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前不久,首届"未来科学大奖"一经揭晓,很快刷爆网络。据报道,该奖项是第一个由大陆企业家捐资设立的科学大奖,被称为企业界与科学家的热情"握手"。"未来科学大奖"目前设有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两个奖项,每年在这两个领域内分别评出一位科学家。设立该奖项的初衷是通过奖励对社会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启蒙科学精神,唤起科学热情,影响社会风尚,吸引更多青年投身于  相似文献   

2.
在浩瀚的科学史上,曾有居里夫人、多萝西一霍奇金等多位女性科学家撷取诺贝尔奖。女性从深闺中走上世界的舞台.愈走愈远.愈飞愈高。地质科学是公认的“艰辛”科学.然而,在这一几乎是须眉一统的基础科学领域.却有着一位执着的女性。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爱国奋斗精神对当代中国的重大意义,对在全社会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日前,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印发通知,对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作出部署。29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群体是知识分子建功立业的杰出典范。一、响应国家号召学成回国:超越"自我""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国家最高科学技  相似文献   

4.
<正>物含妙理总堪寻。科学的征途总是充满了奥妙,回首近百年的科学史,有四成以上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成果来自多学科融合创新,学科交叉研究已经成为开启当今科学殿堂的金钥匙。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经评价:"交叉学科是一个非常有前途、非常广阔而又重要的科学领域!"而在上海,有一位年轻的科学家,正站在学科融合的交汇点,在脑和类脑研究领域闯出一条新路。他是  相似文献   

5.
<正>4月29日,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及欧莱雅中国共同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10位在医学、生物学、地球科学、航天科学等各科研领域中表现卓越的科研女性获得了这一奖项。  相似文献   

6.
瓦西里·罗勃脱维奇·威廉斯是一位在农业科学史上首先对土壤肥沃性作了科学的研究,并据此而创立了草田轮种制的卓越的科学家。他的学说使苏联农业的收获量得到很大的提高,无情地痛击了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学家’的‘土壤肥沃递减律’的谬论。他和米邱林所共同奠定下永固基础的苏联农业生物学,是苏联科学首先在世界科学领域中占居第一位的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6):473-473
第四届中美前沿科学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主办的第四届中美前沿科学研讨会 9月 2 1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两国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约 80位青年科学家围绕 8个前沿科学领域的议题展开研讨。中国科学院院士、副院长白春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何梁何利基金颁奖何梁何利基金 2 0 0 1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5 6位科学家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空缺。该基金每年评奖一次 ,其中“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奖励长期致力于推进国家科技进步、贡献卓著并取得国际高水平科技成就者 ,“科学与技术…  相似文献   

8.
吴大猷先生是国际著名物理学家,科学教育家,也是中国物理学界的前辈科学家之一,从20年代末开始,在长期的科学教育工作中,他在原子物理,分子结构及其光谱,核物理,等离子体及其动力学理论,天文理论,散射理论及相对论等十分广阔的研究领域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培养了大批独当一面的科学精英,为科学教育大业作出卓越的贡献,赢得了广泛的国际赞誉,该文从九个方面叙述了吴先生的主要业绩和他在科学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深邃  相似文献   

9.
今天 ,党中央、国务院隆重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表彰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党中央、国务院决定 ,从 2 0 0 0年起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以国家名义对为科学技术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给予最高荣誉的奖励。吴文俊、袁隆平两位院士首先获此殊荣 ,还有一批科学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这是对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一次检阅 ,也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盛会。下面 ,我讲几点意见。一、尊重知识 ,崇尚科学崇尚科学的民族 ,才是最有希望的民族。对做出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  相似文献   

10.
在一般人眼里,达·芬奇只是一位伟大的画家,但实际上,达·芬奇还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研究的领域涉及绘画、雕塑、工程学、建筑学、物理学、生物学、生理学、哲学等方面,并在所有这些领域里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达·芬奇的关于艺术、科学方法论的思想在人类历史上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为近代科学的诞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优秀华人科学家国际影响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根据ESI数据库最近10年学术论文高被引作者排名信息,以汉语拼音和韦氏拼音为标准,结合相关学术论文数据库和常用搜索引擎网站,在22个学科领域各找出前20位华人科学家.对他们的学术影响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人科学家在数学、化学、材料学、工程学、物理和地球科学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实力,在社会科学、精神病学/心理学等领域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2.
近悉,去年11月,来自全国不同科学技术领域的50多位科学家汇聚北京,举行了香山科学会议第242次学术会,讨论宇航科学前沿与光障问题,有宋健、陈佳洱、王永志与杨乐等十多位两院的院士出席会议。本刊首席科学顾问许少知先叶,也应邀出席了该会。境外学者中,有因国际媒体报道“成功打破了光速极限”而名扬全球的青年科学家王力军先生。限于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13.
正"一位在专业领域中成果非凡的科学家,对当代科学生活敏锐的分析——这本书对人类的竞争欲和雄心壮志是如何掌控科学进步所依赖的知识和实践体系这一难题,提供了罕见而关键的见解。"这是西蒙·沙弗对杰里米·鲍伯戈及其所著书籍《科学的隐忧》的评价。《科学的隐忧》这本书反思、揭示、挑战人类社会的科学现状,对全球化与科学发展、科学如何工作和共享、  相似文献   

14.
2015年3月1 8日,素有“女性诺贝尔奖”之称的第十七届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颁奖典礼在巴黎索邦大学举行.来自世界五大洲的五位女性科学家获得了该项荣誉,每一位获奖的女性凭借在基础科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不断扩展人类对世界的认知,通过解决最基本的宇宙问题积极应对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她们是追求科学的卓越典范,她们向世界证明了女性同样可以为科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她们,是当之无愧的“科学女神”.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中国在经济发展和创新能力方面大踏步前进,它也愈发变成了重大国际科学项目的核心参与者。但是中国扮演的角色在不同领域区别很大。在一些领域,中国仅是原始数据的提供者,而在另一些领域,中国却输出了真正的智力成就。中国如何才能从国际合作中获得最大收益?政府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中国科学家如何才能进入主流科学领域?《国家科学评论》(NSR)常务副主编蒲慕明与来自欧洲和美国的4位科学领军人物深入探讨了这些  相似文献   

16.
2000年12月1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向12位科学家颁发国家最高科学奖——国家科学奖章,祝贺他们在社会方针政策、神经科学、生物学、化学、生物工程学、数学、物理学和地球与环保科学等领域开拓了新的方向。冯元桢教授是获奖的12位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3月18日,素有"女性诺贝尔奖"之称的第十七届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颁奖典礼在巴黎索邦大学举行。来自世界五大洲的五位女性科学家获得了该项荣誉,每一位获奖的女性凭借在基础科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不断扩展人类对世界的认知,通过解决最基本的宇宙问题积极应对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她们是追求科学的卓越典范,她们向世界证明了女性同样可以为科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她们,是当之  相似文献   

18.
影响科学家科学革命观的首要因素是科学家们的专业实践以及对其领域的认识,所以科学家是从三个方面的重大变化来认识自己贡献的革命性的:一是科学思想的重大重新组合,二是科学观念与信仰的改变,三是科学思维范畴与思维方式的上升.  相似文献   

19.
2月19日,人民大会堂。所有的镜头聚集于2000多位获奖的科学家,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吴俊、袁隆平两位科学家更是焦点中的焦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科技工作。吴俊院士和袁隆平院士分别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及产业化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都是我国科技工作的杰出代表。虽然吴俊已经82岁高龄。袁隆平也已7l岁。但他们至今都仍活跃在科研与生产实践的第一线。他们荣获大奖受之无愧。江山代有才人出。吴俊、袁隆平等科学家的获奖成就再次昭示,中华民族是富有智慧和勇于创新的民族,中国的科技队伍是具有伟大创新精神的优秀群体。继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这些闪亮的名字之后,将会有一批又一批的为人类科学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中国科学家进入这个光荣的行列。在本期中。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广大读介绍这两位名科学家的杰出成绩和崇高风范。  相似文献   

20.
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很少提到"经济"、"经济学"等术语,暗中却采用了经济学的话语方式来解说科学的动态过程。库恩探讨了竞争、垄断、分工与专业化等在提升科学效率方面的重大作用。他还探讨了科学家的问题选择以及在范式革命时期的理论选择,探讨了理性科学家在理论选择中的貌似的非理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