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辅导员》2006,(Z1)
“我们采访了天下第一村华西村……”“我们采访的是国家级生态文明村……”“这是中国农家宾馆第一村的图片……” 2006年5月31日上午,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少年报小记者在北京市望京社区青年中心举行了“祖国发展我成长——中国少年报小记者采访新农村汇报会”。 4月初,全国少工委办公室、中国少年报社在全国开展了“中国少年报小记者采访新农村”活动,引导少年儿童以采访的方式,深入农民生活,了解农村变化, 憧憬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近两个月来,3万多名小记者走出校门,走进农村,在实践体验中增加了对国情的了锯.增讲了与农村小伙伴的感情。  相似文献   

2.
将嘴角上扬37度,脸上便会微微地泛起淡淡的笑容,就像是春日里的花朵,在暖阳下灿烂地绽放;又像清风下的流水,在山野间默默流淌;更像冬天的暖阳,照亮了每一方心田。  相似文献   

3.
碰到难题了:“如何写好新农村题材作文?” 近几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子日益加快,农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师要我们关注身边的农村生活,关心身边的农村变化,还要我们写写身边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4.
×××同学问:《社戏》中塑造的一群农村孩子,具有什么特点? 答:《社戏》成功地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留给读者印象最深的,是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写得最鲜明突出的是双喜,其次是阿发、桂生。这些农家孩子聪明伶俐,胆大心细。“我”看不成戏,只会“急得要哭”,而双喜就想出了好主意,并且敢于“写包票”,还能举出足以让“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的理由,终于使去赵庄看戏得以成行。  相似文献   

5.
在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两首诗词惊人相似地描绘了古今的农家乐:一首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另一首是现代诗人刘半农的诗歌《一个小农家的暮》。这两首诗歌都浅显易懂,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使人吟诵之后口有余香,农村优美的图景历历在目。小农家其乐融融、惬意纯真的田园生活,能使读者"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笔者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简要地赏析一下这两首诗词的异曲同工之妙。一、农家意味的自然风光农村风光宁静而祥和,历来为人们所向往,农家意味的自然风光充满着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6.
《社戏》这篇小说写的是“我”12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鲁迅先生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刻画一群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达了对农民朋友的尊敬、爱和向往。就其文笔来说,不仅写得字字珠玑,情趣盎然,而且风韵神致,俯拾皆是.特别是文中看似矛盾、普通的称谓,值得细细咀嚼。  相似文献   

7.
“农家书屋”工程是由政府统一规划、组织实施的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工程。赣市府发[2012]1号文件《关于印发赣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的通知》提出:“赣州市确定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成为全国第一批创建示范区中江西省唯一的城市,要求60%行政村建立农家书屋,藏书2000册以上。”赣州市拥有农业人口729万人,建设“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新农村“农家书屋”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农民文化建设开展,更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老街古韵     
春日的暖阳洋洋洒洒地把光投向那条刚刚被春雨洗礼的饱经沧桑的老街。老街老了,他像额头上刻着许多皱纹的老头儿,佝偻着身子,倚在墙角享受着这春日的暖阳,笑眯眯地看着路上的行人,他不再有年轻时的活力与朝气,他只是默默地看着,看着……  相似文献   

9.
本文归纳并论述了人物速写的多种途径及其长短,阐述了人物速写的形神关系,提出了“形似”、“以形写神”、“得意忘形”是人物速写实践中三个不同阶段的艺术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10.
梅汝璈     
《新作文》2006,(Z1)
1946年的3月,梅汝璈下榻于东京帝国饭店,在三室一厅的大客房里安安静静地读书。春日的暖阳,迈着小脚,悄悄地攀过阳台,爬进窗棂,俏皮地抚弄着他的面颊。他略带沧桑的脸庞上,写满荣誉和自豪;但胜利者的惬意,却  相似文献   

11.
农村天地广阔,山川田野,风土人情,农家生活,都是农村孩子写作的丰富素材。根据农村孩子生活的特点,引导他们写农村生活,是农村小学改进作文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近几年来,我校的作文教学在立足农村,引导学生写农村生活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收到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2.
路善全 《学语文》2004,(2):17-17
多年来,我一直以一种感受的方式去接触鲁迅及其作品。又一次翻开《故乡》,走近作家“所记忆的故乡”,一派宁静、祥和的乡土气息及民族生活景象扑面而来。这篇写于1921年初的农村题材小说,开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先河。小说中所描述的中国农村的普通人事及人物命运,与鲁迅其他农村  相似文献   

13.
遵义市“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益探索,其主要任务和目标与党中央明确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一致,“七个一”和“五通三改三建”的具体创建内容是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和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14.
<正> 学生为什么要作文?叶老说:“教学生作文,要端正学生对作文的认识。作文不是装饰品,不是生活的点缀,不能认为我现在作文了,就要说漂亮的话,在生活中人是非说不可的,作文无非是用笔来说话,这是生活的需要。”这番话是1982年张寿康《春日访叶老》一文中透露的。 叶老清楚地告诉我们:作文是人们的书面讲话。你嘴上说什么,再用文字写出来。你怎么说,就怎么写,这就是作文。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以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五大文化惠民”工程之一的农家书屋工程在全国全面推开。青海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把农家书屋建设列入十大惠民工程之一,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深入推进农家书屋建设,满足了农村居民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但在农家书屋使用中重建轻管、借阅率低、闲置率高等突出问题制约了其功能发挥,从“有”到“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以平安县农家书屋建设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作出的有益尝试为例,对青海省“农家书屋”建设及可持续利用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春日暖阳     
在阳春二三月的暖阳里有个闲人在此长睡,她不是醉翁,只是被春日暖阳晒醉了的若干生灵中的一员;她又像自醉的醉翁,暖阳不醉她人已先醉。  相似文献   

17.
一片黑色的阴云,突然遮住了春日的蓝天;一个凶残的恶魔,把灾难带给祥和的人间。“非典”!“非典”!一场史无前例的疫情,正在把中国考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正在把中华民族精神磨炼  相似文献   

18.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晚年遭受排斥,落职退居江西带湖时的作品。作品构思巧妙,运用白描的手法,摄取了美不胜收的带湖风光和独具田园乐趣的人物活动镜头,组合成江南农村的清秋风景画和劳动风俗画,体现出作者热爱清新秀丽、安静闲适的农村生活的情趣。全词不足50字,既不用夸张,也不用比喻,只用白描手法,便将一户农家的居住环境和一家老小五口的生活画面真实地描绘了出来,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上阕写“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两句,淡淡两笔,就勾画出农家和谐优美的生活环境:矮小的茅屋坐落在溪畔,绿茵茵的青草…  相似文献   

19.
建设农家书屋,是党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农家书屋的建设,存在突出的问题,如资源配置不完备、利用率较低等问题。以成都市农家书屋建设状况为例,从提高农家书屋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农家书屋的管理机制建设、整合农家书屋与学校资源等方面,探索如何延伸农家书屋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农民的终结”催生出了“乡村软治理”的学术命题.乡土文化日渐式微背景下的乡村软治理,在治理主体、法理基础、治理手段、治理对象、治理效果等方面都相对于传统乡村硬治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乡村软治理强调政府的“官治”与村民的“自治”相结合,在协商民主的平台上倡导多中心治理模式,重视农村合作组织等第三部门的“黏合剂”作用;政府权力从基层向上收缩,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下移”到农村社区;软法和软权力成为乡村软治理的法理基础;更多地采用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等“柔性”执法手段;治理的对象从有形的物、制度等向无形的“人心”转变;最终在农村实现党的领导、依法治村、村民当家做主的有机统一,将新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