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跳深练习是一种发展运动员弹跳能力的有效手段,它的练习形式是运动员在一定高度的练习台上从跑动中或从安静状态跳下,然后下肢迅速蹬伸完成踏跳动作使人体腾于空中。当这种练习的结构与专项踏跳技术结构相一致时,即跳深时下肢承受的负荷形式与专项踏跳时的负荷形式相一致,所发展的是专项弹跳力;如不考虑与专项踏跳技术结构是否相一致时,则发展的是一般弹跳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等长量训练法,根据跨栏跑项目的运动特征,对运动员进行连续跳深纵跳练习,通过对比实验,探明了连续跳深纵跳法对跨栏运动员专项成绩及机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特尔菲法、运动生物力学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力量训练方法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8步助跑跳远、4步助跑5级单足跳、4步助跑5级跨步跳、起跳腿跳深摸高、起跳腿跳深跳远等5项练习被公认为发展跳远起跳力量的方法;8步助跑跳远、4步助跑单足跳、4步助跑5级跨步跳是与跳远专项非常接近的专项力量训练方法;跳深跳远练习可以促进运动员提高积极着板起跳技术。  相似文献   

4.
王明明 《新体育》2023,(2):28-30
三级跳远考察了运动员专项跳跃能力和下肢爆发力,为了提高青少年运动员三级跳远水平,本文选择了深圳市宝安区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的50名青少年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分组进行常规力量训练和跳深训练,通过为期20周的训练后,观察两组运动员三级跳远成绩,得出跳深练习有助于提高运动员三级跳远水平的结论。另外,本文也对如何有效策划跳深练习教学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提高肌肉力量和爆发力有效手段的超量等长训练的跳深练习,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但在跳深练习的适宜高度上,观点不一,低为0.3米、高至3.2米。在评定适宜跳深高度标准上,一般是以反弹高度来确定。本文用SK-16型高速摄影机对研究对象拍摄了5个跳深高度(30cm~70cm)和跳马前手翻、侧手翻类8个不同型号的踏跳动作,进行了运动学分析,筛选出与专项特点相适应的适宜跳深高度。经过十二周的跟踪实验,实验组在跟踪实验的第八、十、十二周测试专项弹跳力增长值,自身比较不同训练时间的训练效果。对照两个组在第十二  相似文献   

6.
三级跳远需要学习者具有优秀的专项跳跃能力和腿部爆发力,所以一直是中学阶段教学的难点,本文通过对跳深练习的适宜高度、合理负荷、训练形式进行系统的介绍,以期丰富中学三级跳远训练课的内容,在教师安排跳深练习时,提供一个较为合理的参考依据,更加有效地提高中学生运动成绩,避免或减少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跳深练习是一种发展肌肉爆发力的有效形式,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应用不断深入,但目前国内对跳深高度的研究颇多,而对不同高度、间距组合跳深练习的研究还没有,对跳深中踏跳时间对踏跳效果的研究也是鲜有所见,本文旨在通过实验条件下分析不同高度、间距组合跳深练习及踏跳时间对踏跳效果的影响.进一步丰富跳深练习的方法,为跳深练习更加广泛的正确应用提供方法上和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不同高度间距组合跳深练习与起跳效果的非线性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跳深练习是一种发展肌肉爆发力的有效形式,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应用不断深入,特别是对跳深高度的研究颇多,而对跳深间距的研究却很少.不同高度、间距组合跳深练习的研究国内未见报道。因此,在通过实验条件下获得不同高度、问距组合跳深练习对踏跳效果的影响程度.以及不同组合跳深练习与踏跳效果间的非线性关系,进一步丰富跳深练习的方法,更为深入了解二者关系,为跳深练习更加广泛的应用提供方法、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跳深练习在跳跃运动训练中已被广泛运用,许多学者和教练员对跳深练习做了可贵的探索,但是对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运用跳深的研究仍不多见。本文试图阐述跳深练习的原理以及三级跳远运动员运用跳深训练的力学特征,希望对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训练有现实指导意义。一、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浙江省10名一二级水平的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研究方法:运动学测试法。二、跳深练习的生理学依据跳深练习是典型的超等长练习,是人体利用自身的体重所产生的冲量迫使下肢肌肉离心收缩后紧接着进行向心收缩的跳跃运动,它能使下肢肌肉在向心收缩前预先拉长,肌肉…  相似文献   

10.
跳深练习对提升高三体育考生基本身体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跳深练习的基本原理是:让肌肉的退让性工作转换成克制性工作,用来提升腿部更大的爆发力,以期身体素质达到最佳状态。运用跳深练习来发展爆发力.是高三体育考生非常好的训练途径,往往取得很好的效果。笔者依据多年执教高三体育班的经验,对跳深练习有了更深入的体会与理解。  相似文献   

11.
采用运动学和动力学相结合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对跳高运动员下肢肌的承受能力进行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①跳深纵跳练习可以作为提高跳高运动员起跳能力的专项练习;②跳高运动员起跳腿的承受能力直接影响缓冲和蹬伸过程,并最终影响起跳效果;③膝关节和踝关节,尤其是踝关节是二级跳高运动员下肢承受能力的薄弱环节。同时膝关节是最大缓冲时刻的“关键性环节”;④二级跳高运动员产生最大反跳高度的适宜高度为(35.0±4.56)cm,最大反跳高度为(48.00±3.78)cm;⑤适宜高度跳深的冲击载荷与摸高成绩、适宜高度跳深纵跳的反跳高度与助跑摸高成绩均呈高度相关,两者均是评价运动员起跳能力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现代训练理念认为:力量练习应与专项技术相结合,力量训练的效果要在专项素质、专项运动成绩上反映出来,这样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此,笔者结合训练高考体育考生的三级跳远专项的实践,提出以下几个三级跳远专门的弹跳力练习。一、助跑单足跳、跨步跳、混合跳练习练习要求:最好在沙地或草地  相似文献   

13.
跳深练习是发展跳跃运动员爆发力特别有效的手段, 然而也容易产生不良后果。因而少年运动员进行跳深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打好基础相对其它跳跃练习来讲,跳深练习的强度和难度较大,如果在采用跳深练习前没有打好基础,不仅不会取得良好训练效果, 还可能会导致少年运动员的韧带和关节损伤,甚至还会对少年运动员的骨骼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 发展中学生的跳跃能力,对他们学好其它体育项目具有重要的意义。跳深练习是目前国际国内公认的发展弹跳力的一种良好手段。在没有弹跳练习器的中小学中运用,尤为方便,可以收到良好效果。此练习虽然在一些中学和少体校被采用,但由于对跳深原理理解不深,练习时没抓住动作关键,效果平平。本文对跳深原理、动作方法和练习要求作一详细介绍,供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参考。一、跳深原理跳深实质是一种超等长练习。所谓超等长练习即是在肌肉积极工作收缩前,适当地拉长肌肉,使之收缩时产生更大的力。二、练习方法所谓跳深就是从高处向下跳,跳下时由于体重和重力加速度的作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采用5种不同的纵跳方式,对12名女子举重运动员髋、膝关节的角度、角速度等生物力学参数进行采集,所获数据和举重专项成绩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纵跳方式中的纵跳高度和专项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60cm下落跳中的生物力学参数和专项成绩相关因素最多,尤其是下落后的纵跳高度和弹性能利用率和专项成绩高度相关,相关程度在0.8左右水平.并且根据相关分析结果提出一种针对举重运动员的肌肉快速力量和离心肌力的训练方法,即适宜高度为60cm的跳深练习.  相似文献   

16.
采用5种不同的纵跳方式,对12名女子举重运动员髋、膝关节的角度、角速度等生物力学参数进行采集,所获数据和举重专项成绩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纵跳方式中的纵跳高度和专项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60cm下落跳中的生物力学参数和专项成绩相关因素最多,尤其是下落后的纵跳高度和弹性能利用率和专项成绩高度相关,相关程度在0.8左右水平。根据以上相关分析结果提出一种针对举重运动员的肌肉快速力量和离心肌力的训练方法,即适宜高度为60cm的跳深练习。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采用有反向引导动作和无反向引导动作伸展跳跃的练习以及新式跳深练习方法的试验,结果表明运动员弹跳能力都提高了20%~30%。相反采用传统训练方法的对照组成员的弹跳力却没有明显的变化,认为新式跳深练习能使弹跳力提高。  相似文献   

18.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采用超等长训练之一的跳深练习提高排球运动员弹力.研究表明跳深练习对提高弹跳力有效、可行,为排球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跳深作为一种超等长练习形式,可有效发展肌肉的收缩速度与收缩能力,提高肌肉力量与弹跳力。本文通过实验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分析得出,不同跳深高度、跳深形式练习的选择对发展肌肉弹跳力不同,向上跳还是向前跳,单腿还是双腿,应依据运动竞赛项目的发力工作方式而定。  相似文献   

20.
单足跳和跨步跳是构成三级跳远技术的主要动作。在训练中常以多级单足跳和跨步跳或两跳的组合练习为主。然而,过多地采用长距离多级跳及无器械练习,易造成膝、踝关节运动损伤。运用跳架进行练习,能减少运动损伤,对发展专项力量及技术掌握有其独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