朗读是一种重要的手段。教师生动地范读,会使学生受到极大的感染。只有教师真正领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把自已的思想和作者融合在一起,才能做到以情动人,所以深钻教材反复研读是作好示范朗读的关键。如《别人,我爱的中国》一课中三次出现“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看的中国!”这句话,三句同样的话,由于放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就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第一次是作者倚在船栏上,和岸上亲友道别,表现了作者依恋不忍离去的感情,朗读时速度稍慢,语调稍低以表达作者  相似文献   

4.
5.
新课标出台以来,教育界正大力提倡绿色文言教学。那么,怎样的教学才算是绿色文言教学呢?我觉得它必须具备两个特点:其一,重视文言语感教学,把传统的对词法、句法、语法的评析变为精讲促读,重点引导同学们在“熟读成诵”中养成语感;其二,重视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摒弃传统的“对号入座”式的古文、现代文对译,努力引导学生深思熟虑文章的精华。  相似文献   

6.
熟读精思、合理想象的思路过程是:初读明义——细读探微——品读体味——想象升华。这中间,教师也朗读,也点拨,也提问,但教师的这些活动只起“铺路搭桥”的作用,学生始终是这一活动过程的主体。用这样的方法品读淡近的文学作品是较合适的。例如,学生熟读深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就可以想象出“巴陵胜状”图;学生熟读深思巴尔扎克的《守财奴》,就可以想象出“老葛朗台形象”。这里,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的这种合理想象具有一定的深度。比如朱自  相似文献   

7.
理解语言是运用语言的前提,那么积累语言就是运用语言的基础。小学生正处于人的一生中语言积累阶段,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记住,做到"烂熟于心",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熟读,要放在第一位,要有较多的时间去读书,而且读书的方式要不断变化。不仅要熟读,还要精思。精思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有助于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智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熟读精思,仔细品味,反复揣摩,涵咏颖悟,进而有所发现,是一种能级层次很高的阅读方式,一般名之为精读。弗兰西斯·培根曾说过:“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培根论人生》)  相似文献   

9.
理想的阅读应该是兴趣阅读,在强烈的兴趣中不知不觉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接受熏陶,增强文化底蕴.有调查表明,学生普遍不喜欢教科书,原因是教科书中的选文偏于死板,离学生生活较远,缺少时代性,可读性不强;再加上考试的压力,学生觉得教科书太沉重,读起来带着一种强烈的功利目的,很不轻松.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正缘于此,我认为我们的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熟读精思的训练,在熟读中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受到感染熏陶,在精思中了解文章表达方式、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完成课程目标。一、关于熟读我国古今教育家、文学家都很重视熟读。朱熹提出“熟读精思…  相似文献   

11.
1995年高考,我以587分取得了全区外语类第二名的好成绩。回忆我的求学之路,我深深感到成功来之不易,是我自己长期努力,更是教师、家长辛勤教育、引导的结果。总结我的经验就是12个字:重视课本,熟读精思,学以致用。 课本是基础知识的总结,也是高考出题的依据。平时,我很重视对课本的把握,课前先通读一遍课文,获得大概印象后听课时不至于茫然;课堂上仔细听教师讲解,特别注意听自己在预习时碰到的难点和不解之处;课后再复习一遍,推敲其细节。到了考前一个月,我仍抽出大量的时间将历史、英语等课本过一次,将知识系统化,为高考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一日看电视转播英超足球联赛,吸引了亿万球迷为之疯狂,突然灵机一动,何不把令老师头痛、学生厌烦的课文朗读也设计成联赛形式呢?  相似文献   

13.
毛荣富 《上海教育》2007,(3A):56-56
积三十余年之教书经验,我认为每次上课前教师都应对教材来一番熟读深思;特别是对那些经典名篇,教师只有在反复的品读之后才能得其精髓,做到常教常新。不断地读和不断地教,教师才会发现自己的教学已不是简单的循环往复,而能获得一种“其进愈深,而其见愈奇”的趣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积三十余年之教书经验,我认为每次上课前教师都应对教材来一番熟读深思;特别是对那些经典名篇,教师只有在反复的品读之后才能得其精髓,做到常教常新。不断地读和不断地教,教师才会发现自己的教学已不是简单的循环往复,而能获得一种“其进愈深,而其见愈奇”的趣味。  相似文献   

15.
要训练学生熟读精思肇东市教师进修校王玺玉肇东市师范附小王凌云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风太盛。“四十分钟八十问”,不但把完整的课文弄得支离破碎,而且挤占了学生熟读精思的宝贵时光。可以这样说,忽略训练学生熟读精思,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失误。一、关...  相似文献   

16.
要训练学生熟读精思王玺玉,王凌云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问"风太盛。"四十分钟八十问",不但把完整的课文弄得支离破碎,而且挤占了学生熟读精思的宝贵时问。可以这样说,忽略训练学生熟读精思,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大失误。一、关于熟读我国古今教育家、文学家都...  相似文献   

17.
<正>文言文教学不仅为我国积淀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还能令学生深刻领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形成健全的人格。然而,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了应付考试,多是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总觉得"之乎者也"深奥难懂。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提高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使其能顺利过文言文这一关呢?笔者认为,朱熹提出的"熟读精思"可以看做是古代语言教育方法的典范,可以让学生在反复读书、学思结合中含英咀华。  相似文献   

18.
《古井》采用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写法,感情深沉,寓意深刻。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熟读精思,从理解文章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品味词句,领悟寓意上多下功夫,以达读懂课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侯键 《四川教育》2001,(4):32-32
《梅花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作者以梅花为线索,用饱含激情的笔墨叙说身在异国他乡的外祖父对梅花的钟爱,反映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深深的爱国情意。文章前后呼应,首尾连贯,结构严谨。教学本课时,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利用学生已有的阅读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熟读精思,会意悟情,使学生接受美的情感熏陶,从小树立热爱祖国,做有骨气的中国人的志向。  相似文献   

20.
现代西方有两个心理学派,即联结派和认知派.它们对记忆与思维关系的看法,基本上采取各执一端、相互对立的态度:联结派强调记忆,甚至是机械记忆,而忽视思维;与此相反,认知派强调思维,甚至是直觉思维,而忽视记忆.这两种看法显然都具有片面性.早在八百多年前的宋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就提出了熟读精思的学习原则,自觉地把记忆与思维结合了起来.这较之联结派、认知派还要高明得多,很值得我们珍惜.他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