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与诗歌创作实践密切结合的余光中现代诗学 ,反对狭隘单一 ,弃绝趋时媚俗 ,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特征 ;但又不同于古典诗学、浪漫主义诗学和现代主义诗学 ,并超越“五四”后新诗的多种既定模式 ,主张生命与“庞大而沉重的现实全部”相碰撞 ,在时间中燃烧 ,在“火浴”中蜕变 ,回到古典而又不同于古典 ,从而创建“中国化的现代诗”的诗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论作品之丰富、思想之深广、技巧之超卓、风格之多变、影响之深远,余光中无疑是当代诗坛成就最大者之一.他是中国当代大诗人之一.  相似文献   

3.
徐芳 《考试周刊》2009,(29):25-27
余光中先生以诗和散文成名。然而他学贯中西,在文学翻译领域也颇有建树。不仅译介了大量英美文学作品.同时还发展成一套自己的译论。本文以他关于翻译与创作关系的论述为主线.阐述其主要译学思想,并通过分析他翻译的英美诗歌。看其翻译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及体现,以及对于后进译者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诗学如同中国现代诗歌艺术本身一样,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但是,相对于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古典诗学与西方诗学而言,百年不过是短暂一瞬,因此,今天承认这一诗学体系尚有若干不够成熟甚至粗糙简陋之处,也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重要的在于,我们能否对这些影响中国诗学理论成熟的因素有一个清醒而自觉的把握,从而逐渐在简陋的现状中成长壮大起来,并最终完善我们自己的诗学思想。中国现代诗学建设必须克服三大难题:  相似文献   

5.
徐珂 《文教资料》2007,(34):98-100
纵观余光中诗学的发展,他的诗学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而他成熟的新古典主义诗学是以传统和现代的互动关系为核心,把"现代诗"从一个单纯的为学概念发展成一个内涵丰富的诗学范畴。本文着重从余光中的个人遭遇、所处环境以其诗观的文学艺术渊源是构成"新"与"古典"的双边关系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6.
本期“中国现代诗学学科建设笔谈”发表四篇论文,分别对现代汉语诗歌与现代汉语诗学、现代诗学的三维结构、现代诗学的内涵和古今诗学对话发表了作者的真知灼见。作者都是专门研究现代诗学或现当代文学的学者,不少思考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郑菡 《现代语文》2007,(1):66-67
在古典和五四的传统影响下,余光中诗歌着力表现出东方的音乐美。这主要表现在音韵和节奏两个方面,并且通过诗歌音乐的表达,更加突出地表现了情绪与主题,使得诗歌审美性大大加强。  相似文献   

8.
诗歌结构对于诗歌表意有着重要的作用。余光中诗歌在多个方面进行尝试和实践,自由体结构、民歌体结构、三联句结构和欧化句式结构,共同构成他诗美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论作品之丰富、思想之深广、技巧之超卓、风格之多变、影响之深远,余光中无疑是成就最大者之一。要选择中国当代大诗人的话,他是一个呼声极高的候选人。  相似文献   

10.
余光中的历史问题,主要是指1977年发表围攻乡土文学的杂文《狼来了》,及向台湾当局检举陈映真为共产主义信徒的问题。其主要论敌在台湾有陈鼓应、陈映真、高准,香港有《盘古》杂志,大陆有赵稀方等人。台湾政治的复杂迂回,使得很多问题不能简单下结论。在台湾,过去反共很激烈,现在因为憎恶台独,把希望寄托在祖国,因而态度一变而为亲近大陆,这样的人不在少数。这种吊诡的现象,粗看颇难理解,细想却很自然。对于台湾文坛过去的恩恩怨怨,不必看得过分严重。  相似文献   

11.
九叶派诗学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的有益成分,吸收了现实主义诗学中的合理成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学观念--艺术本位、内在现实主义、智性化和戏剧化.它修正了新诗发展中的种种偏颇,对中国新诗诗学作了一次全面的综合与创新,在现代诗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的是余光中先生1957年和2010年翻译的《老人与海》的两个版本,挑选译本中诸多实例,通过对比分析重译本对原译本的改进,并结合余光中的翻译思想,探讨影响其重译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3.
余光中力图改变散文创作的固有模式,用新观念大气魄重铸散文之魂,以超越“五四”散文的强烈主体精神开启了中国散文的“重工业”时代。他的散文“重工业”说明确提出了现代散文发展的新目标。格局的宏阔性是他理想的“重工业”散文鲜明的形态特征,而品格的诗性是理想的“重工业”散文鲜明的内在特质。理解其散文“重工业”说的审美内涵,正可以从“扩大格局,加强感性”两个方面着眼。  相似文献   

14.
余光中在“文革”结束后不久就开始对“文革文学”进行评论和研究,其中对反映“文革”生活的“伤痕文学”代表作《班主任》的尖锐批评,发人之未发,其真知灼见表现了作者的评论勇气。对海外“文革文学”的评论,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信息,填补了海峡两岸“文革文学”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5.
意境论现代转化的历史是消解中国化的历史,它开启了以西方思想质料与话语规则创建诗学的现代之路。但是这条中国现代诗学之路未能完成,甚至迷失了方向。创建中国现代诗学需要重新回到现代问题,需要重启汉语诗学。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语:从本期起,我们开展“中国现代诗学学科建设笔谈”。我们对笔谈有较高的期望值,希望将要持续几期的笔谈能“谈”出一些有真知灼见的东西。中国现代诗学已经诞生近百年了。是时候了,需要回顾和科学地总结近百年积累的正面和负面的艺术经验,肯定应当肯定的,发扬应当发扬的,批评应当批评的,推掉应当推掉的;向伪诗学宣战,摆脱边缘化的尴尬处境,推动当下中国新诗的振衰起弊。这是现实提出的问题,时代提供的条件,诗界普遍的希望,历史赋予的使命。对新诗的“新”和自由诗的“自由”,切忌误读。任何艺术都是有“规矩”的。这既是局限,又正是特殊魅力之所在。现代诗学的规范是新诗规范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余光中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中国文化典律的影子,虽然是新诗,没有明显的格式规范,而且主题博大,但余诗并未因此而失去中国诗的精神与潜在的韵律,原因应是诗人能够在作品中与文化及传统主题连结,处处唤起典律的回忆.而今日现代诗却面临着两大困扰:格律的消失与主题的扩大.前者导致现代白话新诗无章无法,无从建立标尺,无论句法或段落均大幅度自由解放,在散文诗诞生后,更彻底磨灭了诗与散文的可能区隔,何者为诗、何者为文已难分晓.英文本是拼音语言,文字本身有潜在音律及抑扬顿挫的本质,虽同是字母,却能辨别诗与散文,白话中文无此一本质,在去掉格律后即无法区分诗与散文,充其量只能有诗的意境.主题扩大后,诗的国界更是无限,雅俗同聚一堂,这容或是大势所趋,却造成一些让人摇头叹息的作品.这两大因素使得现代白话诗的领域博大如宇宙,却谋杀了传统诗歌的美,也毁灭了文化的传承.这些负面的影响,在一般诗人的作品中都可能产生,而余光中却能从中蜕变而蝾化,为现代诗竖立新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李颖 《海外英语》2012,(7):135-136,146
自译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翻译现象,在自译过程中,译者、作者和读者的身份合而为一,产生的译作既具有其他翻译作品的共性,也显示了自译作品的特殊之处。通过对余光中诗歌自译进行剖析,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探讨其自译作品的特点,得出三点结论,即自译实践是译者翻译思想的具体体现,译者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译文的充分性,翻译策略较为灵活。  相似文献   

19.
“诗学”一词,源于亚里斯多德《诗学》,本是以古希腊戏剧艺术为对象,从创作论的角度来谈戏剧尤其是悲剧创作技术的一部理论著述,后来在西方引申为探讨所有文学艺术之基本特征和规律的理论,相当于今日高校通行的“文艺学”。1980年代以后,“诗学”之名始通过比较文学研究引入汉语知识界,有了“比较诗学”、“中国诗学”、“中国现代诗学”之名。故此,“中国现代诗学”的命名,包含着如下知识学假定:亚氏从创作论的角度出发,以古希腊戏剧为经验对象而获得的结论,具有超越具体的艺术门类和思想范式的普世性。  相似文献   

20.
余光中的诗融会了西方现代文化的灵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 ,在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之间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现代主义诗歌的创作道路 ,具有鲜明特征。在内容上 ,表现出强烈的“中国情结”和“乡愁母题”特征 ,体现出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和坦诚的人生情怀。在艺术上 ,将西方现代诗艺与中国传统诗歌精神相融合 ,一方面受西方象征主义、存在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影响 ,另一方面借助于中国古代诗词传统的联想、象征手法和结构的优点 ,在表现现代人自身的主体意识方面有很大的突破。他的诗构思巧妙、想象丰富、追求诗的整齐 ,讲究诗的和谐 ,强调诗的节奏韵律 ,创造了与中国语言文字特点相结合的民族化的诗歌艺术美 ,赋予了现代新诗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