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异地办学模式的含义及缘起,概括了当前区域间高等教育发展失衡的现状,阐述了异地办学对区域间高等教育发展失衡问题治理的重要意义;从协调区域间高等教育动态均衡发展需求出发,探讨基于异地办学进行问题治理的可行性;针对当前区域间高等教育发展失衡的问题,探讨创新高等教育多元发展的体制机制;提出基于异地办学模式的区域间高等教育发展失衡问题的治理新思路,探索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动态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区域高等教育与经济非均衡发展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1995-2004年中国区域高等教育、经济差距以及相关性进行研究,认为区域间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是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逐步缩小区域间高等教育差距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我国高等教育实行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管理,以省级管理为主的体制始于1994年,之后,1999年开始的大规模扩招,使得高等教育形成了快速、发展的态势。但在这一大背景下,由于区域间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政府财政支持能力、城乡居…  相似文献   

3.
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失衡及其解决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现行财政和高等教育投资体制,使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出现了失衡的态势。遏止不断扩大的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差距,在于缩小区域间政府投资高等教育的财力差异,其途径是建构高等教育补助金制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政策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教育均衡不仅是社会理想的承载,更是社会责任的担当。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出极不均衡的态势,其中区域间的不均衡表现得最为明显,造成的影响也最为广泛。高等教育的区域不均衡不仅促使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发展,而且造成了不同区域间公民的非平等受教育权,损害教育公平。因此,未来高等教育发展应采取恰当的财政投资政策、税收政策和转移支付政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Hicks—Moorsteen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对我国31个省份高等教育效率和生产率的变化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8-2013年全国高等教育整体全要素生产率较高,均值为0.8146,年均增长率为1.29%,技术进步指数是我国高等教育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东中西部TFP值分别为0.8605、0.8167和0.7611,呈阶梯式下降,区域性差异明显。因此,为提高高等教育的公平和效率,应加大各地区间的协同效应,加大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弱势省份资源投入,促进区域间的合作和交流,改善区域间发展的不均衡。  相似文献   

6.
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差异及其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存在差异是一种必然现象.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区域间的发展差异比较突出,区域问发展不公平变得十分明显.本文认为,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存在差异既有利也有弊,只有兴利除弊,才能保证高等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分析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是一个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反映到高等教育上也呈现出区域间的非均衡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区域化也就成为题中之义。从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分析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化 ,将有利于二者的相互促进 ,形成个性化发展特色  相似文献   

8.
区域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特点及战略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的高等教育发展规模,高校师资水平、经费、办学效益等的比较,可以得知:三大区域间的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非均衡性,而且与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也存在着非均衡性.而适应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区域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Malmquist生产率法测算了我国30个省份1997-2008年间高等教育的投入-产出效率,结果表明加入WTO后,我国高等教育效率获得了提升,但是高等教育在东、中、西三大区域间发展失衡.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以及协调三大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整合教育资源成为今后高教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改善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公平,要大力推进经济建设,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要完善高教政策,缩小区域间高等教育差距,促进教育机会公平;要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为弱势人群提供公平的高等教育机会;要加大教育的立法和执法力度,根除不规范办学行为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农村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从当前中西部地区农村教育的现况来看,仍存在诸多因素阻碍着农村教育的深入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中西部地区农村教育发展中的阻碍因素,提出了加快农村教育深入发展的建议性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高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实现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具有战略性意义,同时也将对社会民众自身生命个性化的实现产生积极影响。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解决我国高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应对之策是:健全劳动力市场,保障家庭投资高中教育的预期收益;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为我国高中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明确的法律保障;抓住国家“万商西进”发展机遇,创造条件吸引东部投资参与我国中西部高中教育事业;有限让渡教育权力,允许外资进入我国高中教育服务市场。  相似文献   

13.
香港学前教育机构包括幼儿中一譬和幼稚圆,均为私立机构,在性质上与国内中西部小城镇民办幼儿教育相同。香港学前教育在其曲折的发展历程中给子中西部小城镇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许多重要的启示,主要表现在对于学前教育分类管理、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册强学前教育的师资培训、深化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之间的密切合作以荻政府和社会团体资助学前教育的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办好教育,教师是关键。为提高中西部地区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于2010年启动了"国培计划——中西部地区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国培的实施要从组织管理、培训师资、培训成效、培训模式、后续跟踪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对某高校2015-2018年"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数据的分析发现,来自不同地域大学生的发展水平四年间差异显著并与生源地经济水平显著相关,尽管四年间中西部地区生源学生与东部地区生源学生的差距不断缩小;大学生发展水平受个体人口学因素、家庭背景因素和生源地教育经济条件影响,其中家庭背景因素的影响最大。生源地区教育经济条件的影响持续整个大学阶段且时空异质性显著,其中人均GDP因素的影响东强西弱,平均受教育年限因素的影响西强东弱,人均教育经费因素的影响西强东弱、南强北弱。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目前我国东西部地区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的表现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高等教育经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施政府区域补偿政策、构建西部地区高校吸引人才的环境、调整西部地区高校专业设置等对策,以实现我国东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内涵式发展是高等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应有之义,而“双一流”建设是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路径。本文考察“双一流”建设前后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进特征及区域发展异质性。研究发现:(1)“双一流”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效果较明显,其中服务社会子系统贡献最大,但内涵式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发展不充分现象犹存;(2)“双一流”建设并未有效缓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区域失衡问题,东部内部、东-西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程度尤为突出,区域间不平衡是主要成因;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分布均存在东强中西弱的“撕裂现象”。鉴于此,应分类推进“双一流”高校的内涵式发展;引导高教资源流向中西部;优化“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体系,引导高校主动服务国家需求、争创世界一流。  相似文献   

18.
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中西部农村地区教育相对落后是制约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公平的主要瓶颈.作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分布的重要载体,大型公益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具备学生自主学习、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优秀教师公开课示范和在线答疑等功能.当前,良好的软硬件设施、迅猛发展的开放式网络课程及在线教育平台,为大型公益在线学习平台建设提供了现实条件.而大型公益在线学习平台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决定了其建设、运营和维护等需要政府大力支持.因此,从助推教育公平视角,政府应大力支持和资助大型公益在线学习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9.
孔子“启发式教学”与苏格拉底“产婆术”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的启发教学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中西启发教学的两大源头,这两种教学方法对东西方教育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研究两者的异同,对今天进行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及启示。  相似文献   

20.
比较各地方《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的教育事业发展量化指标值,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地方版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于国家版规划纲要具有充分的支撑力,除个别指标的个别地区外,2020年各省(市、区)都能按时完成国家相应的发展任务,但是一些地区的规划目标值偏高,实施的任务艰巨,对于教育发展薄弱地区急需政府给予其适当的资源、经费、政策等倾斜;其次,区域间基础教育差距将逐步缩小,但仍呈现东强中西弱的特征,尤其是高等教育,极化现象将进一步加剧;再次,学生人数将减少也是需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