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广韵》中反切声相同或相通、韵同、调不同的异读字共1694字,本文对这些字进行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平上去入四声之间的相转证明了古有四声别义;第二,我们推测,《广韵》异读中平去相转但又不辨义的字可能与方言有关;第三,浊上变去,这一语音演变的规律,揭示了《广韵》中包含有时音的成分。  相似文献   

2.
魏婕 《文教资料》2010,(13):26-28
在双反语的环境下,《广韵》四声的双声叠韵在用字上也像反切那样讲究排列顺序,其排列顺序有一定的格式可循。本文通过对平、上、去、入四声的双声叠韵的字序进行分析,试对《广韵》四声的双声叠韵格式作出归纳。  相似文献   

3.
“下”字在中古时代为假摄匣母开口二等字,《广韵》有全浊上声胡雅切和去声胡驾切两个音读。  相似文献   

4.
《<广韵>四声韵字今音表》是周祖谟先生编撰的一部音韵学工具书,它与周先生早年所著《广韵校本》相得益彰,成为学人研究古音学必备的参考书,深得学术界赞誉。由于某些缘故, [注]该书出现了一些缺误,很叫使用者迷惑。《中国语文》1988年第5期刊登李葆嘉同志的“《<广韵>四声韵字今音表》校读杂记”一文,指出了该书中反切上下字误用和颠倒的情况。观其所校,尚有未尽是正者。今拾遗补阙,胪列数条,以供学人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原音韵》是元代戏曲家周德清编撰的一部曲韵韵书,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戏曲创作与研究有重要意义,对近代汉语语音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中古的韵书《广韵》中,"倩"字有去声霰韵仓甸切和去声劲韵七政切两读。但是在《中原音韵》中,"倩"只见于庚青韵去声,与读去声的"请"同音。事实上,"倩"字在《中原音韵》中还应见于先天韵去声,与读去声的"谴牵"同音。这一读音,从《中原音韵》的内部证据、元曲押韵用例以及与《中原音韵》同时代的韵书中均可找到证明。由此可以认为,"倩"字在《中原音韵》中没有先天韵去声一读,当为周德清的漏收所致。  相似文献   

6.
据《诗经》用韵研究古四声,有四点需要分辨:一,《诗经》押韵有必韵句和非必韵句的区别,非必韵句对声音(本文关注声调)和谐的要求宽于必韵句,不重复的必韵句韵脚更能反映古声调情况的客观。二,《诗经》同部字相押,有的既同部又同声调,有的同部但不同声调。在符合一定韵式的规律性转换中,同部不同声调也是诗人有意识的换韵,应当视为四声分押。三,因假借、引申派生、语法音变等原因,有些字一字多个声调,根据音义相应的原则,应区别其不同意义和不同语法功能,以定其在具体诗句中的实际声调。四,《诗经》中,平、上、去、入各声,阴、阳、入各声,用韵情况很不同,了解古四声发展演变的不平衡性,各声应区别统计。根据上述四点主张,发现一些新的定例、韵式,以义辨音。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诗经》用韵的四声数据库,从而利用计算机对全诗305篇、1133有韵之章、1696韵段、5308入韵句的用韵关系进行分析和统计。得到以下数据:4548必韵句中,通押183句,占全部必韵句的4.02%。各声通押比依次是平声2.27%,上声5.42%,去声16.71%,入声1.44%。阴、阳、入三声的通押比依次为阴声韵5.88%,阳声韵3.29%,入声韵1.44%。阳声韵中,平、上、去声的通押比依次是1.26%、15.05%、17.86%。阴声韵的去声和阳声韵的上、去声,在《诗经》时代可能处于四声系统上发展完善的晚期。  相似文献   

7.
平和仄是指中古语音的两大类声调。要明白它,还得先明白四声。 根据传统说法,是南北朝梁代的沈约最先发现平上去人四声,著有《四声谱》。唐人曾对四声作过描写:“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明代真空和尚曾作《玉钥匙歌诀》云:“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这种描述虽不甚科学,但可以使我们初步懂得: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中阐释说:“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王力先生的论断,理清了中古  相似文献   

8.
《广韵》、《集韵》相同的字形有18910个,《集韵》新增字共有11864个字形,以单音字或只出现一次的字形占多数,《广韵》所收字在《集韵》中基本能找到.《集韵》所收字形的规模,大约为《广韵》的1.5倍,即《集韵》新增字形占自身所收总字形数的三分之一左右.总的来说,新增字形对小韵增减及音系结构的影响不大,异读字也只在新增字形里占少数.《集韵》有规范字形结构的行为,同时,字形结构标准多以《说文解字》大徐本为主,《集韵》收字能在《经典释文》中找到直接来源根据的为数不少.  相似文献   

9.
许浑诗集《丁卯集》现存诗歌542首,皆格律诗,存在两首残句。系联其诗韵得出16摄27韵,其中阳声韵15个,阴声韵12个,总体上符合《广韵》"同用""独用"规则。许浑诗歌韵例可归纳为绝句、七五律和排句三大类,再根据首句是否入韵细分为12小类。此外,许诗未入韵句的尾字与韵脚字之间往往四声相承,此类现象多达二十处。另有14个韵脚字的读音由于古今语音演变而难以断定,在《广韵》中的读音与其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不相同,需依据其意义来确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调查了《广韵》的入声字在聊城方言中韵母和声调的变化情况,其特点是:入声韵尾全部消失,几乎全部变成阴声韵;入声派入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相似文献   

11.
《唐韵正》是顾炎武《音学五书》的第四部分,顾炎武在《音学五书序》中说:“于是据唐人以正宋人之失,据古经以正沈氏唐人之失……而一一以古音定之,为唐韵正二十卷。”今音是指中古音,古音是指上古音,但是其今音注音所使用的反切却并没有照搬《唐韵》或者《广韵》,而是参照《广韵》音系,自己为被切字注音,所以在注音时就产生了很多问题。本文主要就顾炎武注音的声母进行分析,以《唐韵正?去声卷》里今音的反切作为主要调查对象,分析其注音时切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宋代江浙诗人用韵四声分押格局占绝对优势,这说明中古四声格局在宋代江浙基本未变.不过上声与去声之间有较多通押.宋代江浙地区全浊上声字正处在向去声演变的过程中.宋代江浙吴语中全浊上声调类可能存在,大概读成阳上.  相似文献   

13.
宋代江浙诗人用韵四声分押格局占绝对优势,这说明中古四声格局在宋代江浙基本未变。不过上声与去声之间有较多通押。宋代江浙地区全浊上声字正处在向去声演变的过程中。宋代江浙昊语中全浊上声调类可能存在,大概读成阳上。  相似文献   

14.
《潮语十五音》音系与《广韵》音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潮语十五音》与《广韵》的音系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首先,我们将《潮语十五音》所收例字与《广韵》进行逐一对比,按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的顺序对比了《广韵》的声母与《潮语十五音》声母。其次,对比了《广韵》与《潮语十五音》韵母系统,并重点考察了不同发音部位的声母对韵母演变所产生的影响。最后,总结了二者声调系统的异同。通过与《广韵》的对比,明确了《潮语十五音》语音系统中声、韵、调各要素的来源,为确定《潮语十五音》的音系性质、深入研究该韵书准备充分的证据与材料。  相似文献   

15.
汉字知多少     
1.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甲骨文编》中收录了甲骨文共4672个单字。包括了甲骨刻辞中所见的已释和未能释定的几乎全部单字。2.容庚编的《金文编》收金文共18000字。3.汉杨雄《训纂编》中收录了5340字。4.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共收录汉字9553字。5.魏《广雅》中收录了18151字。6.宋陈彭年等编《广韵》中收录了汉字26194个。7.宋丁度、宋祁等编《集韵》中共收录了汉字53525字,收录了古书上所见的字、古字、别字,还收了当时流行的方言俗语字词。8明梅膺柞编《字汇》中收录汉字33179个。9.明张自烈编《正字通》收录了33440字。10.清…  相似文献   

16.
16世纪迄今闽北政和方言去声调的演变是一个长期的渐进变移过程,也是两种去声调向三种去声调演变的过程。本文对以下问题展开研究:一、明、清二种手抄本《六音字典》音系比较;二、明本《六音字典》去声字与清本《六音字典》去声字对应研究;三、清本《六音字典》去声字与现代政和方言去声字对应研究。  相似文献   

17.
宜山话属汉语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广西桂柳话的一支,庆远语音为其标准音。作者在本文着重考察两个方面:一、宜山话现代音系;二、中古音在宜山话中演变状况。文中调查用字及中古音类主要依照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方言调查字表》和丁声树编《古今字音对照手册》,并适当参照《广韵》和周祖谟《广韵四声韵字今音表》。所用音标,除由于印刷原因将舌面前辅音改用汉语拼音 jqX 标注,舌根鼻辅音改用汉语拼音 ng 标注,舌尖前不圆唇元音以 I 标注外,余悉采用国际音标标注,并且除特殊情况外,国际音  相似文献   

18.
说“读破”     
“读破”是古人把某一个字变读为另一种读音,以表示意义或语法作用有了变化的一种方法。词义是有发展变化的,当某一个字引申出新的意义或语法作用时,古人常把这个字念成另一读音以示差异,这就是“读破”。例如“衣”字,《说文》释为“所以蔽体也”,是名词,读平声,而《广韵》未韵作“衣著”解,是动词,念去声。这就是“读破”的结果。“读破”,主要是改变声调,所以有人把“读破”称为“四声别义”,即通过四声的改变来区别词义的意思。  相似文献   

19.
杜信孚、漆身起所辑元代江西刻书书院共有七个,经考察,真正属于元代江西刻书书院的可能只有兴贤书院、广信书院、武溪书院。圆沙书院有可能是江西的书坊,由于江西、福建毗邻,所以其刻书具有建阳刻书的特点。元代泰定年间,圆沙书院曾刊刻简本《广韵》,泰定圆沙书院本与原本《广韵》虽然同属略本系统,但是与原本《广韵》相比,泰定圆沙书院本与南山书院本的关系更近一些。简本《广韵》主要是对注解、引文、典故进行省略,这种省略与《广韵》的前身《切韵》系韵书性质不同,简本《广韵》主要是在《广韵》基础上的省略,其又音异读并未省略,音系框架仍属于《广韵》系列。略本《广韵》同样具有查找音义的作用,只是其类书功能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将相和》和中学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都有“蔺相如”这个人物、但是许多人把“相”字误读为四声 xiàng(向),其实应该读成一声 xiāng(香)。著名语言学家杨伯峻说:“‘相’作虚词,都读第一声阴平。若读第四声去声,则是实词,或为名词,‘宰相’、‘相国’之义:或为动词,如‘吉人天相’、‘相礼’,辅佐之义,‘相’字下若是外动词(即及物动词——笔者),又没有宾语。‘相’字便兼起代词作用,可以代本人,可以代对方,可以代第三方”(《古汉语虚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