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有制改革的理论与途径姜树蔚一、改革国有制必须明确公有制的本质国有制是公有制的典型形式,而公有制的形式必须符合公有制的本质,改革也必须依公有制的本质要求来进行。因此,研究国有制的改革问题,首先必须研究公有制的本质,为明确改革的原则和方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于这些变化人们议论不一,褒贬相异。这是因为,通过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不再是排斥商品经济的计划经济,而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人们对于这种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道德观念变迁之间的关系问题认识不统一。因此,对于这个问题很有议论一番的必要。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那种企图超越商品经济发展阶段,直接从自然经济进入产品经济阶段的观点,已经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品质也在发生着变化。对这种发展变化如何估价?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道德进步是相辅相成,还是相互排斥的关系?这里就涉及到道德进步的标准问题。关于道德进步的客观标准问题,在我国伦理学界,还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和研究,因此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公认的观点。本文  相似文献   

4.
一、深化教育改革的根本问题是教育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问题当前,全国各行各业都在认真学习和贯彻邓小平同志年初视察南方地区时的讲话,研讨如何放大胆子,加快步子,全面深化改革的问题。教育领域更是责任重大,任务紧迫。那么,深化教育改革的根本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什么呢?这是必须首先要研究和回答的。笔者认为,深化教育改革的根本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教育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教育改革难以有根本性的突破和进展。要认清这一点,必须解决如下问题: 1、在研究教育与商品经济的关系时也要解放思想,不能简单地进行姓“资”姓“社”的划分。邓小平同志尖锐地指出,商品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它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形式,是人类  相似文献   

5.
1、社会主义经济基本理论问题研究;2、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研究;3、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和经济杠杆综合运用问题研究;4、国有制改革研究;5、合作经济研究;6、私营经济研究;7、土地制度问题研究;8、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机制研究;9、市场体系模式问题研究;10、生  相似文献   

6.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和商品经济的社会属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学说的极大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讨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问题时,有必要探讨民主政治与商品经济的关系,认识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是研究和认识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民主政治的产生、发展与商品经济的必须联系所谓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劳动产品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商品经济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8.
二十年代末,斯大林在苏联党内确立了他的个人领导地位,从这时开始,直至1953年他逝世为止,是苏联历史上的“斯大林时期”。在此期间,苏联形成了一种称之为“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该体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斥和限制商品经济正常发展,同时又不得不在一定范围内保留和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斯大林时期有关商品经济的所有理论与实践问题,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几乎都首先与斯大林的名字有关联。这一方面由于斯大林多次谈到过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货币问题,1952年出版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则专门论述了这一问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研究中常遇到了一种怪现象:在实践中人们承认社会主义离不开商品经济,并在理论上也有所认识,但在根本上又不能彻底承认它。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不加强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特别是对商品经济与公有制关系理论的研究。为此,本文拟就商品经济与公有制关系观点的演变作以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
二十年代末,斯大林在苏联党内确立了他的个人领导地位,从这时开始,直至1953年他逝世为止,是苏联历史上的“斯大林时期”。在此期间,苏联形成了一种称之为“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该体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斥和限制商品经济正常发展,同时又不得不在一定范围内保留和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斯大林时期有关商品经济的所有理论与实践问题,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几乎都首先与斯大林的名字有关联。这一方面由于斯大林多次谈到过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货币问题,1952年出版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则专门论述了这一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斯大林拥有至高无上的政治和思  相似文献   

11.
人权理论是当代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重要问题,这一理论的产生与近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在反对封建社会的君权与神权的斗争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对近代人权理论的产生与商品经济的发展之间的关系,作了颇有见地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把我国经济从产品经济的轨道转到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轨道上来,商品经济与教育的关系也必然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出现在人们面前。过去在我们研究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时,对于包含在经济这个总概念之中的商品经济是很少涉及到的。这里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长期以来商品经济在我国没有充分发展,与教育发生联系的主要是产品经济模式,商品经济与教育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尚未被充分揭示。当前,商品经济与教育的关系已逐步显露,开始引起人们对它的重视。以下仅就商品经济与教育关系中所涉及到的几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内容,集中表现在正确认识和分析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关系、市场经济与社会基本制度的关系。本文认为,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把两者绝对地分割开来或完全等同起来都是不对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社会资源配置手段,但两者的地位和作用并非平起平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主体和基础性的作用,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宏观层次上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市场经济本身不是社会基本制度范畴,但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存在和发展,与一定的社会制度相结合,这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有着共性和区别。  相似文献   

14.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关系究竟如何认识,理论界看法不一。本文力图从研究方法的角度论证二者是反映同一经济关系的两个不同理论范畴,是本质与表象的关系。从而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在各自的发展阶段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弄清这些关系,对于建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无疑具有极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规范商品经济关系,使商品经济关系规范化、法律化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关心的问题之一。而作为商品经济法律表现的民法、商法、经济法便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拟从民法与商法、民法与经济法的关系出发,探讨民法与商法之间、民法与经济法之间的异同之处,旨在为规范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提供不同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重新认识公有制与国有制的关系李含琳多少年来,中国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主要是前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公有制、国有制的研究多是从三个方面进行的,一是马克思的“公共占有、集体占有”角度;二是“重建个人所有制”的角度;三是公有制基础上的国家所有制或国有制...  相似文献   

17.
国企改革的另类思考——经济、法律和法治的深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往往是排斥民主与法治的.商品经济为民主与法治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可能,商品经济愈是发达,其民主与法治化程度愈高.国有企业更多地依赖于计划经济,而不适应于市场经济.我国为了实现民主与法治化社会这一目标,就必须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退出大量竞争性领域的产业,乃是国企改革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8.
<正>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这是指导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正确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说到底是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观念使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飞跃。它对政治、文化、科学、教育产生强大的冲击波。可见在当今,教育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其实质是教育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关系。本文拟就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对教育的二重性影响以及教育应采取的对策,作一粗浅的探讨。一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阶段,这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商品经济大发展将使中国由温饱走向小康,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对教育的积极影响主要有: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关系问题,是理论界在对市场经济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由于这个问题涉及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意义重大,特将各种主要观点介绍如下.并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扼要评论: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与商品经济的关系,教育运行机制等一直是热门话题,出现了种种观点和说法,涉及诸多方面。这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有关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实践问题。我愿在这里谈谈自己的粗浅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