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颖 《物理教师》2010,31(8):13-13,16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物理选修3—5第18章“原子结构”的第1节“电子的发现”中教材介绍了英国物理学家J.J.汤姆孙应用气体放电管发现电子的研究过程,教科书中以“思考与讨论”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汤姆孙如何确定阴极射线的带电性质和电子的比荷测定过程,但是对于实验中如何来确定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r,教科书只是用一句话带过“阴极射线的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可以通过.P,点的位置算出”,对于这句话,有些好学的学生课后问教师: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电子发现100周年,这个发现是关于阴极射线实质的长期争论所结出的硕果。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J·J·Thomson,1856~1940)为此做了大量精妙的实验,他是公认的当之无愧的“电子的发现者”。汤姆孙之所以获得成功,有许多主客观有利因素,X射线和塞曼效应的发现就是其中重要的两个因素。1X射线的发现对电子发现所起的重要作用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C.Rontgen,1845-1923)发现了X射线。这种射线具有使气体电离的本领,在它照射下气体具有了导电性。这一重要事实立即引起了汤姆孙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兴趣,以此为契机,他和…  相似文献   

3.
王金聚  徐海龙  何勇 《物理教师》2010,31(11):47-48
汤姆孙,英文名字为Thomson,早期曾译为汤姆森、汤姆逊、汤姆生等.现行高中物理教材涉及名为汤姆孙的科学家有3个,他们都是英国人,其中最早的一位就是热力学当中大名鼎鼎的开尔文.另外两位是一对父子,父亲发现了电子,儿子发现了电子通过金属箔的衍射现象,父子二人都分别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下面分别对这3位科学家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世纪之交人们发现电子的探索,阐明了汤姆孙(J·JThomson)发现电子的科学思想方法,评述了汤姆孙敢于变革旧传统思想的开拓精神。  相似文献   

5.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一个新的物理理论的产生,必须建立在新的实验基础之上;新的理论必须经过实验的检验,才能被公认;新的物理理论也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加以完善.100年以前,人们对阴极射线本质的实验研究导致了J·J·汤姆孙在1897年发现了电子.电于的发现,是实验方法促进物理学发展的很好例证.  相似文献   

6.
J.S.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强调通过科学家的发现过程学习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这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当前,具有特殊的价值。如何对现成的科学史资料进行适当的再编制,以适应我国当前的教学实际,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发现教学法”,这是一个值得积极实践和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石磊 《中学物理》2011,(10):20-21
所谓教材“未定点”,指的是教材编者表述内容时基于篇幅所限而形成的表述残缺、隐蔽、中断的部分.高中物理教材中的“未定点”存在于新知识发生的过程中而影响着学生对结论的理解.如何实现由“未定”到“确定”的转变,是教学中不容忽视的知识问题,也是教学方法选择中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分析伽达默尔“对话式”文本理解观可以发现,他所倡导...  相似文献   

8.
考点一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冲刺点金:知道汤姆孙发现电子,掌握测量电子比荷的方法:知道α粒子实验及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重点应掌握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电子的比荷的方法,任何电荷只能是e的整数倍;会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  相似文献   

9.
电子档案袋(E—portfolio),是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记录在数据库中,通过积累、整理与整合。构建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学习档案,系统地展现学生的学习过程。调查发现,对电子档案袋的研究过分关注其评价功能和工具效用.还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基于“电子档案袋”大学英语在线学习管理系统的整体设计、功能特点.是对“电子档案袋”的深层内涵及其功能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0.
邹小燕 《考试周刊》2009,(28):180-180
“探究性学习”的倡导者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J.J.Schwab)教授在1961年哈佛大学举行的纪念演讲会上作了题为《作为探究的科学教学》(Teaching of Sconce as Equiry)的报告.提出了与发现法相似.但更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Equiry Learning)法。他强调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过程。认为探究性学习过程和方法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进一步指出,教师的新技术和习惯,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教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探究式学习是美国科学家施瓦布教授(J.J.Schwab)提出并倡导的一种学习方法。施瓦布教授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应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探究式学习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的综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四个同科电子形成的光谱项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提出四个同科电子体系在L—S耦合中确定光谱项的“删除法则”,并加以证明.利用“删除法则”可以很方便地求出四个同科电子所形成的光谱项.  相似文献   

13.
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课程,是课程思政落地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以“电子的发现”为例,详细阐述通过对“原子与原子核”单元的分析建立单元认知结构体系,结合初中课标和教材,挖掘电子的发现过程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而确定课时目标.通过深度融合课程思政理念,以期为在教育教学中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杨榕楠 《物理教师》2009,30(2):29-30
新课程人教版物理选修3—5“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一节中有这样一段话:“由不同元素对α粒子散射的实验数据可以确定各种元素原子核的电荷Q.又由于原子是电中性的,可以推算出原子内含有的电子数。”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遇到了喜欢刨根问底的学生对这段话提出了疑问,科学家是如何根据α粒子散射的实验数据确定原子核的电荷的?这确实是一个不易回答的问题,本文试对此作一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高考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比较典型的题型有求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或质量比,计算参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量,确定反应前后某一元素的价态变化等.解题的关键是依据“得失电子守恒法”列出守恒关系式求解.所谓“得失电子守恒法”是指在化学反应中,氧化剂获得的电子总数必然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  相似文献   

16.
“探究学习”的倡导者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J.J.Schwab,1909~)教授,他强调学生学习方法与过程,认为探究式过程和方法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进一步指出,教师的新技术和习惯,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教授学习的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为了提高民族素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数学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知识,  相似文献   

17.
视野     
如何治理IT“地沟油”:电子垃圾 随着电子垃圾越来越多.电子垃圾回收产业也应运而生.电子垃圾中有许多有用资源.在矿产资源不断枯竭的大趋势下.电子垃圾被认为是担当“未来矿产”的重要资源。如铜、铝、铁及各种稀贵金属、玻璃和塑料等.通过再生途径获得的成本都大大低于直接从矿石、原材料等冶炼加工的成本。而且节约能源。目前.美国的电子垃圾处理企业一般年利润可达到2500万-30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18.
J.S .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 ,强调通过科学家的发现过程学习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 ,这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当前 ,具有特殊的价值。如何对现成的科学史资料进行适当的再编制 ,以适应我国当前的教学实际 ,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发现教学法” ,这是一个值得积极实践和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突出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合作、探究.顺应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它的本质在于改变传统的以“接受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提倡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开放性,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共同确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如何把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引入美术教学当中.以切实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学》重视系统知识的教学,强调课堂教学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美国教育家杜威(J.Dewey)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书中主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和“从做中学”的学说。美国教育家布鲁纳(J.S Bruner)特别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发现学习”(Iaerning by discove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