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姜夔南宋著名词人,才华出众,以词名世,备受时人推崇。他抱有"致君尧舜"的信念,但却命途多舛,最终未能显达仕途。经历坎坷,一生徙转江湖,年轻时结识合肥女子,两人一见钟情,但也是聚少离多,中年之时无奈分离,至死未能相见,以致留给词人无尽之悲。词人外表的放旷、潇洒,根本无法掩饰内心那种失落所引起的痛苦,这种痛苦愈演愈烈,以至终老也未能释怀,而这些都在合肥情词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也由此看出姜夔是个对感情深挚专一的至情至性之人。  相似文献   

2.
<正> 词人姜夔虽不是南宋政治显要,也不是文坛巨子,但其词自成一家,影响深远,而被誉为“格律”词派代表,一向为词学研究者所重视。姜夔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浪迹江湖。曾寓居、往返于合肥及江淮间。在他的七、八十首词作中,有三分之一左右与合肥有关。词人似与合肥结下了不解之缘、合肥成就了词人的创作业绩,是他创作生涯中一个很值得纪念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南宋词人姜夔,青年时期为谋求出路,往来江淮十余年,五次寓居合肥。赤阑桥,是姜夔与合肥结下不解之缘的一个重要地名。宋光宗绍熙初年姜夔第三次寓居合肥时填写了四首词作,在《淡黄柳》词序中,姜夔提到他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五年后,姜夔在七绝组诗《送范仲讷往合肥》(其二)中写道:"我家曾住赤阑桥"。由此对姜夔寓居赤阑桥,邂逅合肥女子,两人从相识相知到结为知音的缘由,作粗略地考证。  相似文献   

4.
王之荣 《学语文》2007,(4):3-33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姜夔一生填写了不少与合肥有关的诗词,其中《淡黄柳·空城晓角》(见卷首)是词人在合肥抒发客中情怀之作。以下,我们便从词人的创作心态、艺术表现手法以及此词在词史上的模式意义等方面予以分析,以改变历来在这首  相似文献   

5.
姜夔是南宋著名词人,诗词兼擅,《白石道人诗说》是姜夔诗歌创作的经验总结,也体现了他的艺术理想和追求。姜夔以其诗学观为指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高超的艺术成就,同时也有若干不足。把握姜夔诗学观及其对词创作产生的多重影响,有助于深入理解姜夔词的艺术特色及其词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高洁清雅的"荷"是中国历代词人喜于吟咏的对象。在姜夔笔下也不乏红莲、秋荷等"荷"意象,数量虽不及其咏梅词,但姜夔笔下的"荷"意象自有其清雅而衰颓的独特风韵,表现了词人身世飘零之感、人生迟暮之悲、离愁怀人之苦,饱含了词人丰富的人生体味,具有独特的情感意蕴。  相似文献   

7.
高冉 《文教资料》2008,(25):7-9
姜派乃南宋词坛风格宗尚姜夔词风的一个流派,在南宋词坛影响极大,但历来对姜派词人的构成却颇有争议.本文通过探讨历代论家有关姜派词人的评判.确定该代表词人为姜夔、张炎、王沂孙和周密.  相似文献   

8.
词人姜夔作为布衣寒士,身世漂泊。其词中隐含了飘零怀归之情:一方面悲戚的飘零之感导致词人的怀归之情。另外一方面,乡愁和恋情成为词人怀归之情的载体。同时叉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共通的寒士之悲,这种情感脉络影响了姜夔词的创作。  相似文献   

9.
姜夔是南宋著名词人 ,诗词兼擅 ,《白石道人诗说》是姜夔诗歌创作的经验总结 ,也体现了他的艺术理想和追求。姜夔以其诗学观为指导 ,在词的创作上取得高超的艺术成就 ,同时也带来若干不足。把握姜夔诗学观及其对词创作产生的多重影响 ,有助于深入理解姜夔词的艺术特色及其词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杏花天影》是我国宋代词人姜夔词调音乐的代表作之一。以姜夔创作该曲的历史背景为基础,运用音乐学分析的方法,发现其将文学与音乐进行高度融合,表现了姜夔写作之时的真情实感。该作品也反映了中西方普遍存在的悲美意境。  相似文献   

11.
南宋末年,词坛上出现了姜夔、史达祖、吴文英、周密、王沂孙、张炎等词人,他们或体验国难之艰辛,或咀嚼亡国之痛苦,因此,在他们的笔下不乏忧国伤时之作。但在这些作品中,既没有辛派词人的壮语豪辞,也听不到凄苦不堪的亡国之音。而是承骚雅传统,运用象征的手法,含而不露地表现自己的悲苦,把现实的感受和词的柔婉精致的特质结合起来,故这些词人被人们称为南宋风  相似文献   

12.
词是一种形式较为固定的体,在其内部结构中,过片充当着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姜夔作为南宋名词人,向来以清空峭拔、幽寂冷峻的风格称,但其词结构方面的特点很少有人注意,而从姜夔词的过片在整体结构中的功能(如过渡、照应功能)来看,他的词作在结构处理上已经非常成熟了。  相似文献   

13.
<正>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词人,在文学史上具有杰出的地位,浙西派词人奉他为宋词中第一作家,比为"词中老杜"。他的词格律严密,题材广泛,以空灵含蓄著称。著名学者王国维却认为姜夔算不上一流词人,在他的文学批评著作《人间词话》中,对姜夔的词作多有批评。王国维认为,姜夔胜在"格韵高绝",甚至认为"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可惜的是,他"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  相似文献   

14.
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创作了一部分寿词,属于俗词的范围。姜夔通过炼字和典故的运用,追求意境和语言的雅化,用俗体写雅趣,化俗为雅,以期达到“雅”的目的,但是仍然不能摆脱俗词题材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宋末元初,周密、王沂孙、张炎等成为受姜夔词影响最大而又成就较高的一批南宋遗民词人。共同的人格追求、相似的人生际遇使这些南宋遗民词人非常尊崇姜夔,把他的创作奉为唯一典范。以这些南宋遗民词人为主形成的宋末元初词坛最具影响力的"姜张词派",开启和推动了元代词坛"复雅"风气的形成,其影响直至元代中期被誉为"一代正声"的张翥等人的创作,这是姜夔词传播与接受的第一次高潮。  相似文献   

16.
南宋词人姜夔的词在清代的命运可谓非比寻常,先由浙西词派的推尊,形成"家白石而户玉田"的盛况,而后的常州词派则对其大加贬斥.郑文焯是常州词派后期"变革型"的一位词人,他变革的其中一点就是学习姜夔的词.其词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艺术特色,均可见对姜夔词的接受之迹.  相似文献   

17.
姜夔是南宋词人的代表,其词题材广泛,涉及感时抒怀、咏物记游、交游酬赠等,但关于姜夔词中的爱国情怀却始终存在一定争议。近现代以来,姜夔的爱国之思、淑世情怀已经逐渐被专家和读者认可,然而关于其爱国词作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拟从姜夔爱国词的艺术手法、章法结构、创作意图三个方面,分析其爱国情怀之所以含蓄隐晦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马树超 《课外阅读》2010,(7):120-121
人们一提起历史上的风流才子往往首先想到唐伯虎,殊不知杜牧与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是南宋词人姜夔在《杨州慢》中写杜牧的词句,词人借此展示未遭兵燹时扬州的魅力,使扬州在繁华中多了浪漫情怀,人因城而有名,城因人而扬名,在南宋词人姜夔的眼中杜牧就是一位风流才子。  相似文献   

19.
宋词婉约派词风总的发展倾向是由俗到雅,柳永,周邦彦,姜夔三位大词人分别以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了一代词风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初程"解     
姜夔的词《扬州慢》中“解鞍少驻初程”的“初程”,教材上释为“开头的一段路程”(见人教社版高语第六册第151页),这是颇令人费解的。所谓“开头的一段路程”,是指距旅程出发地不远的地方。查史料可知,词人出生于江西波阳县,自幼随父宦居汉阳。父死,依姐姐居住,少年时代便在汉阳度过。成年后,为寻求出路,曾出游过湖州、杭州、苏州、金陵、合肥等地,也曾旅食江淮一带。写这首词时正是词人离开汉阳第一次到扬州游历(公元1176年,时年22岁),故扬州并不是此次游历的起始段,恰恰倒是接近于终程地,把“初程”解作“开头的一段路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