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声树曾讨论过"弗"和"不"的区别,他认为"弗"字似乎是一个含有代名词性宾语的否定词,略与"不之"二字相当;"不"字则只是一个单纯的否定词。但《尚书》中"弗"很多,多有例外。丁声树援引石经以及其他古书引《尚书》的语句,辨明其中多有由"不"误为"弗"的。照此看来,古书中有些"弗",原来应是"不"。这种看法是可信的吗?  相似文献   

2.
1999年12月26日的《工人日报》三版《在动物园看人》一稿中:“被关押或被圈定的那些无精打彩的动物”中“彩”应为“采”字。“彩”主要是指颜色、花样;“采”则是精神、神色的意思,“无精打采”是句成语,形容不高兴、不振作。同期报纸《自己的音乐》一稿中:“一种发自我们内心深处的自我渲泄……”中“渲”应为“宣”字。“渲”就是渲染,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也用来比喻夸大的形容,“渲”字与句中的意思不吻合。“宣”则是传播、散布、疏导的意思。“宣泄”就是排除积水、舒散和吐露心中  相似文献   

3.
《今传媒》2002,(2)
中国期刊协会常务副会长张伯海先生在《女友》视察时曾经说过:《女友》的“友”字,含义很丰富、很深厚。“友”有良友,就是引导你、教化你,“益友”就是实实在在地帮助你。“挚友”就是不虚情假意,“密友”就是什么都可以说的,“诤友”就是敢于真言明辩是非,出发点是好心。  相似文献   

4.
近来,笔者发现在一些地方报刊把“的”字改作“de”的现象,又有所抬头,不时在报纸上出现《罗非鱼de的启示》、《钢窗总厂de钢铁人》、《步行de学问》等标题,某报甚至在二版头条新闻的标题就是《一位普通煅烧工de情怀》。看上去很不舒服。“de”是汉语拼音的“的”字。我们的报纸并非是汉语拼音的报纸;在中文报刊上只这一个字用汉语拼音字母很不协调,反给读者一种不三不四、不伦不类、“穿西装戴瓜皮帽”的印象。有人说这是为了美化标题、活跃版面,笔者认为这也有些牵强附会,不敢苟同。美化标题、活跃版面的构思非常广泛,何必非要以牺牲文字的  相似文献   

5.
天津《今晚报》以信息量大、可读性强、新闻时效快,赢得了好评。其经验归纳起来大体是“新、广、快、多”四个字。新,就是“让‘今’字扑面”,“为当日新闻开绿灯,”他们不发工作总结和简报、文件式的文字。有的稿子因版面紧未能及时发出,过后就不再采用,据介绍,《今晚报》每  相似文献   

6.
“俩”字是一个“老资格”的易被误用的字,请看下例: (1)《小俩口赶集》(《光明日报》1980年9月19日) (2)小俩口被称为新人……(《莫污染新婚之”新”字》,《工人日报》1982年1月12日) (3)普通话也不应该有“您们”(可以说成“您俩位”“您三位”等)。(《这个  相似文献   

7.
指误二则     
“震住”还是“镇住”《中国青年报》2000年12月20日9版《谁认得非洲的酋长》长篇通讯中说:“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在天亮前,把管家震住、吓住”。句子中的“震”字使用不当,应该用“镇”字。“震”字的字义是震动和感情过分激动。“震住”从字面上是无法讲通的。“镇”字则是压抑、安定、平静和用武力把守的意思。“镇住”就是相应的威慑手  相似文献   

8.
秦殿杰 《新闻三昧》2008,(10):54-54
工人日报记者庞慧敏、实习生黎春香撰写的人物通讯《马路就是我的战场》(见工人日报8月26日第五版),充实、情景感人。全文2500字,通讯分为4个小标题:“开窍与不开窍”、“朴实的‘头尾’哲学”、“称职与不称职”、“马路就是我的战场”。  相似文献   

9.
今年四月十七日,《陕西日报》在一版头条位置刊发了一条两千字的人物新闻,主题是《集体“百万富翁”支书两袖清风》副题是《三原县南关村党支部书记李天成一心为了大家富,艰苦创业不谋私》,并配发了题为《一心为公就是无声的命令》的“本报评论员”文章,受到了多方面的好评。当有人得知这条人物新闻是由一篇八千五百字的人物通讯改编成的之后,开玩笑骂我的“刀子”太“(?)火”了,改稿是否有“挂一漏万”之嫌?这就促使我把此稿的编写过程及点滴体会写出来,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汉 字中的省略词“等”字 ,实在是个奇妙的发明。如果没有这个“等”字 ,凡记者作文都要“一一道来” ,巨细无遗 ,那不知要虚耗自己多少笔墨 ,浪费别人多少时间。但也有用得不妥的 ,就是该“等”时不“等” ,不该“等”时乱“等”。该“等”不“等” ,主要见之于会议报道的出席人员名单。有些并非十分重要的会议 ,与会者名单也是长长一大串 ,赵钱孙李 ,无一遗漏 ,读者读不到一半已经不耐烦 ,但后面还有周吴陈王哩!不该“等”的乱“等” ,也有。如有一则消息《中国诞生3·15标志》报道说 :“中国消费者协会今日正式推出《3·15标志》…  相似文献   

11.
现在提倡写短文,而且新闻体裁还规定字数,在长风日炽的今天。以字衡文,出于不得已。如何把短文写好?使人读后真有“尺水兴波”之感,是很值得研究的。前苏联作家契诃夫说,“写得有才华就是写得短。”古代精短文章,光焰夺目。《论语》、《孟子》、《书经》、《诗经》、《礼记》、《左传》加在一起,也只有40万字。《论语》只有11750字,老子的《道德经》,仅有5000字。  相似文献   

12.
《史记·吕不韦列传》说:“……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事,号曰《吕氏春秋》。布成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七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子千金。”这就是成语“一字千金”的来历。这个“一字千金”到底是什么用意?吕不韦以千金之悬,真的就是为了要别人给他编的那部《吕氏春秋》作一字之“增损”么?  相似文献   

13.
产生于东汉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的第一部大型字书,是研究汉字的最重要典籍。《中国青年报》2002年8月14日9版《汉字是个好老师》5栏下数34行是这样说的:“萧启宏是不是沿袭写了《说文解字》的许缜等古代大家们?”实际上,《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许慎”,而不是“许缜”。许慎.字叔重,古代人的名与字是有关联的,“慎”“重”就是同义互解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公元五世纪前后,我国古典目录学史上曾一度“百花齐放”,阮孝绪的《七录》勘称为一朵争红斗艳的奇葩。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生于公元四九七年,卒于公元五三六年。《梁书、列传第四十五》说他从小就热爱典籍,“年十三,遍通《五经》”。他自己在《七录序》中也说;“孝绪少爱典籍,长而弗倦”,院孝绪在壮年时期,不求功名、杜绝交游,潜心于目录学之研究。他想通过治目录之学来“成穆穆之功,致荡荡之化”。因此,《七录》乃是院孝绪的刻意之作,也充分地反映了他本人的目录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平时阅读报刊,常常发现文章的内容尚好,可就是标题上出现了醒目的错别字。这些标题大都出自美术工作者之手的美术标题。如:1、去年11月10日健康报:《发声器官——象把小提(?)》,其中的“(?)”字应为“琴”。2、去年11月29日健康报:《歌(口候)之所以美》,其中的“(口候)”字应为“喉”。3、今年1月11日上海少年报:《倒(?)法的应用》,其中的“(?)”字应为“序”。  相似文献   

16.
1 吴骞先生简介清朝乾隆年间在浙江海宁有座著名的藏书楼名曰“拜经楼”,楼的主人是藏书家吴骞。吴骞,字槎客,又字葵里,号兔床。浙江海宁人。吴骞生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卒于嘉庆十八年(1813年)。《海昌备志》曾对吴骞做了以下介绍:“吴骞,字槎客,号兔床,家新昌里。笃嗜典籍,遇善本倾囊购之弗惜,所得不下五万卷,筑拜经楼藏之。晨久坐楼中展诵摩挲,非同志不得登也。”又有《海昌艺文志》中写道:“吴骞,仁和贡生。居邑之小桐溪,筑拜经楼,貯书甲  相似文献   

17.
前言、后记,古称序、跋,是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高明者写的序、跋,半页、一页足矣,两页的都少见。《牡丹亭·题词》仅234字,突出“情之至”。《搜神记序》仅287字,突出“发明神道之不诬”。《聊斋志异·自序》,370字,吐出“孤愤”。《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小序,81字,表明“劝戒”。《拍案惊奇》序,1页零3行,希望“闻之者戒”。中国名著如此,外国著作也如此。《大卫·科波菲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1996,(1)
话说《周末经济》文董治顺经济就是经济,为啥加上“周末”二字.县不县还有“周初经济”,“周中经济”?这是我对《西安日报·周末经济》专刊的最初印象.后来翻了几期,觉得还有看头,尽说些百姓们关心的事,不是原先想象的通篇“生意经”、“生财经”。为把经济的含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标题如何出新,活用成语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成语活用作标题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一、巧改一字,意义出新。如《不耻下卖》(人民日报80.11.24),就是将“不耻下问”改了一个字,提出要多销商品,须到处摆摊设点,以至串巷叫卖,有不耻下卖的行动。又如一篇报道沈阳薄板厂厂长刘相荣改革受阻,仍顶着困难上的文章,标题叫《骑虎不下》(经济日报86.9.30)就是根据“骑虎难下”改的。还有如《曲高和众》(今晚报86.8.25)、《望瓜止渴》(辽宁日报86.9.21)等,这些根据成语改动一字的标题,别具新意,令人回味。二、改动二字,翻新生趣。如《“买椟扔  相似文献   

20.
没看见不写     
《北京日报》曾经在105天内连续发出104篇昨日新闻。这些新闻均为现场采访,全部是视觉新闻,平均每篇不超过500字。许多被报道的事件从发生到同读者见面,不过十几个小时。它就是1986年6月23日至10月5日在《北京日报》一版开办的《“窗口”行业见闻》专栏。这个专栏办得较为成功的诀窍,就是所有报道都坚持一条:没看见不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