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何如璋是晚清中国新旧递嬗时代成长起来的外交人才,他信念坚定,务实趋新,这些特征相互交织决定其个人成长、人生际遇和对国际形势的认知及外交实践。在中日琉球交涉中,他分析中日情势,提出积极应对策略。为避免朝鲜被外国占领和维护中国的宗主国地位,何如璋主张开放朝鲜,与诸国立约,使其相互牵制。他的这些识见,立足现实,高瞻远瞩,具有预测性、长远性和整体性。出使期间,何如璋与日本朝野人士诗文唱和,友谊深笃。何如璋是一位深具中国传统智慧、世界视野、高风亮节的外交家和政治家。  相似文献   

3.
在琉球事件期间,中国驻日本公使何如璋的处理意见不无正确,然而未被采纳,致使中国在琉球事件中一步步地丧失了主动地位,日本把琉球夷为冲绳县。驻外大使的意见没有得到充分尊重,外交理念没有改变, 事务性地派遣驻外使节致使早期的驻外使节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这也许不仅仅是何如璋一个人的郁闷和悲哀, 也是晚清外交近代化的悲哀。  相似文献   

4.
清末,驻外使节在政局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杨兆鏊作为中国首任专驻比利时大臣,在出使期间对留学、赛会等事务积极建言,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政策的制订。对于日俄战争善后策,杨兆鋆除列名与其他驻外使节联衔陈奏外,还单独上奏提出遣使主张,清政府派遣五大臣出洋考察之举措实萌蘖于此。《须圃出使奏议》收录了杨兆鏊出使比利时期间的各类奏议,是人们全面认识其人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5.
新发现史料《袖海楼诗草》中大量记录了晚清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与日本士宦的饮食交往活动。何如璋对日本的宴饮礼仪、饮食器具、节庆食俗和宗教饮食文化都多有信笔实录。对于进一步研究晚清中国人眼中的日本饮食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