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审美理想是影响一个民族艺术总体特征和基本走向的核心要素 ,中国古典艺术的审美理想是意境 ,其历史形态是古典主义 ,其哲学内容是和谐 ,从古典艺术内在结构和各门类艺术关系史看 ,和谐正与意境同构 ,和谐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主题。依此 ,则中国古典艺术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先秦至盛唐 ,这是和谐艺术审美理想的产生、发展期 ;二、中晚唐至宋元 ,这是和谐审美理想的鼎盛期 ;三、明清 ,这是和谐审美理想的衰落期  相似文献   

2.
意境是中国古典艺术和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范畴。意境论以及为追求意境而努力的艺术实践,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艺术地揭示人生真谛、对物我两忘的艺术境界、对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的主体自由的渴望与追求。这正可见出迥异于以典型说为核心的西方古典艺术的中国风格和气派.从这个意义上说,懂得了意境,也就懂得了中国艺术的一大半.如果把中国古典艺术和艺术理论比作一座宏伟壮丽、结构繁复的迷宫,那么意境不啻是弥漫其间、游荡飘移的精魂。刘九洲同志沉浸于中国艺术创造和艺术理论的王国中,对意境溯源推流,钩沉探赜,构筑了艺术意境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意境的哲学内涵是生命自由,中国古典艺术意境便是自由生命的精神家园。它主要由官志缘情的诗歌意境、气韵生动的绘画意境和自然山水的诗画意境三种类型构成。历史地看,这三种类型又体现了中国古典艺术从儒家境界向道来境界转变,精神自由追求不断深化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4.
意境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现代美学中一个基本范畴,与王国维的创造性研究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他不仅自觉地把意境概念推举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最高范畴,而且在中西文化交融的背景上对其进行了新的整合,从而使这一古老概念在新的语境中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最辉煌灿烂的一部分就是中国古典艺术。中国古典艺术是以“意境”为核心,以“意象”为纽带,以艺术符号为表现形式的生命体现。中国古典艺术的代表诗歌和绘画,都不约而同地把“意境”作为最高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6.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与古典艺术的核心问题,山水画创作当以巧妙构思意境为宗旨.意境的表达离不开笔墨和虚实的运用,画家见景生情,景与情合,凭自己独特的感受创造出艺术形象,求得意境的创造和心灵的净化,使中国山水画在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的意味.  相似文献   

7.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最重要,也是最能引起人们兴趣的范畴,更是中国古典艺术的最高审美理想。意境的产生与发展都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征。该文从理论到实践总结了意境的发展史,分析了意境的本质,从而探讨了意境理论的民族性特质,有利于全面理解中国古代意境审美理论。  相似文献   

8.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重要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其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意境是最具民族特色的武侠电影所展现的一个重要的美学特点,这些意境强调人与空间的交融、人与人的和谐。在武侠电影的意境构成中,视觉是中心,借助图像的造型、光源、色彩、场景设置等艺术元素的和谐统一,组合营造出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意境,同时音乐、服装等元素对武侠电影营构银幕视像独特的艺术意境、形成特有的风情格调与美学特征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意境是中国传统文论中最重要的审美范畴之一,是中国古典艺术的最高审美理想。本文从古典小说入手,通过分析意境情景结合、象征手法、引诗入文的创造方式,浅谈了意境对古典小说的创造意义。  相似文献   

10.
常青 《中国成人教育》2006,(12):158-159
诗歌中创设的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境界的完美结合,但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一般的解释是: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境是指客观生活或氛围。意和境有机的融合从而造成一种艺术境界,称为“意境”。换一个角度来说,“意”是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的认识、感受和评价,包含着诗人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人形象描绘出来的一种艺术境界。二者的关系是“意”借“境”而表现,“境”则以“意”为灵魂,情景相生,形神交融,方可成为意境。追求意境美,是有情有景的抒情诗的艺术极致,更是中国古典诗的特点,那…  相似文献   

11.
根据目前研究资料显示,本文第一次运用作者心境“内容”的概念,对文艺创作和文艺欣赏中文艺作品意境与作者心境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行了历史性的揣摩、研究、探讨和论证。文中三个论点以文艺创作“三环论”为基础,结合文艺创作实践和文艺史料逐步推理而出。弄清作品意境与作者心境之间的联系,对深入进行文艺作品的创作、赏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辛笛是20世纪40年代九叶诗派的主要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创作根据主题、艺术取向等可以分为大学时代、留学时代等几个时期,本文主要就他在40年代的九叶时期的创作进行了探讨.辛笛这时期的创作在延续过去艺术追求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他的艺术视野得到了很大拓展,将自己的生命体验与时代变化结合得更为密切,对自己和时代给予了更多的艺术解剖.这也就导致了艺术上的转型,主要是把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观念和手法与中国现实融为一体采用了讽刺、反讽等手段建构自已的艺术世界,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3.
诗与画的关系是中国古代艺术美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诗与画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具有本质的不同,在中国画中却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本文认为诗与画的融合从外在形式上表现为“以诗为画”、“以画为诗”和“诗画一体”三种形态,在内在关系上具有同一性,中国古代哲学艺术精神及文人画是这种同一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美好精神世界的人,是我们教育的目的,而艺术教育则是实现这一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径.本文对艺术教育的独特作用做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儒、释、道辩证统一的艺术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的人格这以千百年来一直受世人仰慕,真正的原因并不在于他的“隐逸”生活方式,而在于他思想上既儒、道、释兼综,吸取了儒、道、释思想中有益的资源,而同时又超越于儒、释、道之上,对之作出了辩证的扬弃。他的人格是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艺术化、审美化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6.
《周易》卦爻辞已经开始讲究对仗和用韵,句式生动流畅、简明洗炼,在形式上呈现出诗歌的特征;成功地运用了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形成了色彩斑斓、摇曳多姿的艺术风格,在内容上具备了诗歌的意境。《周易》对《诗经》的创作具有明显影响。它的产生标志着中国诗歌原初状态的萌芽。  相似文献   

17.
诗歌意境“虚”与“实”的辩证关系,“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是创造意境的一条重要的艺术辩证法则和总的创造方法。实现诗歌意境虚实结合的三条途径是:化实为虚、化虚为实、虚实分呈。  相似文献   

18.
本根据党和国家关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论述了增强大学生艺术修养的有关问题,现代社会发展呼唤高素质的合格大学生,增强大学生的艺术修养,有利于大学生道德素质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素质和优美高邪的审美能力;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智力素质的发展,提高创新能力;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提高交际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拓展未来的发展空间,增强大学生艺术修养的途径主要有:教师的引导示范作用、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校园化的氛围作用、校园环境的熏陶作用,等等。  相似文献   

19.
庄子以情体验和艺术领悟来证实自己人生哲理的实践价值。在艺术体难事完成对精神自由的追求,领悟顺任自然,超越世俗的人生乐趣,剥离人对物的功利实用目的,以艺术的审美方式对待外界事物和生活现象。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的时代中,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成为当代高校教育的思考重点。十七大报告中所提倡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都提示了一种"生态和谐"的发展观念。与此相对应,高校的艺术学科教育也在这种观念引导下积极寻求新的发展目标和价值取向。在生态美学的视阈下,当代高校的艺术教育就是要以"教师—教学—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为目标,以自然美和社会美为双重价值标准,在自我发展和多元发展的轴线上展开,这种新的定位和思路体现了当代高校艺术教育对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念的具体践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