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这样说,似乎有点不合时宜。 我们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新闻工作者作为时代航船上的哨兵,自然要站在船头,发现新问题、揭示新情况、报道新事物。但是,历史是一个过程,新与旧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只不过是旧事物、旧情况、旧问题的发展和延续,不了解旧事物、旧情况、旧问题就发现不了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不研究旧事物、旧情况、旧问题.就无法把握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的生长点、地平线和临产期。这是其一。 其二,我们通讯员和企业报记者大都常年生活在一个相…  相似文献   

2.
从事文艺创作的人,平时十分重视生活素材的积累,生活对他们永远是丰富多采的。忘记生活,脱离生活,本领再大的作家恐怕亦难写出富有感染力、号召力、战斗力的“活’的作品来。从事新闻工作的人,要不要进行新闻素材的积累?这个问题看法就不完全一致。有的同志认为,新闻在于“新”,只要捕捉到新事物就行。殊不知,新事物是和旧事物相联系的;了解了旧事物才能发现新事物,有旧事物作衬托,新事物才更光辉照人。根据我个人10多年新闻工作的实践,搞新闻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人类突破旧认识、旧事物,探索和创造有价值的新知识、新事物的过程。培养创新精神是当今课程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而  相似文献   

4.
正互联网为世界带来了颠覆性的冲击,迫使人们去抛弃旧体制接受新体制,各行各业也都在改革的道路上艰难行走。适应这种改革,适应这种变化就成为网络时代迫切需要面对的事情,电子档案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它是为迎合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而产生的新鲜事物,它在保存与查找等管理方面优于纸质档案,方便档案管理的同时,也为利用者带来了便捷。在明显的优势背后是面对新事物的适应过程,如何做好电子档  相似文献   

5.
我依然认为新媒体将取代旧媒体,我坚持“泡沫”论。本文主张“十字架”上做文章:学术研究需要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纬度上尽量展开去观察分析,我把它叫做在“十字架”上做文章。时空交叉形成一个“十字架”底座,论点放置于其上才较为稳当。本文相信这样新旧融合的辩证法:新旧事物的更替,总会有一个新旧事物共处于一起的过程,如果新事物没有取代旧事物的足够优势,共处将会持续下去;如果新事物具有足够的优势,旧事物一定会被新事物吸收改变。认为不同事物只能共生于一起不符合历史。技术发展的巨大潜力提供了新媒体取代旧媒体的巨大可能性;而人性的需要和经济利益的驱动又为其提供了最为强大的推动力。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没有的大变革时代,“要学会‘与第三次浪潮’和解”。什么是与时俱进?发现这里已经没有草可以吃,就换个有草的地方,这是动物的“与时俱进”,它只看到当下,人的与时俱进并不是只看到当下,一定是发挥想象力超越当下而有符合逻辑地高瞻远瞩。关于新媒体是否能够取代旧媒体,不是一个书斋里的玄学问题,而是一个十分紧迫的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目前事态有了重大发展,希望本文能够引起真正的争鸣,针对它的论据,特别是其视阈与方法进行有效地分析批评。  相似文献   

6.
焦点类节目具有新闻评论的属性,是反映社会热点问题的深度报道。这一类节目从选材上要求把视点始终对准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要求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社会、贴近实际。它不仅要追踪社会生活中新事物的“生长点”,旧事物的“衰亡点”,更要揭示新旧事物的“碰撞点”。这些正是百姓关心的热点,也是百姓应知而未知的难点,因此,理应成为焦点类节目的视点。  相似文献   

7.
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过渡,这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重大的体制变革,与其相适应的经济报道也随着变化而变化。由于市场机制引入到了整个经济工作、经济生活中,使我们现在的传统的新闻观念、思维模式、采访活动路线、新闻体制以及新闻的生产过程、传输方向,不得不发生一系列碰撞,构成了一种新的变革。根据市场经济报道的特点、地位和要求,大胆地矫正我们业已探索了多年的新闻改革,经济报道就能走向光明坦途。这当中,笔者认为要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报道思维模式的束缚,搞好市场经济报道,只要找到二者的契合点,就能如鱼得水,驾轻就熟。 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是在吸取旧事物的某些有生命力东西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它既保留了旧事物的某些合理成份,又具有新事物发展趋势的生命力强的因素。就市场经济报道来说,它不是对原有的经济报道的“全盘抛弃”,重新萌发出来的一种新的报道形式,而是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报道有着根本相联系的一种报道形式。当我们确定了这样一个认知前提后,再把两种经济体制下的经济报道作一比较,就不难发现他们的相同之处。这种相同之处,就是我们要力图探求的契合点。 党的十四大后,不少对市场经济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王欢 《青年记者》2009,(20):33-33
马克思主义认为,发展总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化,文化观念也在改变。在经济文化的社会大变革中,新闻传播在体制和内容方面也必然要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也要发生新旧事物之间的冲突和更替,而中庸之道则在这个变化中起着调节和缓冲的作用,对我国社会的变革和新闻传播的变革有着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的年代是新观念、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的年代。身处社会转型时期的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之一就是要关注新事物,研究新事物,报道新事物,对那些反映群众利益、符合客观规律、顺应时代要求、体现发展趋势的新事物要抓住时机,积极稳妥地进行宣传报道,努力为这些新事物的发展开拓必要的舆论空间,促使它们尽快成长为社会常态事物。改革开放二十年来,许多原本为大多数人不认识、不接受的新事物逐步成了所有社会成员习以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认为,发展总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化,文化观念也在改变。在经济文化的社会大变革中,新闻传播在体制和内容方面也必然要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也要发生  相似文献   

11.
新和旧大凡事物新出现且有旧事物作对比时往往冠以“新”字。一弯娥眉,谓之新月;一岁初除,谓之新年;初识之友,喻称新雨;男女结婚,称作新郎新娘,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总是在淡化。“新”到何时才“不新”,很难有明确的界限。《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新年”一词为:“元旦和元旦之后的一段时期。”上限清楚,下限模糊。解释“新春”一词为:“指春节以后的一二十天。”下限虽有定量语,但颇有弹性。新事物通常渐渐淡化  相似文献   

12.
提高稿件命中率,靠的是什么呢?我的体会是:“新、勤、广、实”四个字。新:就是新闻报道要适应新形势,要研究新问题,要有新思想、新内容,要选择新角度,报道新典型,写出新成果。如我厂工会关心职工生活,为职工代购了彩电、冰箱等商品,我曾两次投稿都未被采用,后来我以“生产决定消费、消费促进生产”的新角度写稿,很快就在《工人日报》第一版刊登了。新闻新闻,全在于新。新事物是冲破旧事物成长起来的,当它们还是新芽时,虽然生命力很强,但特点是小,数量少,不引人注意。我们就要善于  相似文献   

13.
吴锋 《新闻采编》2004,(2):35-36
所谓“首例新闻”,是经记者的独特视角所发现并报道的反映某一领域的新事物、新现象、新趋势、新规律的新闻。从哲学上讲,首例新闻是反映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经渐变而突变,进而引起事物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新闻。由于它是首次被发现和报道,故能引起广泛关注和传播,甚至能  相似文献   

14.
政务信息公开所产生的巨大冲击波必将打开人事档案信息禁锢的壁垒,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如同所有事物一样,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不断更新和发展,其中始终有某些东西在产生、在发展,有某种东西在破坏、在衰颓。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新事物不断战胜旧事物。这正是笔者探讨人事档案信息公开可行性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5.
陈秀坤 《大观周刊》2012,(39):74-74
对旧事物旧思想的批判是产生新事物新思想的前提,没有批判就没有创造,批判性思维是人类发明创造的重要动力。本文论述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杨冰 《兰台世界》2005,(9):37-37
随着办公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档案,因此有人认为,未来的数字化时代,档案发展的趋势,必将是电子档案的天下。电子档案是新事物,它必将替代旧事物——纸质档案的传统地位。果真如此吗?笔者想从分析电子档案局限性的基础上谈一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7.
编者的话     
调查研究是一个老主题,但是只要和现代化建设、和当前的改革结合起来,它就是一篇新文章。本期刊物上,冯健同志的《发扬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一文,就是着眼于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新闻工作的新任务而落笔的,作者着重指出,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正处在一个由旧的模式向新的模式转换的关键时期,随时随地会出现我们不熟悉、不理解甚至完全不懂的新事物、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因此,要搞好报道,就得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文章针对那种认为调查研究传统已经过时的观点,着力阐述了当前加强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挖掘基层报道的深度,是地方报纸记者的努力追求,也是报纸新闻改革的突破口。 在电子媒介高度发达的时代,报纸的独特优势在哪里?一般来讲,“快捷”、“可视”为电视之长,而它在逻辑、判断、分析综合等方面的局限,正是文字媒介的特长。在报道深度上,在交待事物的联系上,在分析事物的发展趋势上……总之,在摄像机无法扫描的思想领域和内心世界,“电视”不及“文字”。因为,文字毕竟是一种间接的、更多作用于人的理智的信息。 我国正进行着从体制到观念的深刻变革,基层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层出不穷。但在交通发达,传播技术先进…  相似文献   

19.
新闻,通常是以“新近发生的事实”这一基本原理为基础和出发点的,即着眼于动态性事物的报道。然而,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具有迅速及时地反映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及社会生活中的新事物、新情况的能力,更要善于从平常的静态事物中捕捉新闻事实,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新闻事实的最高效  相似文献   

20.
在新事物面前对新事物热烈欢迎,倍加爱护,像列宁所说的那样,"仔细地来研究新事物的幼芽,极仔细地对待它们,尽力帮助它们成长,并'殷勤照顾'这些柔弱的幼芽",这是促进派的态度.但是,"尽力帮助"新事物的幼芽成长,不等于"揠苗助长";"殷勤照顾"也不等于夸大渲染."揠苗助长"并不能使幼苗真正成长起来.夸大渲染更不是爱护之道;相反地,它只能产生两种后果:一是在新事物的周围造成自满自足的气氛,从而使得新事物安于现状,停滞不前;另一是当人们弄清了事情的真实情况后,就会对报纸不信任,甚至对新事物本身不信任.可惜在报道中我们有时还能遇到这样的事情.四月二十一日人民日报三版登了无线电月刊编辑室给报纸编者的一封信,信中这样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