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焦作地区方言因历史上的移民原因而深受山西方言影响。近现代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焦作地区方言已逐渐裂变为“怀庆方言”和“焦作方言”。就目前的语言材料上看,“怀庆方言”仍属“晋语”,而“焦作方言”则日益向河南方言靠拢。  相似文献   

2.
焦作地区方言由于历史上的移民因素而形成隶属晋语的格局,“怀庆方言、的语音特点即是有力的佐证,从中可以看到焦作方言在几百年间的历史流变。  相似文献   

3.
焦作底层方言的“子”尾,是其方言中一种非常有代表性的现象,与普通话中“子”尾的存在形式差别很大。焦作底层方言中存在着变韵表“子”尾、“儿”化韵表“子”尾、“子”尾的变读以及名词单字无“子”尾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4.
本从构词类型,语法功能,产生理据诸方面简析了焦作方言中“圪”作为前缀广泛应用于合成词的构成这一重要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5.
作为某一区域特殊的语言交流形式,由于人口城市化,经济一体化,以及语言普通化,地区方言也正面临着严峻的生态考验。经过研究陕西宝鸡地区方言的生态现状发现,一般情况下,社会方言变化会直接导致地区方言的变化,而地区方言的变化,正是这一地区方言生态变化的整体体现。而且这样的方言生态变化,总是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几个微观的变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无为方言词汇非常丰富,保留着大量古汉语词汇和有特色的方言词汇。对“嘮”、“袅”、“摑”、“泡”、“呵”、“獃”、“抪”、“搲”、“犀利”、“鬥”等无为地区常用的古汉语词语进行考释,并附以例证加以解释,不仅可以加深对无为特色方言研究的理解,还可以探究无为方言与古语词之间的传承和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7.
滨阜小片地处江苏省盐阜平原北部,包括响水、滨海、阜宁三县和射阳县黄沙港以北地区,其方言属于江淮方言中的洪巢片方言。明初“洪武赶散”,强迁大量苏淞居民移居苏东沿海,促使吴方言对该地区产生一定影响。作为地处江淮地域而兼具南北特色的滨阜小片方言,值得深入研究。文章以滨阜小片方言中的“入声调”为研究对象,用praat软件进行语音实验,研究滨阜小片方言入声调的调类,发现它并不仅只是传统研究中的一种声调,事实上也存在着区分阴阳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罗彩文 《文教资料》2010,(14):40-41
忠县地属重庆地区东部,忠县方言属于西南官话区四川方言片,而忠县方言作为很有特色的方言,语言研究特别是词汇研究还处于空白。本文结合汉语史,对忠县方言中极具代表性的词语如“身扩、“痨”、“费”、“魁头儿”、“瘘”等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9.
巴蜀方言重庆话的语音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方言”应当改称为“巴蜀方言”,“巴蜀方言”这一称谓既反应了古巴方言和古蜀方言的历史承生,又反应了巴,蜀两地传统地缘,人文关系,巴蜀方言重庆话是重庆直辖市的代表方言,其语音特点非常鲜明,本文以重庆城区话为对象,考察重庆话主要的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10.
子变韵是晋语部分地区中存在的一种独特的音变形式,方言中也普遍存在词缀的“子”尾发生音变现象,但在该区域内部这一现象因地而异。  相似文献   

11.
古徽州是移民地区,北方移民把中原语音带到徽州,在徽州沉淀,成为徽州方言的主要成因。徽州方言中就保存着不少古词,甚至沿用古文。如“先”(先和)、“种种”(短)、“造化”(幸运)、大郎(哥哥)等等。  相似文献   

12.
古徽州是移民地区,北方移民把中原语音带到徽州,在徽州沉淀,成为徽州方言的主要成因。徽州方言中就保存着不少古词,甚至沿用古文。如“先”(先和)、“种种”(短)、“造化”(幸运)、大郎(哥哥)等等。  相似文献   

13.
“张掖方言无上声”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关于张掖地区方言的调类数量问题,有多种论著持同一说法:张掖方言无上声,上声并入阳平声。本文通过广泛调查认为:张掖方言有上声,上声与阳平各是一个声调,因此张掖方言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过去关于“张掖方言无上声”的说法应予纠正。澄清这一问题,有助于正确认识张掖方言乃至河西方言的声调特点,理清其声调系统,促进相关地区的普通话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4.
阳曲方言属于山西方言中区的太原片,在有关山西方言的材料中有所研究与描述,但是材料中仅仅对阳曲方言的整体情况有所描述,而没有对阳曲方言中的泥屯地区有独立的描述,该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泥屯方言的声韵特点作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以声调格局理论与传统方言学相结合的方法考察焦作地区获济小片方言,其平调较少、曲拱调占优势,曲拱调中以降调和曲折调占优,曲折调中凸调多于凹调;武陟方言的入声发生了长化,而沁阳、博爱方言的入声还是短促调;在入声调上,三地方言的演化速度虽各有不同,但整体上都表现出全浊最先,次浊次之,清入最后的声消失次序.  相似文献   

16.
汉语方言中,西部地区(包括西北和西南地区)方言中的“下”,读音和语义有区别于其他汉语北方方言的共同特点。而在西南官话中,“下”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本文描述分析贵阳方言的“下”,具有西南官话一致性的同时,在词汇和语法意义方面有其自身特色。  相似文献   

17.
讨论划分方言可以采用的各种标准,结合滇南方言的语音特点和特征,确立了划分滇南方言采用具有“单一性”、“一致性”、“排他性”特征的“音质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滇南方言的范围,同时,也对某些讨论滇南方言的不确切观点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8.
衡阳方言在湘语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衡阳方言中的否定词也是很有特征的。普通话的否定词主要有“不、没(没有)、别(不要)、无”等,而衡阳方言常用的否定词有“不、有(有得)、莫”。  相似文献   

19.
潞城方言属于晋方言上党片的潞州小片。在潞城方言中,完成体表示动作或事件在某个参照时间已经完结或产生了某种结果,常用体标记有“喽1[1 u]”、“啦[la]”、“下[c?]”、“将[tciaη]”。  相似文献   

20.
作为表选择关系的“Ma”,在新疆地区使用的范围比较广,而“X-Ma-Y”句型的使用在新疆尤其是北疆地区更为广泛。对新疆汉语方言中“X-Ma-Y”句型进行搜集整理。归纳其用法和性质,重点对新疆汉语方言和普通话中选择疑问句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新疆汉语方言和普通话中选择疑问句在句法位置上的不同表现,同时,还重点讨论了新疆汉语方言表选择的“Ma”在“A-Ma-bu-A”中的句法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