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性善论是黄道周孝道思想的形上基础,他认为至纯至善的天地之性流行于人而成为人之性,坚持性善一元论,反对宋儒的二元之性;他认为“敬”是孝道的情感依据,道德之目以敬为本;黄道周将孝道的实践形态分为事亲以敬和事君以忠两个层面:事亲要“敬身”、“敬养”和“严父配天”;事君则移孝作忠并且要敢于诤谏.  相似文献   

2.
《孝经》与两汉的孝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汉时代,《孝经》思想社会化,孝道成为家庭伦理的核心、社会道德规范,深刻影响了人们的行为,尊敬、赡养父母,安葬、祭祀父母,蔚然成风,两汉成为孝子辈出、孝行兴盛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4.
《孝经》作为先秦儒家专门论述传统孝道的一部经典著作,第一次系统完整地阐述了孝的内涵及其内容、孝的功能以及如何行孝等一系列问题。传统孝道,不仅是维护古代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而且时至今日仍然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清代的《孝经》研究从总体上看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清代的帝王加强了对《孝经》的宣扬和研究,另外,清儒们在前人的基础上于训诂一途又作了多方面的发展;二是此期出现了几部有影响的学术著作;三是《孝经》的辑佚在此期产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女孝经》是唐代郑氏所作,是当时女子孝道教育的书籍。全书的结构模仿曾子的《孝经》,宣扬女子应遵循的孝悌观、夫妇观、母仪观等女德思想。《女孝经》确立的女德规范,通过儒家思想教化、榜样示范、奖罚结合等方式在实践中得到大多数女性的信仰与尊崇。其女德思想对于培养传统社会家庭生活中礼教有序、长幼尊卑、和睦相处的社会风气具有积极的影响。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女孝经》在禁锢女子实现自我价值及人生追求方面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侯辉 《文教资料》2010,(36):109-110
《孝经》是专门论述儒家孝道、孝治思想的典籍,内容全面,可操作性强,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孝经》中所阐述的孝道观,我们需要结合现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更好地发挥其现实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孝经>是专门论述儒家孝道、孝治思想的典籍,内容全面,可操作性强,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孝经>中所阐述的孝道观,我们需要结合现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更好地发挥其现实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孝经》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被尊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孝经》对“孝”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阐释,融合了伦理、道德与政治统治秩序,是先秦儒家思想智慧的结晶。今天,传统孝道的内涵已发生了变化,但作为人伦价值的道德观,仍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0.
《孝经》的研究至魏晋六朝时期趋于全面繁荣,其主要特点有三:一、帝王研究《孝经》的第一次兴起;二、出现(孝经》百家注;三、《孝经》研究出现郑学和王学,南学和北学的区分。  相似文献   

11.
儒家所积极倡导的“孝文化”确立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对中国人的伦理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从哲学视角重新审视《孝经》,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古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分析《孝经》中“天”与孝道相联系的观点,厘清“天人合一”思想在先秦儒家天道观基础上的发展轨迹,理顺“天”与“人”相交的思想脉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孝经》在汉代地位的上升与《孝经纬》的宣传密不可分,同时《孝经.感应章》中的"孝感"理论也为《孝经纬》的造作提供了指导思想,使其既符合汉代解经原则,又不偏离阐发孝道的宗旨。《孝经纬》对《孝经》中孝道思想的阐发,也体现了《孝经纬》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3.
《孝经》乃七十子后学之作,自汉始,《孝经》今古文问题纷如聚讼。其实,《孝经》今古文只是字数、章节稍异,大意本相同。尤其入清代,对二者的分歧作了弥合的努力,主要反映在清世祖顺治皇帝作《御注孝经》和《四库全书》的编纂上。  相似文献   

14.
陈澧早年秉承乾嘉考据之学,中年以后治学会通汉宋、以回归孔孟为旨归,力致于通经致用。他的《孝经》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东塾读书记.孝经》及《孝经纪事》两文中,具体表现为《孝经》为道之根源、六艺之总会;《孟子》与《孝经》多所发明;孔子为《孝经》之作者;《孝经郑注》的作者为郑玄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5.
罗功武《孝经通论》是民国《孝经》学史上典型的通论型著述,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罗氏详细梳理了《孝经》学发展史上的一些基本论题,并给出了自己新的诠释。比较其与另一部邬庆时的同时同名著作在旨趣、内容、体例、影响等方面的异同,可以更好地领会和把握这一时期通论型《孝经》著述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6.
《孝经》是儒家学派阐述其孝道思想的一部经典文献。其作者及成书年代历来有所争议。本文从人名称谓不符、思想内容相悖及先秦孝道观发展流变等角度出发,认为《孝经》非曾参所著。  相似文献   

17.
《孝经》作为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蕴含的孝道精神不仅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而且"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今天也依然适用。但是在《孝经》中,除去父母之孝,还包括君臣之孝,国家之孝,所谓"孝"之思想蕴含众多。  相似文献   

18.
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的《孝经》,紧紧围绕“以孝治天下”这一思想,将孝分为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和庶人之孝五等,强调“以孝事君则忠”。“移孝作忠”成为统治者“以孝治天下”的基本策略。今天对其孝道观在价值和内容上应作批判性继承,一是在价值上已经不具有首孝和泛孝的地位,二是在内客上“以孝治天下”的观念已然被摒弃。对于现代家庭伦理建设,其孝道观仍具有一定合理的可继承的内容,如养亲敬亲、耀祖显亲和谏亲。  相似文献   

19.
在总结训诂学在中国发展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对元代贯云石《孝经直解》与通行的《孝经注疏》进行对比分析,从训释的内容、方法和语言方面总结规律,可以发现用白话直译经学著作的方式更容易被群众接受,同时也充分地体现了训诂的宗旨,彰显了训诂学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汉代盛行“《春秋》与《孝经》相表里”的观念,这一观念的流行实与西汉董仲舒对这两部典籍内在义理的解释有关。过往的研究者多认识到董仲舒与河间献王对话的《五行对》是解释《孝经》的重要篇章,但除此之外,《为人者天》《立元神》亦堪称是两篇“《孝经传》”,其中对儒家的德政教化思想做了精彩阐发。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也贯注于他对《孝经》的理解中,以此为基础,他对于当时所争议的尧舜禅让、汤武放伐之间的冲突做了有效的调和,为汉家政治合法性做了论证。他以《孝经》的“博爱”贯通《春秋》和《孝经》之义,对儒家仁学做了进一步发展。但其以五行思想为基础提出的“圣人之行,莫贵于忠”,不仅歪曲了《孝经》“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而且其形上化色彩使得忠君思想也得到了空前的强化,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孝的真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