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背离了语言训练的中心.要么上成思想品德课。要么上成章法分析课.成了名副其实的“假、大、空”。“假”:语文课不姓“语”了:“大”:表面看语文课上章法、技巧等什么都包容,实则大而无当;“空”:架空分析,不实在。这是语文课高耗低效的症结所在,难怪学生们初中毕业以后仍然口不能言。手不能写。窃以为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帮助学生练一身语能文功。必须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让语文课真正有“语”味。  相似文献   

2.
回想新课改的近十年,语文课堂变得异彩纷呈,但在这背后,我们却看到了语文教学的浮躁与迷失:许多教师因缺乏对语文课的应有认识,将语文课上成了泛泛而谈的“感悟课”,或是忘却文本的“品德课”,甚至被异化为音乐、美术等的“杂烩课”。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走出困境的理论与实践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内容教务、课型单一和教学模式僵化等问题,以致教学效果欠佳,没有发挥出思想品德课应有的作用。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采用“六课型”教学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走出困境和提高教学“魅力”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应明确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症结所在,树立现代教育新理念,从理论与实践上掌握“六课型”教学。  相似文献   

4.
关于采用“体验型”课型上好思想品德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的思想品德课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对传统的以“讲授型”为主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围绕思想品德课的课型改革,人们在“讲授型”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诸如“研究型”、“辩论型”、“案例型”、“咨询型”、“体验型”等新的教学模式。笔者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中,选择“体验型”课型进行了实验与研究,现仅就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一点浅见。一、选择适当的体验方法,科学设计体验情境是上好“体验型”思想品德课的前提所谓“体验型”课型是指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周围事物的一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一门课程,在小学教育中居于重要地位。就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而言,晓理、激情、导行的统一既是这门课最基本的特点之一,也是这门课缺一不可的三个相联系的教学环节。具体地说,思想品德课就是要在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识,强化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然而,教学实践表明:要完成上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光靠思想品德课本身的课堂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依据思想品德课要“坚持课同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从系统论的角度,我们提出了思想课整体化教学的观点,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6.
朱敏军 《新疆教育》2013,(10):85-85
本文探讨了构建初中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旨在变革思想品德理论课授课模式,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中心、以体验感悟为中心”实践教学理念,实现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7.
语文味的问题,是针对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自然科学课等现象而提出的。虽然语文课与思想品德、天文地理或其他自然科学有关,但是,语文课决不是思想品德课、天文地理课和其他  相似文献   

8.
思想品德课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之处,它有其自身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它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它“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判断力,培养道德情感,以指导他们的行为。”由此,思想品德课应是“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体。根据思品课的内容和教学目的设计不同的教学结构是很有必要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常采用“启思入题——主题教育——深化认识——归纳总结”的四环节教学结构。  相似文献   

9.
我们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的时候,有的学生无精打采地看着老师;有的学生在桌子下面偷偷地做其他作业或其他事;有的甚至干脆趴在桌上了。一言以蔽之:思品课没劲。也就是说这些学生对思品课的学习缺乏积极探究或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思想品德课失去了活力呢?我们又如何才能让思想品德课重新在学生心中恢复活力呢?  相似文献   

10.
高志勇 《教师》2008,(9):14-15
“语文味”的问题,是针对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自然科学课等现象而提出的。虽然语文课与思想品德、天文地理或其他自然科学有关,但是,语文课决不是思想品德课、天文地理课和其他自然学科课,而是借助这些学科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培养的课。我理解的所谓的语文味,就是围绕“语文”二字进行教学,就是对字、词、句、段、篇的理解,就是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训练。  相似文献   

11.
目前,高校的“两课”(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以下同)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把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管理机构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管理机构合并,而且是“实质性”合并。另一方面,理论上存在这样的导向:把高校思想品德课变为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课、实践课,即把思想品德课变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附属课。上述问题的本质是把“两课”变成“一课”。本文仅就这两方面问题谈一些看法,以供参考。一、关于“两课”教学管理机构的“实质性”合并问题近年来这种“两课”教学机构的“实质性”合并,主要…  相似文献   

12.
12月30日星期四今天听了几节品德课,回来后一直感到很不安,学生们在课堂上始终没有情绪激昂的时候。我们经常讲,学生的品德形成要经历四个阶段:知、情、意、行。那么没有“情”,“知”怎么会转化为“行”呢?长期以来,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不可谓不全——从“五爱”等的思想教育到行为习惯的培养;课时不可谓不多——每周有品德课1-2节,班队课1节;人员也不可谓不众——从专职、兼职的品德课教师到庞大的班主任、辅导员、德育管理干部队伍。然而,现实中出现的小学生“知行严重脱节”品德素质不高”,乃至于“道德迷茫”的现象使人不得不怀疑现行品德…  相似文献   

13.
思想品德课“五环式”电化教学结构孙江涛思想品德课不同于其它课的是:它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结果,沿着由“知”到“行”的顺序发展;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自身的课堂教学结构。经过几年的实验,我们根据教学整体的系统观点,以教育这个大系统为出发点,设...  相似文献   

14.
我区从1997年就开始了如何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一个时期以来,心理健康教育的呼声甚高,但是,如何操作和实施却显得相对薄弱.在实践中,我们首先遇到的难题是,心育课开了,但教师不知道这课怎么上,有的上成语文课,有的上成思想品德课.……  相似文献   

15.
遵循四个原则开创思想品德课教学新格局佳木斯教育学院满小螺小学思想品德课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为落实这一任务,我们认为思品课在立足于明理、激情、导行的学科特点同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进行教学。一、“点面”结合这一原则是...  相似文献   

16.
赵福楼 《今日教育》2013,(11):46-49
一般情况下,评量教学有三个维度:时空维度——“哪里教和学”和“何时教和学”,内容维度——“教什么”和“学什么”,方法维度——“怎样教”和“怎样学”。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在三个维度展开,形成三个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因为以课堂为中心,我们倡导的课内外结合的教学思想得不到落实;  相似文献   

17.
眼下,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许多有个性、有思想的老师.纷纷通过自己的课堂,表达对语文教学的理解。这样的景象令人欣喜。但我们发现,其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课堂:有的过于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将语文课上成了思想课、情感课;有的十分在意文本中的文学因素,将语文课上成了文学赏析课、文学指导课;更有的过分展示教师自身的个性,  相似文献   

18.
为全面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和推动“科研兴教”工作的发展,全面促进高等教育改革,本期特发表了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重大课题“大学生思想品德课‘课型’教改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课题组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关于高校“课型”教改若干问题的研究报告》。报告以重点解决大学生思想品德课“课型”教改的主要问题为研究内容,探讨了“课型”教改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展示了“课型”教改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并展望了课题研究的前景。报告对于推进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我们发表本文的初衷是,欢迎广大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将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科研成果及论文投寄本刊,本刊将择优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高等学校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是在1992年10月开始酝酿的,于同年以我院等7所院校为试点单位,对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进行了一系列改革。8年过去了,在我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努力下,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有一些需要进一步改革的地方。在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以德治国”的精神指导下,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而,我们如何总结过去,进一步深化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是非常值得再深思的问题,本文就此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切实贯彻国家教委关于“以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为中心,进行全面的小学教育实验”的要求。我们对乡校的“思品课”做了全面的听课调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提出我们的粗浅认识。一、备课要突出以下三性 1.要善于挖掘教材本身的思想性,弄清教材的观点和安排意图; 2.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制定明确的教学要求,使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3.有计划地安排教学内容,体现周密的计划性。为了弄清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