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近代以来,西北开发一直是历届政府所关注的话题。无论是晚清政府,北京政府还是国民政府,都曾有过相应的开发西北措施,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一度被冷落的西北开发再次掀起高潮,各界人士纷纷著书立说,对如何开发西北,建设西北提出了诸多的意见,尤其是在总结了前几次开发西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北开发应注意的问题,这个今天西部大开发也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代王朝对西北均有开发政策,明朝也不例外。明朝时常受到来自西北方向敌对势力的威胁。为了稳定西北政局,保护开发成果以及王朝主体的安全,明朝对西北实行了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宗教等开发政策。  相似文献   

3.
本从汉唐两代开发西北的时代要求和背景,汉唐多层面开发西北的事例及西北开发对汉唐气象形成的支撑作用等方面,论述了大西北开发与汉唐整体经济、社会、军事、化发展的关系,同时,对史学研究政治性与学术性之有机结合,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西北丰厚的资源及重要的地平位置早为人们所关注。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曾计划进行西北开发。但由于重视不够、资金短缺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此次西北开发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整个初步开发计划都没有完全得到实施。西北开发收效甚微。研究此次西北开发,无疑可以给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提供有益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5.
在西北民众知识水平低下,严重制约着西北开发和抗战建国的大局的情况下,西北师院利用本身的优势承担起唤起民众,努力推行社会教育的任务,成为西北社会教育的拓荒者。西北师院举办社教的主要内容有抗日宣传、民众补习教育和合作社训练等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受到了农民的理解和支持,也得到了国民政府教育部的多次嘉奖,成为西北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社会教育示范区。西北师院将教育民众看作是改造国家,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手段,是当时教育救国思潮的一种体现,同时,西北师院的实践表明高等院校有广阔的社会责任,除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外,“新民德”“开民智”也应当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左宗棠开发西北的思想具体表现为:民惟邦本,长治久安,因地制宜和自强求富,这四大思想指导着宗棠在西北的开发实践,也是他开发西北取得实效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西北的开发建设,始终是一个事关全局的战略问题。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西北出现了两次开发的高潮。第一次是50年代以“一五”计划为中心的新工业基地建设,第二次是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进行的三线建设。这两次经济开发以“有计划、按比例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规律,在强调国民经济综合平衡、部门平衡的同时,贯穿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导思想: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两次西北开发成就斐然,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马鹤天是民国时的西北问题研究专家,他不仅编辑报刊、组织研究西北的学术团体,而且还去西北亲自游历考察,并详细记述了沿途的所见所闻,提出许多开发西北的真知灼见,包括开发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的缘由和便利交通、创办教育加强民族团结、发展农业、工矿业、筹集经费引进人才等方面的开发步骤与方法,对当今的西北开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清季最后几十年间,朝野上下强烈呼吁开发西北地区,以巩固国防,发展经济,他们提出了改善行政建置、发展农业、修筑铁路、移民、兴办教育等开发主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北的开发进程。某些思想对今天的西部开发仍有某种启示。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开发西北”“建设西北”的呼声潮涨潮落,究其因有三:一是强调西北战略地位重要,倡言“开发西北”意在巩固国防。鸦片战争以来,从龚自珍、林则徐,到左宗棠、梁启超、孙中山都是从这一角度强调“开发西北”的重要意义的。国民政府抗战前后倡言“开发西北”也是基于这种考虑。二是根据西北地广人稀树特点倡言移民屯垦式的农业开发。三是依据西北蕴藏丰富的特点而倡言发挥能源优势的开发。实际上三者又不能割裂分开,每个时期倡言“开发西北”时,都从这三方面考虑,只鉴于当时特定条件的限制,有所侧重而已。西北正是在一次次“开发”声中,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过程,这一过程至今尚未完成。在近现代一百多年“开发西北”的过程中,个人、团体、中央和地方,不论其主观动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初,南京国民政府开始了对中国西北地区的开发。在西北开发战略实施的启动阶段,国民政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社会动员,从而使政府力量与社会力量之间出现了良性的互动。这种良性互动,使国民政府所进行的战前西北开发运动有了一定的民众基础,对西北开发的顺利进行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西北古代的农田水利,有两个投资源支撑着两种类型的开发:一是私人投资的经济型开发,一是国家投资的军事型开发。两类开发的目的、力度和持续性各不相同,客观效果差别很大,但都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水资源开发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3.
西北开发协会的成立及其对西北建设的影响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拟简述民国时期西北开发协会的成立背景、重要思想,开展的活动,以探讨它对民国西北开发建设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罗家伦的西北开发思想主要表现为:对西北开发重要性和基本原则的体认;注重西北经济发展,绘制经济建设蓝图;选拔培养边疆人才,重视西北教育事业;妥善处理民族关系,为西北人民谋福利等。罗家伦维护祖国统一,主张民族平等、民族团结,重视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化、教育、卫生事业等思想及其为边疆建设所做的有益工作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5.
晚清时期,在解决西北边疆危机这一现实需要的直接刺激下,国人出于巩固国防、保护利权、富国、平衡地区发展等方面的考虑,强烈呼吁开发大西北,从而形成了近代历史上第一次西北开发的高潮。  相似文献   

16.
西北古代农田水利开发的三个高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西北的农田水利开发,受制于两个因素:一是国家的军事活动,二是中央政府的投资力度。西北的军事活动几乎无代无之,历代中央政府为了解决军需供应问题,无不在西北设立屯田和开发水利资源,但由于不同时代国家的统一幅度、内部和谐程度不同,可用于投资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同等原因,遂使不同时代西北水利开发呈现出高低波动的曲线,且在汉、唐、明清出现三个高峰期。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重视西北、开发西北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尤其是"九.一八事变"以后开发西北更成为全国各界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许多民国政要都提出了很多有关西北开发的主张。作为军界要人的张学良也提出了一些关于西北开发的主张:应充分利用西北的比较优势;应革除自私心并且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应重视西北地区的交通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开发西北应借鉴先进经验;应服从中央的统一领导。张学良关于西北开发的若干观点极富远见,这对于我们今天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黔西北彝区基础教育与发达地区基础教育比较,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历史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有主观和客观上的原因,应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充分重视在西部大开发中黔西北彝区基础教育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三次西北开发热潮探析——以陕甘宁青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曾经掀起过三次西北开发热潮,分别出现在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期间、清末新政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基本上每次西北开发热潮都以经济开发为重点。左宗棠充分利用西北资源发展近代西北工矿交通业,打破了历代西北开发囿于农业水利及移民屯垦的局限;清末新政时期的开发实践则给西北地区社会生产力发展带来了根本性突破,激活了西北社会经济的近代化因子;抗战期间的开发建设全面提高了西北地区经济水平,不但为抗战做出了贡献,而且使该地区因此获得了自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尽管每次西北开发热潮持续的时间都较为短暂,并且存在着诸多不足和问题,在客观上却为改变西北积贫积弱的落后面貌奠定了初步的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西北大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定量地论述西北生态环境质量与压力现状,并讨论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问题,着重分析水资源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意义及其开发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