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6 毫秒
1.
一、历史原因的分类及运用 全面分析历史课文仍是高中文科班历史第一轮复习的主要内容,其中涉及面广、内容杂、难度高的当是对历史原因的分析。历史课文中有关历史原因的说法是五花八门的,如果我们参照哲学原理把历史原因进行粗略整理与归类,那么教师分析时将会有“有法可依”,变得容易且规范化;学生学习则“有据可查”,变得容易接受与消化,并为  相似文献   

2.
历史课堂学习重在在历史事件的原因探讨与分析中让学生获得历史知识、把握历史规律,从而获得其中蕴含的思想与精神、经验与教训。因此,在历史事件的原因分析中获得历史学习的能力、思维和品质是学生学好历史的重要途径。本文就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突出对学生历史事件原因的分析与思考的指导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质量作探讨。  相似文献   

3.
汪精卫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对中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汪精卫一生政治思想复杂多变,这一点突出表现在他对三民主义的认识上。汪精卫对三民主义的认识是一个历史蜕变过程。本文主要分析与探讨汪精卫对三民主义认识历史蜕变的原因:时代特点原因、个性心理原因、权力斗争原因以及陈璧君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从文学性到小说化,是历史撰述与教学戏说化的准备阶段;从小说化到戏说化,是历史撰述与教学庸俗化的生成阶段。历史撰述与历史教学庸俗化的生成有其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历史庸俗化具有杜撰历史、颠覆历史因果关系,异化历史教化功能、唯利是图等特质,危害甚大。历史撰述与教学的通俗化具有真实性、因果理性与教化性、大众性与生动性等特质。因此要让历史撰述与教学从庸俗化走向通俗化,就要遵循历史通俗化的原则,从思想、学识、学风教风、制度等方面着手改变。  相似文献   

5.
高考历史题中经常出现政治学科的术语如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下面笔者结合例题来谈一下政治学科常识在解历史题中的运用。一、辩证唯物主义常识的运用1.原因与结果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历史人物的活动变化很多都有因果关系。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有根本原因、主要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和直接原因等。(1)根本原因:指引起结果的各种原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一般应从政治、经济、经济基础等引发历史事件的社会存在方面去分析。例1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根本原因是A.战争频繁B.新兴地主的…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曾多次发生人口迁移。魏晋南北朝和两宋则是我国历史上两个较大的人口迁移时期。据史料记载,这两个时期“人口之大流徒历时之长,人数之多与地域范围之广,为历史上所仅见。” 导致人口迁移的原因相当复杂,历史上往往侧重于分析政治原因、经济原因和社会原因,因而仅把自然原因作为诱因。本文想运用文化地理的原理,着重就人口的迁移与气候的相关关系,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7.
民俗形成的原因到底有哪些?陶立璠先生在《民俗学概论》中曾从经济的原因、政治的原因、地域的原因、宗教的原因以及语言的原因等五个方面进行了颇令人信服的阐析。但笔者感到,在中国历史上,一些地方的民俗建构还往往与迁谪这种中国古代特有的政治文化现象相关。很多著名的迁客逐臣都是文化名人,他们对贬所的民俗生活与群体心理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如屈原之与岳阳、柳宗元之与柳州,等等。 中唐时韩愈贬放潮州,对潮州历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潮州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而潮州之能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就离不开韩愈。甚至可以说,  相似文献   

8.
历史原因分析题在高考历史的主观性试题中比较常见,其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能力。本文通过事例介绍三种类型的分析方法,以此说明历史原因分析题的解题技巧。类型一内外因分析法这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任何历史现象、历史事件都是在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外因是其产生的条件,内因才是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9.
历史是人类社会过去的缩影,它记载着人类的辉煌与灿烂,而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因此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注重用历史教育鼓励本国国民。遗憾的是,我国现代中学生普遍对历史敬而远之。原因固然很多,但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  相似文献   

10.
"易与天地准"的历史思维是司马迁史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周易》方面的原因,一是司马迁方面的原因。《周易》自身的属性与它在秦汉时期的地位使《周易》思想成为司马迁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司马迁的家学渊源与易学流派等是司马迁形成"易与天地准"历史思维的重要前提。"易与天地准"历史思维主要表现为对《周易》原文与易理的引用。  相似文献   

11.
历史原因的分析和归纳,是学好历史学科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前提,也是历年高考的重要方面。在历史原因的分析中,始终贯穿着两种基本方法即反推法和比较法。所谓反推法就是在分析历史原因时多问几个“为什么”进行反推,从外及里、从近及远的逐次深入,从而追根溯源的分析出历史事件产生和发展的最初原因。所谓比较法就是对历史事件产生和发展的各种原因进行对比,具体分析出谁是主要原因,谁是次要原因。反推法是纵向分析,比较法是横向分析,只有经过纵向和横向分析才能正确的得出历史事件的各种原因。  相似文献   

12.
《左传》和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都试图从人事本身寻求历史变化的原因,体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左传》承认神、自然与人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神、自然与人之间的张力关系中主张以人为本;而修氏《伯战史》则否定了神、自然与人事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强调天人相分。两书都从人事本身寻求到了历史变化的最终原因。《左传》认为,历史的变化实际上就是民心向背转移的反映。民心,即善是推动历史变化的根本原因。伦理道德与历史的变化是一致的。而修氏《伯战史》则强调人性中的贪欲、权力欲等欲望在历史中的作用,把"恶"作为最终推动人类历史变化的原因。正义等伦理道德与历史的发展是相背离的。两书以上历史思想及特征,根源于中西古代的思想传统。  相似文献   

13.
丁润芝 《文教资料》2009,(3):156-158
<历史与社会>学困生的"非正常行为"矫治问题,是广大<历史与社会>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难题.本文作者分析了<历史与社会>学因生产生的原因,对<历史与社会>学困生进行转化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历史与社会>学困生的"非正常行为"矫治研究,要查清其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地进行细致的、耐心的、经常性的转化教育.  相似文献   

14.
<正>学习历史事件首先要搞清楚历史事件的原因,在历史试题中经常涉及历史事件的原因。历史事件原因的分类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从事件不同的角度分析,就有不同的原因。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原因主要有内因和外因、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等等。一、历史事件的内因和外因内因是事物的内在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外因是事物的  相似文献   

15.
高考历史命题走向是每一位高三历史教师和文科学生十分关注的事,因为它事关高三历史教师的教学方向和高三文科学生的学习方向及明年高考的成败。2006年高考“文科综合”或“历史”一考完,不少师生叫苦不迭,因为相当一部分试题与师生们事先预测相去甚远。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师生对高考历史学科命题与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关系研究不够。随着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教材的推广使用,高考历史命题会越来越向新课程标准靠拢。下面,就高考历史命题与新课程标准的关系,笔者谈一些粗浅认识,供广大文科学生学习历史…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过程,是原因——经过——结果的演变过程。没有过程,就没有历史。任何发展过程都离不开原因和结果。历史上事事不无原因,事事不无结果。因此,历届高考试题总要考查历史的原因、结果及其关系,就不偶然了。在高考问答题和选择题中多次见到这样的求答问句:“原因”、“主要原因”、“主要是因为”、“多种原因中占主导的地位是”、  相似文献   

17.
正历史知识点比较零碎,学生普遍反映不好记忆。其实,他们没有抓住历史的主干与灵魂,历史就是由零碎的历史事件组成的。我们在分析历史事件时,不外乎是看三部分:背景、过程、影响。背景指影响历史进程的所有因素,既包括历史事件发生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发生),也就是原因,也包括历史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什么能发生),也就是条件。因此,背景的内涵比原因更加丰富,二者应该区别对待。但是,分析背景、原因时也有基本的格式,很多  相似文献   

18.
刘家和先生通过比较研究,提出古代中国的思想以"历史理性"占主导地位而西方的是"逻辑理性"统摄一切。差异的形成,绝非来自单一的原因。本文试图提出一个可能的原因。其方法是,将中国的历史理性置于形而上学的大框架中考察,检测二者是否有关联。如果有,那么形上学背景就可以被认为是出现历史理性的原因之一。笔者借助当前西方汉学界对中国形而上学的综合研究,归纳出三个普遍的重要的特点:内在性、整体性、超越在场性。然后,将这三方面的特点与历史理性进行比较,发现历史理性完全符合形而上学的特点。为了印证这一吻合的合理性,本文又分析了西方形而上学与历史理性的脱节现象。本文最后总结了中国历史理性的几个特点:(1)历史是变化的,而在变化中,在场与不在场的因素交互出现是常态,体现了变中有常和常中有变的思想。(2)历史变化的原因在于宇宙实在的本质就是变化,人是宇宙整体的一部分,当然受到自然规律的影响。(3)历史理性的功利色彩十分明显,目的是实现社会秩序与自然秩序的稳定。(4)中国的历史理性,不只体现于少数人的文字中,还是知识界普遍具有的。  相似文献   

19.
与初中教科书相比,高中教科书简化了历史事件的过程和历史现象的描述,加强了背景、条件、原因、形势以及影响、作用、意义等具有一定思维含量内容的分析,加上历年高考历史试卷中,原因类试题往往占有一定的比重,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老师们一般都比较重视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分析,这无疑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0.
李黄 《林区教学》2013,(4):61-63
幼儿师范学校学生厌学历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探求学生厌学历史的原因是提高幼儿师范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造成学生厌学历史的主要原因是,有些教师的亲和力不强,教学艺术水平有待提高,有些《历史》教科书的质量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