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空图的“辨味”说,就是要在“咸酸之外”求得诗的“醇美”。要做到这样,他又提出“思与境偕”的命题。这一诗论,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源远流长,司空图只是个集大成者,不是始作俑者。前代和当代的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对他的影响,是外因;他的心灵历程,生活情趣、佛禅思想等,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2.
品味陶诗     
林正曙 《现代语文》2008,(12):62-63
一、“味”的审美标准的变迁 钟嵘《诗品》中,有“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味”是指文章的滋味,浓厚深远的特点。司空图进一步解释钟嵘的观点,所谓“味之者无极”中的味,是味外味。司空图的突出贡献在于他举盐为例,一道菜加入了盐,使得这道菜味道更加醇美,而不仅仅是一种咸味,这样一种醇美,是所谓的味外味。  相似文献   

3.
平淡自然乃是我国文艺审美的主流,苏轼受先贤尤其是受司空图的启发,结合他的创作体会,提出了“味外之味”的审美追求,并在文艺创作中加以运用,创作了具有“味外之味”的新文体和陶诗。  相似文献   

4.
古代诗歌、骈文的语法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一 汉语“语法”是什么?我教过二十多年的语文和习作,深深体会到学生如果按口语直接写出的文章,水平高低姑且不谈,至少不太发生令人看不懂的句子。凡是我看着别扭的句子,反倒是那些有意模拟什么作品,或是按着什么修辞标准去做而没有做好的。怎么没做好?绝大多数是由于只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这种情况下,我拿出“语法”上的名词、动词,主语、宾语等等说法来一解释,他也明白了,我也提高了,于是我相信“语法”是确有用处的。  相似文献   

5.
“味外之旨”是司空图诗论的核心。在中国关学思想史上,司空图用“辨诗味”的方法建立了一种审美诗学理论,他所追求的美学理想就是“味外之旨”的“醇美”。而其诗美的真正发生则存在于审美主客体的关系之中,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的审美经验在高度凝练的艺术境界的创造中交流碰撞,沟通融合,才是“味外之旨”诗美生成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老子的“虚实相生”观对司空图营造意象多有影响;庄子的“心斋”对司空图也大有启发。同时,中国画论及其他诗人的诗论对司空图的意象理论也有一定影响,从而最终促成了司空图以“虚”为纲来建构诗歌“意象”体系。  相似文献   

7.
玩转小瓢虫     
何无忌 《学前教育》2014,(11):25-26
你拿来一只瓢虫玩具,在垫子上转了转,推了推,第一次翻过来,摸了摸底座上的四个万向轮。 你推着瓢虫走了一会儿,第二次抱起小瓢虫,拨弄万向轮。然后,你一边单手按着小瓢虫往前爬,一边低头往下看。过了一会儿,你又使劲按,这样推的速度就慢了下来。然后,你单手按着瓢虫,让它原地转圈。  相似文献   

8.
司空曙是“大历十才子”中的重要一员,其现存诗歌中有41首涉及寺庙、僧侣、佛学术语等佛教因素。司空曙所受佛教影响,一方面源于唐朝崇佛风尚的浸润,一方面源于诗人对前人“吏隐”思想的沿袭。司空曙的涉佛诗,从题材上可分为赠别类、游历访遇类、题咏类。司空曙的涉佛诗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用语浅近、意境超妙,闲淡清静、真切感人,天然浑成、不饰雕琢。研究司空曙的涉佛诗,可从细部了解大历诗歌的艺术风貌,并深入了解大历时期佛教对文学作品的渗透。  相似文献   

9.
《二十四诗品》所体现的道家精神境界与司空图的生存之思息息相通,具体表现在“真人之道”、“自然之道”、“素淡之道”等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充分展示了司空图诗论鲜活的生命特色。  相似文献   

10.
司空图著的《二十四诗品)所体现的哲思美是《诗品》在整体内容上对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贡献。(二十四诗品》的哲思美主要体现在它对“体”和“用”、“形”和“神”,“真”与“素”等几对关系的探讨上。司空图现实生活中儒家诗美理想的无法实现是他转向追求玄虚诗美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诗味论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晚唐司空图提出的“味外之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司空图强调诗歌深刻悠远的“韵外之致”,将诗歌艺术美的标准引向了诗歌深刻的意蕴层面,是对钟嵘“滋味说”的发展和超越。同时,司空图从“离形得似”、“不着一字”的角度分析诗歌“味外之旨”产生的途径,既丰富了诗味论的内涵,对诗歌的创作和鉴赏也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郑板桥“适天应性”的哲学思想决定了他在审美趣味方面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尽管他欣赏病态美,却不主张人为地制造病态美。在诗文创作方面,郑板桥最推崇“沉着痛快”的艺术风格。郑板桥并不很赞成司空图及其继承者的一些理论,但对司空图韵味说本身,板桥的态度还是比较辩证的。在书画方面,郑板桥的审美趣味是提倡清新自然、简约平淡。郑板桥在评论他人作品时常以“乱”为赞词,自己在创作中也常常追求“乱”,这种“乱”,用传统的审美理论来说,实际就是“活”。  相似文献   

13.
数学目标教学实施程序徐文华“目标教学”是指按着一定规律,通过目标实施的过程,达到提高教师和学生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教学管理方式。“目标教学”不单纯是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是通过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培养、发展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月20日,当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在华盛顿国会大厦的东面门廊庄严矗立,左手按着圣经,高举起右手宣誓他将忠实履行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的职责,尽他所能维护、保护和捍卫美利坚合众国的宪法时,一种信息社会“领导”的新现象产生了。概括他跌宕起伏的选举过程,共启愿景、利益磋商、魅力铸成是其中极其突出的领导行为因子。  相似文献   

15.
乌纱巾上是青天,检束酬知四十年。 谁料平生臂鹰手,挑灯自送佛前钱。 这首诗是唐司空图《修史亭》诗五首中的一首,是诗人司空图一生坎坷不平的生活写照。 司空图(837—908)字表圣,唐河中虞乡人。他是唐末的诗人、诗评家。咸通末,曾举进士,官拜礼部郎中、中书舍人。他在少年和初为官时,自负俊才,胸怀大志,但后来他的理想破灭了。唐代末年,内忧外患,矛盾重重,洁身自好的司空图,辞官归隐于中条山的王官谷,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日与名僧高士笑傲于林泉间。朱全忠称帝,“召为礼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有重视备课的好传统,许多老师课前精心设计教案,并按着教案上课。但是,不少老师的课堂教学只是按着预先的设计“走教案”,较少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状态。让“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活”的学生,遏止了他们在课堂上思想和生命的  相似文献   

17.
从太空旅行回来之后,多多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发明了一种遥控航天飞机,他和他的小黄狗正在地球上对太空里的航天飞机进行遥控。多多手里按着遥控器上的键钮,嘴里喊着:“向左,拐弯,绕过去。”航天飞机便在他的遥控  相似文献   

18.
一、《唐才子传》卷八《司空图》云:“图,咸通十年归绍仁榜进士。”陈尚君先生在此条下作补正云:“《五代史阙文》:‘少有俊才,咸通中,一举登进士第。’知图为一举登第。原笺未引。”(《唐才子传校笺》第五册,中华书局1995年版,437页)按:司空图曾有过科场失意的经历。其《榜下》诗云:“三十功名志未伸,初将文字竞通津。春风漫折一枝桂,烟阁英雄笑杀人。”(《全唐诗》卷六三三,中华书局1960年版)可见,司空图并非“一举登第”,陈先生的说法有误。二、《唐才子传》卷九《许棠》云:“初作《洞庭》诗,脍炙时口,号‘许洞庭’云。”周祖譔、吴在庆…  相似文献   

19.
司空图境界说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诗歌理论家司空图对诗歌创作的规律较早地进行了理论总结,提出了系统性的“境界说”原理,如意象论、含蓄论、象外论、韵味论等。研究司空图的境界说,对于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前记唐末著名诗人和诗歌美学理论家司空图(837—908),字表圣,晚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河中虞乡(今山西省永济县虞乡)人。他的名著《诗品》,是一部韵味悠长的诗歌美学理论著作,由二十四首四言诗组成,分别标举了他自己总结概括首倡的二十四种品类的诗歌美学风格,因此通称“二十四诗品”。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