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的大学出版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1899年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设立译书院,1902年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设立编书处,标志着中国大学出版的诞生.由于他们成立后只出版了少量的出版物,因而在出版界未形成影响.  相似文献   

2.
南洋公学译书院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大学翻译出版社,短短五年多的时间里在图书翻译出版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译书范围广、品种多,特色鲜明,并明确提出了“先章程而后议论”“审流别而定宗旨”“正文字以一耳目”“选课本以便教育”的翻译出版原则.译书院的翻译出版活动解决了南洋公学教学中教材匮乏的问题,为国家的“兴学”和“变法自强”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我国版权保护和版权贸易活动的先河.  相似文献   

3.
认识和了解中国大学出版产业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对于分析目前中国大学出版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十分必要。1中国大学出版业发展的阶段划分中国大学出版社发展状况与中国出版业发展起伏休戚相关,紧密相连。我国大学出版社的发  相似文献   

4.
2003年大学版协工作的要点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推进大学出版社的结构调整、管理体制改革和市场营销创新,加快发展大学出版产业。一、组织各社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学习领会十六大报告,配合教育部社政司出版管理处组织一两次研讨会,加快大学出版社的改革和发展。二、大学版协组织的工作研讨会:(1)3—4月,组织召开大学出版社财务工作研讨会,研讨企业所得税调整后大学出版社改进财务会计管理的问题。(2)4月,组织召开代办站工作会议。(3)5月,组织大学出版社办公室主任研讨会和大学出版社出版部主任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引言 中国的大学出版社(这里指在中国大陆的大学出版社)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1899年成立的南洋公学译书院仅存在4年就停办了,随后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前身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和编书处成立,1917年北京大学设立出版处.他们都翻译和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图书.  相似文献   

6.
一最近,友人王中秀先生见北京瀚海2005年春拍图录中一封张元济书札手迹,①知我关心张元济与商务印书馆史料,于是剪下寄我。这封轶札不仅揭示了一段尘封百年的重要史实,而且可以纠正张元济入主商务编译所年份的一种传统说法,弥足珍贵。原札写于红纸信笺,全文如下:星海老前辈大人阁下:敬肃者,昨奉皓电,敬译诵悉。公与午帅雅意殷拳,元济何敢再三坚执。惟自客岁辞退南洋公学译书院后,复为友人招办编译之事,近已启馆,未便擅离。异日遇有机缘,定当抠衣晋谒,方命之罪,幸乞鉴原。顷由赵竹翁处交到午帅赐电一纸,除迳覆外,并祈婉达下悃为荷。肃此奉覆,…  相似文献   

7.
本专栏的开设,为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首倡,但决非为其独占。有兴趣者尽可来此公共领域发声练音。只要实事求是,尽可来此解放思想——解放中国出版改革30年的思想,解放中国出版学30年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举国上下人心大振,各条战线纷纷筹划如何尽快开创新的局面.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党和国家即向科技界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令,作为科技  相似文献   

9.
改制后的大学出版社应该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出版特点,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坚持大学出版学术教育专业出版宗旨道路,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我国大学出版社既不放弃学术出版的使命又能在国际国内出版市场竞争和发展中彰显活力的和谐互动的独特出版形态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2008年8月14日,“转制背景下大学出版社发展研讨会”在新落成的上海交大出版社大礼堂隆重召开。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中国大学版协、上海交大的领导,广西师大、复旦大学等高校出版社社长及来自北大、清华、上海交大、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的学者,京沪相关新闻媒体记者等六十余人参加了会议。研讨会由上海交大出版社社长韩建民、总编辑张天蔚主持。  相似文献   

11.
10月25日,中国版协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20届全国科技出版社社长总编年会在京召开,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阎晓宏,中宣部出版局局长陶骅,原新闻出版署署长宋木文、于友先,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桂晓风等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2.
10月25日,中国版协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20届全国科技出版社社长总编年会在京召开,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阎晓宏,中宣部出版局局长陶骅,原新闻出版署署长宋木文、于友先,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桂晓风等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3.
《张元济全集》(十卷本)出版前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版史料》2007,(4):80-81
张元济先生(1867~1959年),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清政府刑部贵州司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职。维新运动期间,在北京创办通艺学堂,传授新学,并受到光绪皇帝召见。变法失败,被革职,到上海任南洋公学译书院主事,主持出版严复译《原富》等一批学术名著和教学用书。在此期间,曾兼任公学代总理职。  相似文献   

14.
出版自由     
《现代出版》2013,(3):40-40
根据中国学界对出版自由的理解,出版自由是指公民(包括政府机构)既可以依法设立和管理出版社,也可以通过公开发行的出版物,包括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自由地表达自己对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的见解和看法。出版自由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著作自由,即公民有权自由地在出版物上发表作品;二是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而设立与管理媒体机构,即报社、期刊社、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和电子出版社的设立与管理。  相似文献   

15.
刘松  夏登山 《出版科学》2022,(4):99-105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自20世纪初就开始出版中国图书,目前已出版中国系列图书48种,累计多达987部,是西方出版中国图书门类最全、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出版机构。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传播效果五个维度考察百年来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中国文化出版和传播经验,希冀对提升我国国际出版竞争力,推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6.
王平 《湖北档案》2015,(2):41-42
周小燕,享誉海内外的中国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其实周小燕还有一个很著名的的父亲,他就是民国时期的银行家和实业家周苍柏。周苍柏与武汉东湖"海光农圃"的旧事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更鲜有人会把"海光农圃"和现在的"东湖风景区"联系在一起。周苍柏1888年出生于武汉工商世家,祖上经营的周恒顺机器厂是清末民初湖北最大的一家民营机器厂。周苍柏受家庭熏淘从小有志于实业救国,在家乡武昌文华书院肄业后,进入上海南洋公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学习,毕业后赴美国纽约大学经济系自费留学,攻  相似文献   

17.
张杰 《现代出版》2008,(3):37-40
在迎接上海交通大学112周年校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成立25周年之际,上海交通大学召开学术出版基金工作会议,张杰校长在会议上发表了演讲,阐述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定位、功能与发展方向。这是一篇值得大学出版人关注的讲话,文章进出时略有删改。  相似文献   

18.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出版机构——19世纪末成立的南洋公学译书院,其设立之初便确立了"为成才之助"、"周知四国之为"的办社目标。发展到现在,该社依然认为,出版要积极融入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发挥出版的精神和知识力量,为国家的重大科技专项服务。  相似文献   

19.
柳和城  刘承 《出版史料》2009,(1):110-120
穆湘瑶(杼斋)、穆湘碉(藕初)兄弟是民国时期上海著名实业家。穆杼斋早年就读于南洋公学特班,与黄炎培、李叔同等同学;穆藕初则从花行学徒靠自学考入江海关任职员,1909年赴美留学。他们1903年时出版过两本译著:《近世之怪杰》和《苏格兰独立志》,上海通社《通社丛书》中两种。200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穆藕初先生年谱》(穆家修、柳和城、穆伟杰编著)已著录。通社是一个怎样的出版机构?《通社丛书》究竟出了多少种?引起了我们探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11月25日,“放歌30年——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据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刘伯根介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以“放歌30年”为主题,出版了系列图书、开展了系列出版活动、推出了系列报道,构建以图书出版为核心,以活动策划为支撑、以新闻报道为延伸的舆论宣传网络,反映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