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月,阙也     
“月,阙也。”那是一本二千年前的文学专书的解释。阙,是“缺”的意思。那解释使我着迷。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求缺?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美?那斋名也使我着迷。“阙”有什么好呢?“阙”简直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我同时学会了爱它们月不圆花不开的“常态”。在中国的传统里,“天残地缺”或“天聋地哑”的说法几乎是毫无疑问地被一般人所接受。也许由于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在《淮南子》里,我们发现中国…  相似文献   

2.
月,阙也     
“月,阙也”那是一本两千年前的文学专书的解释。阙,就是“缺”的意思。那解释使我着迷。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求缺?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美?那斋名也使我着迷。  相似文献   

3.
月,阙也     
“月,阙也。”那是一本二千年前的文学专书的解释。阙,是“缺”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月,阙也     
“月,阙也”那是一本二千年前的文学专书的解释。阙,就是“缺”的意思。那解释使我着迷。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求缺?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美?那斋名也使我着迷。“阙”有什么好呢?“阙”简直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我同时学会了爱它们月不圆花不开的“常态”。在中国的传统里,“天残地缺”或“天聋地哑”的说法几乎是毫无疑问地被一般人所接受。也许由于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的。在《淮南子》里,我们发现中…  相似文献   

5.
月,阙也     
“月,阙也”,这是一本两千年前的文学专著的解释。阙,是“缺”的意思。那解释使我着迷。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求缺?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美?那斋名也使我着迷。“阙”有什么好呢?“阙”简直有点像古中国  相似文献   

6.
月,阙也     
"月,阙也。"那是一本二千年前的文学专书的解释。阙,就是"缺"的意思。那解释使我着迷。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求缺?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美?那斋名也使我着迷。"阙"有什么好呢?"阙"简直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月,阙也     
“月,阙也.”那是一本两千年前的文学专书的解释.阙,就是“缺”的意思. 那解释使我着迷. 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求缺?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美? 那斋名也使我着迷. “阙”有什么好呢?“阙”简直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 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我同时学会了爱它们月不圆花不开的“常态”. 在中国的传统里,“天残地缺”或“天聋地哑”的说法几乎是毫无疑问地被一般人接受.也许由于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的.  相似文献   

8.
月,阙也     
"月,阙也"那是一本两千年前的文学专书的解释。阙,就是"缺"的意思。那解释使我着迷。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求缺?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美?那斋名也使我着迷。"阙"有什么好呢?"阙"简直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惭惭爱上了阙的境界。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我同时学会了爱它们月不圆花不开的"常态"。  相似文献   

9.
读完张晓风的《月,阙也》,相信你未曾掩卷沉思,头脑里就已经暗暗地萌生一个念头:残缺,也美吗?是的,作者通过本文所表述的,正是残缺之美!尤其可贵的是,他还指出了残缺是美的常态。领略、接受、欣赏、残缺,可以感知生活的真谛。也许这与你思想中固有的“花好月圆”之美不相吻合,但你不会有突兀之感、惊异之状吧?因为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感情是这么的真挚、朴实,且富含哲理、饶有韵味。这是仁者的声音,这是智者的言语。作者侃侃而谈,娓娓道来,或叙或议,或描绘或抒情,读者如沐春风,如饮甘泉,不知不觉之中就已经被折服了。纵观全文,作者以对“阙”…  相似文献   

10.
月,阙也     
“月,阙也”那是一本二千年前的学专书的解释。阙,就是“缺”的意思。  相似文献   

11.
月,阙也     
“月,阙也”那是一本二千年前的文学专书的解释。阙,就是“缺”的意思。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与鉴赏》2006,(7):26-27
读完张晓风的《月,阙也》,相信你未曾掩卷沉思,头脑里就已经暗暗地萌生一个念头:残缺,也美吗?  相似文献   

13.
三点导读     
《几十米几分钟》作为一篇短精品,既凸现了关于亲情的传统话题,又饱含时代特色,描绘了一个隽永精美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4.
三点导读     
美点赏析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他自称开始创作时“成天梦着一些美丽的温柔的东西”,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夏夜》就是这样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繁复瑰丽、梦幻浪漫的夏夜图画。明星耀目,槐树如盖,投下圆圆的绿阴,菊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流萤闪着金翅,在湖畔迷离的草际飞舞。在如此静谧、安详的夏夜里,我和她甜蜜地私语……这样一幅美妙而温馨的图画,既给读者美的享受,又引人遐思,激发无数读者对永恒的爱…  相似文献   

15.
三点导读     
美点赏析明代陆容的《阿留传》记载了太仓周元素家僮阿留的故事,他"痴呆无状",但由于有一技之长而得到主人终身"专任",在周家捧了一辈子的"铁饭碗"。作者借此发表议论,针砭时弊。本文叙事简洁,人物个性鲜明,呼之欲出。阿留生性"痴呆无状":叫他打扫院落,他"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叫他看门、招呼客人,"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三点导读     
美点赏析 这是一篇杂文.杂文,按《现代汉语词典》 (第六版)的解释,是“一种散文体裁,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于议论,也可以叙事”.本文议论的话题,如标题所示:小谎言为何令人欲罢不能.所用表达方式,除议论之外,有叙事(所及社会现象的小故事),有说明(艾瑞里的理论假设、测试验证),其叙事之俭省、说明之明晰、议论的切要,均可赏析.这里,单就行文之美赏之.  相似文献   

19.
三点导读     
美点赏析 这是一个民俗学家温悯情怀自然流露、率性流淌的深情文字.它在学术评述、人文科普、散文随笔之间潇洒腾跃,饱蘸深情. 且问,若以“春节”为话题写作,该如何落笔?若以“福”字为话题写作,当如何展开?都须费一番思量.当然,现在是冯骥才先生的“自命题作文”,但本文放到上述两个“题目”里面,都是切题且优质的.这就显示出了本文的高妙之处.它切口小,抓取“福”字,写出真正的春节符号、春节味道,令人颔首;它能拓开,纵横捭阖,四通八达,写出了最个人化、最深层次的“福”字文化.  相似文献   

20.
三点导读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可是诗人却用自己的字更正了这一不知道传诵了多少年的历史成见。《画森林》采用一个孩子的口吻和动作,讲述了一个关于老虎的童话和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