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国内学者围绕科技奖励运行绩效的评价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科技奖励运行的机制、科技奖励运行的功能、科技奖励运行的效应、科技奖励运行绩效的评价指标及方法模型等方面。已有文献研究范围较广,但深度不够,关于科技奖励运行绩效评价的定量研究有待进一步扩展和加强。  相似文献   

2.
王平  宋子良 《科研管理》1994,15(1):15-21
本文简要地描述了科技活动的结构和科技奖励的分类,对科技管理和科技教育领域中奖励的激励作用、奖励的内容和特点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和论述,并对生产领域中的科学技术研究及科技奖励等问题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科技奖励评审是科技奖励管理程序中的重要一环,评审的公正性、合理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了科技奖励的结果.从科技奖励评审的组织、方法、原则、指标体系等方面对构建相对合理的科技奖励评审系统进行研究,对确保科技奖励公正、合理,发挥科技奖励的各项社会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充分发挥科技奖励的社会职能,国家科委、国家教委曾组织力量,进行了一年多的调查研究,对现行奖励体制的利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科技奖励体制改革方案。我们在参加此项调查研究过程中感到,科技奖励体制改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仅就科技奖励体制改革研究中遇到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肤浅的看法。一、奖励的社会职能概括地说,科学技术研究(以下简称科研)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创造精神文明,即创造新知识、新概念,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二是创造物质文明,即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独创性是科研成果的主要标志,也是科研人员长期追求、引以为豪,属于自己的绚丽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民间科技奖励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民间科技奖励所涉及的几个关系系统进行了分析,认为这几个系统是发展科技所必须的系统,为科技发展造就人才和提供资源,不仅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民间的责任和义务.应充分发挥民间科技奖励的作用,加强对民间科技奖励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科技奖励评审系统构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技奖励评审是科技奖励管理程序中的重要一环,评审的公正性、合理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了科技奖励的结果。从科技奖励评审的组织、方法、原则、指标体系等方面对构建相对合理的科技奖励评审系统进行研究,对确保科技奖励公正、合理,发挥科技奖励的各项社会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创立“科技奖励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科技奖励的产生及演变过程,介绍了科技奖励活动在世界各国已经广泛开展及其积累的经验,探讨和介绍了科技奖励的理论基础等有关问题。进而指出钱学森同志创导的创立“科技奖励学”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客观需要的基础上而提出的科学论断,建立“科技奖励学”已具备了实践与理论基础。文章对“科技奖励学”的定义、学科体系、研究对象和内容,以及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交叉学科的特点、与其他学科关系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科技奖励工作和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文章从《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库》所收科技奖励论文统计分析、科技奖励的本质、科技奖励的目标、我国科技奖励所取得的成就和科技奖励中存在的问题五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科技奖励的现状,并对目前我国科技奖励研究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国内“科技奖励与自主创新”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书华 《软科学》2008,22(6):113-117
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研究:科技奖励的目的是激励创新,国家科技奖励应重点激励创新,我国科技奖励在激励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面向自主创新的我国科技奖励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0.
科技奖励评审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运用社会统计学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科技奖励过程中的越轨行为。研究发现,在同行评议专家的选择,同行评议过程和对获奖成果的评价等科技奖励全过程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越轨,从而影响了科技奖励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11.
如何正确使用SCI标准评价基础科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SCI论文成为评价一个单位、一个研究人员基础理论研究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同时,有些单位在制定科研成果奖励时,也对SCI论文给予较高奖励。对SCI论文应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SCI论文水平并不一样,也不是所有SCI论文的水平都非常高。据此,试图给出在评价基础理论研究成果时,如何正确使用SCI标准,并对SCI标准的滥用给我国基础理论研究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聚焦陕西省14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数据,分别从获奖总量等级分布、获奖成果所属类别、获奖高校研究竞争力、获奖成果学科分布等维度进行分析,总结近年来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建设发展成效,为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获奖成果数量经历了高峰期、波动期和稳定期3个阶段,评奖体系对具有学理深度和学术厚度的高水平、高等级研究成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的对策建议类研究成果日益受到重视;相较于社会学科,人文学科获奖成果数量相对偏少且获奖等级不高,而理工类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成果逐步凸显。基于分析结果,提出推动在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包括进一步强化研究成果的创新质量、学术贡献和学科特色;提高调研报告类成果获奖占比;培育和产出更多具有原创性、引领性的研究成果;推动构建多元化的学术话语体系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领域方向、研究机构地域分布和在创新价值链中工作性质三维坐标的新视角,研究归纳了国际重要科研团体科技布局调整的有益经验,系统梳理了我院科技布局调整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知识创新工程以来我院科技布局调整的经验与做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抓住当前重要机遇期深入推进科技布局调整的主要思路和政策措施,完整表达了科技创新价值链理论及我院的定位,就科技创新基地建设、院属研究机构布局调整、加强联合合作优化科技布局、新建研究单元、建立我院科技布局自觉持续调整机制等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韩国的科技计划评估和研究机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国政府借助国家计划加强了对社会经济的干预,科技评估也日益成为国家科技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以韩国为例,介绍了韩国的科技计划评估体系、执行机构,并探讨了对政府研究机构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社会调查方法在我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对该方法应用情况进行系统总结和评价的研究尚付阙如。本研究对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相关期刊上公开发表的279篇使用社会调查方法的科技政策研究论文进行了系统回顾,发现社会调查方法在科技政策研究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研究目的和统计方法的层次都有明显的提高,抽样方法、测量方法和资料收集方法的使用和呈现规范性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仍存在对抽样代表性重视不足、调查方法呈现的规范性有待提高,以及对基本方法和概念理解不够准确等问题。文章最后还对未来如何提高调查研究方法水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面临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为科技成果在经济领域的有效推广和应用.高等学校是我国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源发地,担当着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源动力的重任.然而,我国当前高校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数量、质量、规模、速度和效率相对较低.结合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面临的问题,分析和研究促进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7.
    科技社团是应对全球化风险的关键力量,也是国家治理与创新体系的重要构成,国内相关研究在经历四十余年发展后已经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亟待梳理和归纳。文章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法,从期刊载体、作者机构、研究对象、研究类型、研究内容、理论基础六个方面展现国内科技社团研究现状,结果显示现阶段国内科技社团研究呈现出广而分散的特点,其根本原因则在于研究领域内在核心散乱。为了理顺和整合研究领域的研究内容,文章提出“概念-要素-理论”模型,强调科技社团作为组织的本质属性,以结构、功能、能力、绩效四个关键要素为抓手,深度融合组织理论、治理理论、创新理论。文章指出未来科技社团研究应从三方面着力,包括发挥研究机构和高校的理论优势、加强高质量专业期刊支持、总结实践工作经验和最佳实践。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之初,科技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议题得到国家的重视。1957年,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的成立标志着科技史学科在中国的建制化及研究队伍的职业化。在整理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科技史学者主要开展学科史和专题史的研究。1978年以来,科技史学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和高校研究单元陆续成立,多种学术期刊问世,国内外学术交流活跃,国际化进程加快。同时,研究工作从古代延伸到近现代,从中国扩展到世界,不断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近年来,高校的科技史学科在不断调整,带来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9.
李宁 《科研管理》2019,40(1):1-11
本文利用Scopus数据库收录的1996-2015年科研论文数据分析中国科研产出的学科分布。通过回归分析和差异分析,着重研究中国科研产出学科分布的历史演化特征,并探讨其成因机制。研究发现,在科研产出的学科分布方面,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学科间失衡严重。历史演化分析表明中国的科学分布逐渐与世界水平趋同,但尚未达到主流科技大国的均衡水平。本文从历史事件、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制度安排、文化因素等方面分析了上述特征的成因机制,特别强调路径依赖的主要作用,并探讨了相关的科技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2000-2019年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2661名高层次科技人才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这一高端人才群体从出生地、教育地到成就地的流动轨迹总结出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城市群的科技人才流动模式。研究发现: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的科技人才流动分别呈现为“单核吸引”、“自产自销”和“创新吸引”模式。三个区域的科技人才均存在程度不一的在地化流动现象,区域内部人才流动不平衡、不通畅。为实现各区域人才的一体化发展,本文建议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将科技人才流动模式分别转变为“单核辐射”、“内循环”和“合力吸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