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历数学知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获得深刻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数学教学中还原知识形成过程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它是为了提高学习效果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不能为了方法的完善而忽视最终目标的实现.因此,还原知识形成过程也要因课而异,把握好"度",不能喧宾夺主.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再认识、再创造过程,可激发学习热情,深刻认识与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但数学教学中还原知识形成过程不是教学目标,而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还原知识形成过程要因课而异,把握好“度”,不能喧宾夺主。  相似文献   

3.
地理新课程的实施依赖于地理教学过程。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不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作为最终目标,而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作为最终目标。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过去的传统教学,树立新的教学观。为了让地理教师更直观全面地了解新的教学方法,笔者对各种新教法作出了初步的评述。  相似文献   

4.
地理新课程的实施依赖于地理教学过程.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不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作为最终目标,而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作为最终目标.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过去的传统教学,树立新的教学观.为了让地理教师更直观全面地了解新的教学方法,笔者对各种新教法作出了初步的评述.  相似文献   

5.
林秀乐 《考试周刊》2011,(20):146-147
自学能力是指能独立获取知识、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让学生明白在学校不仅要学习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学会怎样学习。教师教学生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不教",而让学生能独立学习。本文通过六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6.
"教师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高度概括地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学生单靠老师传授的知识,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趋势,提高学生数学自学能力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知识发生过程教学即揭示知识的来龙去脉,还原知识生产的原始背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知识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目前,大学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式弥漫课堂.在生物教学中进行知识发生过程教学的内涵是:让学生追溯生物学定律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亲历生物学概念的建立过程;让学生体验生物学实验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8.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任何知识都有它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在教学中,如果压缩掉这个过程,就知识教知识,那么学生只能得到零散的、孤立的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能是知识的简单积累,而不能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得到扩充和改造.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不应是"结果"的教学,而更应是"过程"的教学.应该创设多种形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知识形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能只注重知识与技能这些表面的、形式的东西,而忽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必须想办法让学生把知识内化成内在的、素质的东西,形成一些科学意识,形成一些常识,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好处。为了达到以上目的,  相似文献   

10.
重语言知识,轻文化内容的授课模式一直主宰着传统英语教学课堂,然而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知识本身。和这一目标背道而驰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遭遇理解障碍的情况比比皆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实现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把文化知识融入课堂显得迫在眉睫。在课堂导入环节向学生介绍文化知识,不失为文化教学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1.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习的互动过程,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更是为了学生可以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新课程改革逐渐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要求教师对教学做出相应的改变。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转变教学思想。教师可在分析数学课堂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教学的最终目标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物理教学更应该将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作为最终目标,而不是仅仅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本文谈谈如何利用物理实验实现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13.
传统教学观念认为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然而这只是最基本的目的,远不是最终目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形成相应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形成学以致用的意识,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起来.本文以高中物理教学为例,从思维要求、培养路径两个方面入手,阐述了高中物理思维培养的路径探析.  相似文献   

14.
石慧兰 《甘肃教育》2013,(21):84-84
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在教学中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对于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有重要作用。每个新的知识都是原有知识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有它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省略了这一过程,就不能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得到扩充和改善。  相似文献   

15.
教学过程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学习和发展的过程。其中学生、教师是构成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知识的传递、学生思维的发散、能力的培养以及他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养成,则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建立互尊互爱的良好师生关系则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条斗,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社会和科技的发展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学的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从习题教学的现状、习题和问题解决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和关系提出物理教学不能止于习题的训练,而应该导向问题解决,只有问题解决才能实质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问题解决才能还原物理学习的本质。笔者就两个实例设计来说明怎样将习题导向问题解决并归纳出设计问题解决应注意什么,以期一线教师得到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17.
高中政治课教学要从教材走向生活,把课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还原到生活中去,让学生直接感受到知识的发现、探索和形成的过程,提高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既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又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目标.对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的要求与深度应是不同的,应遵循儿童的心理特征与认知水平.这就要求教学一线的教师在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引领学生感悟数学思想,并最终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在经历知识探索过程中,有的数学思想外显而显得比较清晰,而有的数学思想内隐,则显得相对模糊.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捕捉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数学思想,因为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其实就是数学思想渗透与感悟的过程,而不能"一走而过".  相似文献   

19.
高中政治课教学要从教材走向生活,把课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还原到生活中去,让学生直接感受到知识的发现、探索和形成的过程,提高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不能仍用陈旧的方法去传授知识与技能,也不能忽略知识教学应有的地位,我们应该坚持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原则,倡导语言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开放互动的学习模式,针对小学学段学生的特点,在生态课堂中开展词汇教学实践研究,从而真正实现《国家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