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云  孙凤举 《内江科技》2007,28(11):16-16,36
对话在哲学中使用得很广泛,马丁布伯创立了对话哲学,伽达默从阐释学的角度理解对话。生活中对话以多种形式存在:人与人之间直接的言语对话,人与文本的对话,个体自身内心的对话等等。教育中的对话是一种认知方式,又是一种对话思维、对话态度、对话意识或对话精神。尓  相似文献   

2.
情报学研究的哲学理论基础——现代阐释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恒 《情报探索》2009,(6):34-36
从情报学的发展观出发,对现代阐释学的起源、定义及研究内容进行了基本介绍;通过详细分析情报学与现代阐释学在研究对象、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紧密联系,说明现代阐释学是情报科学的哲学理论基础之一,为其确定整体观和基本发展方向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公共危机信息传递的哲学阐释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明哲学阐释学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对公共危机信息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分析,运用哲学阐释学理论,着重分析和探讨了公共危机信息传递中基于理解的"视域融合"及其在危机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卢艳君 《中国科技信息》2011,(19):156+168-156,168
近来,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提出的"三平"精神成为河南媒体和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特别是引起教育界的强烈共鸣。在当前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敏感度、期望值越来越高,教育外部环境日益复杂,教育任务更加艰巨的情况下,高校教师肩负的责任愈来愈大。"三平"精神即"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三平"精神的内涵不是"平凡"、"平静"和"平常",而是"伟大追求"、"满腔热血"和"极强烈责任感"。它既是教师理想信念、生活态度、工作责任的充分体现,也是对其品质修养、情操风范、思想境界的内在要求。"三平"精神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和发扬光大,而要使"三平精神"在广大高校教师身上得到充分体现,急需将弘扬"三平精神"与高校师德建设相结合,切实促进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5.
王夏 《科教文汇》2010,(5):138-138,141
"气"作为我国古代哲学、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可分为:天地自然之气、人体生理之气、人的心理、精神之气。"气"首次被引入艺术领域是从魏文帝曹丕的"文以气为主"的观点开始的,后经人伦鉴识这一中间环节转入艺术鉴赏和创作领域。在这一领域中,"气"所指的是艺术作品中所充盈的描写对象的"神气"和所表现出的对象的内在生命和精神,构成作品内在的活力与外在的动势。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气"亦是如此。本文结合声乐表演艺术的特殊个性,重点对声乐表演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生理之"气"进行理论性探索。  相似文献   

6.
《科协论坛》2011,(7):29-29
6月23~24日,2011年地方科协学会工作座谈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市召开。 这次会议的主题为贯彻落实"八大"精神,推动学会学术工作创新发展,目的是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国科协"八大"精神,  相似文献   

7.
王金伟 《科教文汇》2010,(36):114-115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精神的起点。初中物理教学不应只是"去问题"的过程,还应是"生问题"的过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了几点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阐释学为理论视角,将阐释学中的"偏见"观运用到徐志摩英诗汉译的研究中。旨在探讨徐志摩作为诗歌翻译活动的主体,其先行知识结构中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对其翻译选材、译语形式及具体的翻译策略的选择倾向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晓娜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0):193-193,292
分析了美国"迷惘的一代"形成的历史原因。美国人对美国精神有着执着的追求,但是战争击碎了美国人的梦想。"迷惘的一代"的形成与战争和战后的精神危机直接相关,他们感到了时代的悲剧感,表达出了对未来的迷惘感,在作品中体现了反战和"美国梦"的破灭两大主题。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首次设置了"综合性学习"单元,在语文教材改革发展史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成为体现"课程标准"精神、引导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结合实际,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王思盟 《今日科苑》2010,(18):53-53
关于文学经典的阅读在当今社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标举。经典文学教学的实施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承载过重,受到篇幅的局限和"经典"概念自身的丰富性等影响,某些时候并不容易获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面临事倍功半的尴尬。如何让经典更好的走进课堂?我的观点是:要善于在现实生活中"激活"文学名著的审美经验和精神内涵,主动发掘经典的"今点"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陶联兵 《科教文汇》2011,(31):141-143
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是人类祖先在漫长的实践活动中,保留在人类精神中的"种族记忆"或"原始意象"。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中积淀的原始意象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动画是一种虚拟、自由的艺术表现形式,不受实拍影视作品的条件限制,不局限于现实生活,可以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因此动画成了最为接近"原型"的一种艺术形式。本文尝试着从荣格的原型理论出发对迪士尼的动画角色中蕴含的原型意象展开分析,并进而说明其对于当下人们的心理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13.
"红船精神"对高校文化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同时也在逐渐影响班级建设。如今,面对高校班级存在的各种问题,以"红船精神"指导班级建设至关重要。本文将剖析红船精神对班级建设的启示,提出以"一个指导力量、两个竞争圈、三个主题活动"为核心的班级文化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14.
过艳琴 《知识窗》2014,(10):64-64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在"生疑——释疑"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益处和乐趣。  相似文献   

15.
戴婧 《科教文汇》2014,(35):156-157
"孝道"精神是儒学思想的核心价值之一,亦是作为人安身立命的内在修养。"敬养兼施"是儒学孝道的世俗涵义,表明了子女对父母不仅存在着供奉养育的责任,并且应当从心底里尊敬爱戴自己的父母;而当代"尚青爱幼"的思想成为父母与子女相处的主要法则,子女在父母的单向爱护下,缺失了"反哺"的渠道。所以我们应当重视儒学孝道的精神内涵、实施孝道教育,重塑儒学孝道教育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向世界提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独特理念。这一理念内涵丰富,历史悠久。这一理念将奥运精神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7.
牛健哲 《科教文汇》2011,(10):83-83,90
本文从工作特质对文学编辑"保持客观"的要求着手,说明在该工作领域中客观精神与量化思维的重要意义,探讨文学编辑应用客观方法的可能和方式,并论及客观精神对文学编辑个人素养的要求和在具体工作中实施客观方法的尺度把握。  相似文献   

18.
樊敏妍 《科教文汇》2010,(32):137-138
中职英语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并不断提高"听"、"说"、"读"、"写"、"译"等应用能力,提高教学层次.本文是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经验,从改变课堂组织形式,实施形成性评价策略和设计小组活动环节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职校英语教学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实施形成性评价策略,以此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最终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相似文献   

19.
童秀梅 《科教文汇》2010,(26):102-102,1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总目标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重视口语交际的"交际"功能及实践过程为口语交际教学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2002年11月,党中央在"十六大"会议中提出全面启动、快速发展我国文化产业。我国在2001年12月加入世贸组织后,刚起步的文化产业在发展方面面临巨大压力。"十六大"报告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作出了明确指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并且把文化产业发展定性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这个重要决策是党中央在文化产业上的重大理论突破和重大理论创新,发展文化产业成为重要国策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