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世凯败亡后,黎元洪继任总统,而北京政府的实权却掌握在国务总理段祺瑞手中。段祺瑞在其主子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大借外债、扩军备战、倒行逆施,公开宣称“一不要约法,二不要国会,三不要总统”。孙中山鉴于“约法为民国命脉,国会为法律本原。国会存,则民国存;国会亡,则民国亡。”若听其废弃,“则数十年革命事业之成绩,固全被推翻,而将来国家根本之宪法,亦无从制定。”决心发动护法运动。1917年7月,孙中山南下广州,8月25日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决议组织护法军政府。9月1日被非常国会选为大元帅,9月10日宣誓就职,决心“根除元凶,恢复约法”。10月,下令讨伐段祺瑞,揭开护法战争序幕。护法军政府成立后,粤、桂、滇、黔等省或独立、或自立,相继起事,出现了护法高潮,短短三四月,护法战争的烽火遍及十余省,使孙中山深受鼓舞,计  相似文献   

2.
一、美国宪法制定了怪异的总统选举办法2000年举行的美国第43届总统选举,是美国有史以来竞争最激烈、最难以预测的大选,最终竟变成一部荒诞不经的超现实主义的滑稽新片。这着实令全世界大吃一惊,一向自诩“民主典范”的美国选举究竟怎么了?这使我们有必要对美国的民主制度作深入分析,弄清其弊病所在。笔者认为从美国宪法的角度来分析这次大选是非常重要的。美国宪法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宪法,并且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地规定三权分立的宪法,被后来许多西方宪法所仿效。西方法学家称之为“成文宪法的典范”。但正是这部被西…  相似文献   

3.
1889年,日本在非西方国家中第一个实施了成文宪法,并据此建立了近代民主选举制度。然而,从国家整体的制度构造来看,由“专制有司”构建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体制以天皇主权为核心,并不是民主的宪法体制。在强大的“自主国家”和弱小的“公民社会”之间,国会选举制度开始了多舛的运行道路,直到帝国宪政崩溃为止,成了反映战前日本的国家政权势力变幻无常与社会运动兴衰不定的晴雨表,其本身也经历了一个从“人民代表法”向“法制选举”的保守转变过程。考察战前日本“本土化”的选举制度发展历程,能够为我们认识东亚地区民主化进程的前景和局限性提供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4.
秀芝 《文科爱好者》2004,(23):73-73
根据美国宪法,美国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两院议员都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每州两名,50个州共100名,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1/3。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出,大约50万人选一名,共435名,任期2年,届满全部改选。国会每两年一届。州长任期不一,有2年或4年的期限。由于国会选举每两年举行一次,其中一次与4年一度的总统大选一起举行,另一次在两次总统选举之间举行,所以在两次总统选举之间举行的国会选举,通常就称为“中期选举”。  相似文献   

5.
总统问题是民国政治史上一个重要问题,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到1928年北洋政府灭亡,先后任总统的为孙中山、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每届总统的选举都引起军阀派系之间的激烈地斗争。除了总统外,还设有副总统一人,以便总统缺位时由副总统继任,或是总统因故不能执行职务时,由副总统代理。1913年,袁世凯公布的《大总统选举法》第七条规定:“副总统之选举,依选举大总统之规定,与大总统选举同时行之。”(1)民国前三位总统都有副总统,冯同璋之后无副总统、1924年,贿赂总统曹锟下台后,北洋政府出现了更奇怪的现象,竟然连名义上的总统也没有了。本文通过对当时形势和政情的分析,对北洋军阀时期副总统、总统缺位问题作一次探讨。  相似文献   

6.
近日.意大利国会就“是否将意大利语确立为官方语言”进行国会表决.结果是361票赞同,75票反对。自此,意大利语的第一语言身份.正式被写入宪法。意大利共产党代表说.战后意大利宪法一直回避“官方语言”这个问题。因为当年墨索里尼曾利用语言这个工具。企图将这个国家“意大利化”。  相似文献   

7.
1800年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遭遇了第一次危机,美国总统“难产”了。最后在众议院经过36轮的的投票表决,总统才最终被选出来。为了从根源上、制度上杜绝这种危机的再次出现,国会在1803年12月9日提出了第十二条宪法修正案,1804年6月15日,该修正案开始发生效力。  相似文献   

8.
1800年,美国总统选举制度遭遇了一次严重危机,美国总统“难产”了。最后在众议院经过36轮的投票表决,总统才最终被选出来。为了从根源上、制度上杜绝这种危机的再次出现,国会在1803年12月9日提出了宪法修正案,1804年6月15日,该修正案开始发生效力,这就是第十二奈宪法修正案。文章通过对美国总统制诞生,对宪法中总统选举条款的分析,指出了这次总统选举危机的制度根源所在,防止这种危机再次出现所采取的根本措施——第十二条宪法修正案的出台。  相似文献   

9.
民初国会,主要指1913年4月正式成立至11月被迫停止活动的第一届国会第一期常会,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正式代议机构。以往史学界在论及民初民主共和制度建立时,往往只谈到南京临时政府,而将民国二年的正式国会列入北洋军阀政治制度范围,从而妨障了对民初国会的正确评价和探讨。本文认为,民初国会是当时知识精英学习西方民主制度的理想的结晶,是民初民主共和制度建立的重要成果之一。探讨民初国会的建立及命运,有助于深入了解西方民主制度在当时中国现实政治文化环境中的状况,并获取有益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0.
日本政府通过了含有表述“爱国之心”内容的《教育基本法》修正案,并提交国会审议。这意味着被称之为日本“教育宪法”的《教育基本法》自1947年制定以来将面临全面修改。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月20日,当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在华盛顿国会大厦的东面门廊庄严矗立,左手按着圣经,高举起右手宣誓他将忠实履行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的职责,尽他所能维护、保护和捍卫美利坚合众国的宪法时,一种信息社会“领导”的新现象产生了。概括他跌宕起伏的选举过程,共启愿景、利益磋商、魅力铸成是其中极其突出的领导行为因子。  相似文献   

12.
民国后期,省参议会是反映民意的重要机构,而议长又是省参议会的核心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东各派势力为了争夺广东省参议会议长之职,争相派出代理人.各派为了集团利益明争暗斗、不择手段.在首届广东省参议会议长选举中,充满着派系较量的意味,同时也深受金钱活动、权势支配、地域观念的影响.最终林翼中由于获得国民党中央的认可和陈济棠的全力支持成为了首届议长.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国史上第一部正式的资产阶级国家宪法《中华民国宪法》是处于转型过程中的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产物,在制宪过程中,由于封建势力和封建观念的影响,资产阶级制宪主体--国会的种种局限性以及国民资产阶级民主制宪意识的淡薄,使《中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表现出不同于他国的特征,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了反击民国制宪中的右翼保守主张,推动民国第一部宪法的民主化,李大钊等领导的北洋法政学会以《言治》月刊为基地,围绕国会体制、孔教入宪、宪法颁布权等制宪热点问题发表了大量文章,有力地推动了天坛宪草的民主化(该宪法草案因在北京天坛起草,史称天坛宪草)。天坛宪草虽因袁世凯政府的极力破坏而没能颁布实施,却是中国民主制宪的伟大尝试,是中国宪法思想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李大钊等推进中国民主法治的珍贵记录。  相似文献   

15.
一字之差     
翻开最新的人教版世界近代史下册教材,发现一处错误已经更改。在旧教材中是:“德国政府所制定的国家法律如不以国会和参议院的组织本身为对象,不得与德国宪法相异。德国总统的权利不变。”其中的“不得”现在改成了“得”。  相似文献   

16.
1924年10月北京政变后,“拒贿议员”成立国会非常会议,以期维持“法统”,继续作为立法机关、民意机关,参与政治生活。但是,民国第一届国会既久为人民所厌恶,非常会议也未能取得任何政治力量的支持,控制着北京政权的段祺瑞更是极力反对,加之内部的分歧与涣散,非常会议的目标终未能实现。虽如此,拒贿议员所进行的努力和斗争,对于制约段祺瑞执政府的军阀政治,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对于民主共和思想观念的宣扬也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13年4月8日,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在北京正式成立,国会的成立标志着西方式的民主政治体制在中国的建立,国会的实行给当时的中国政治带来极大影响,它促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8.
英国议会渊源于古代的贤人会议,后来发展为大议会:1265年召开的西蒙会议是英国议会的萌芽,而1295年召开的模范会议则被认为是英国议会产生的标志。英国议会制度经过从“议会主权”到“行政集权的变迁”,上院议长首次选举产生是这一变迁的历史性标志。英国议会的起源及其制度变迁为人类民主社会作出了贡献,有利于英国国家机构权力行使的制约和平衡。  相似文献   

19.
1946年的广西省参议会议长选举纠纷是近代中国民主史上的一件大案。在选举过程中,作为公众信息来源主渠道的新闻媒体积极参与了其中,在塑造议长候选人政治形象、预测选举结果、报道选举进程和传播竞选信息、组织力量评论选举等方面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人杨幼炯将其民国政党的演变划分为五个时期:一为政党之结胎时期,起于1892年,止于辛亥革命;二为两党(国民党和进步党)对立时期,1912年至1913年;三为政党消灭时期,1913年11月至1916年8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