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孩子毕竟是孩子.有他自己成长的规律。有时,孩子会向父母提出各种五花八门的问题:“大树是不是吃了大地妈妈的奶长大的?”“我是小鸟带来的吗?”面对孩子的各种天真的“谬论”.不少父母不是认真解答、引导,而是试图用自已的道理驳倒孩子所有的“谬论”。  相似文献   

2.
顾连梅 《家长》2014,(8):97-99
“老师,骁骁这次考试成绩怎么样啊?有进步吗?”骁骁的母亲在电话里焦急地问。“各科考试成绩还没有汇总,过几天就可以告知你了。”“哦,请您一定第一时间告诉我们啊。谢谢啦!”骁骁的父母总想在第一时间得知孩子的考试成绩,而骁骁则与父母形成鲜明对比:父母着急,他不急,父母在乎考试成绩,他对考试成绩似乎无所谓。仿佛学习是’父母的事,而不是他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真爱互动     
真诚的爱是双向互动,在体验中产生,在互动中发展。父母和孩子之间应加强情感交流。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也应教育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理解父母期望中的深情,激发孩子对父母的爱。有一个4岁的小男孩,他爸爸妈妈买了蛋糕、蜡烛给他过生日,这个小男孩很认真地问:“我怎么没见过爸爸妈妈过生日呀?”“爸爸妈妈的生日当然应该由儿子操办,你还小嘛!”爸爸回答说,“你爸的生日是下星期三……”到了爸爸生日那天,小男孩从幼儿园回到家,就不停地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还不断地跑到窗前,向楼下张望。原来,他把幼儿园发的两粒糖果…  相似文献   

4.
“你怎么总是自说自话啊?” “你怎么自己编呢?” “你有没有好好听妈妈讲啊?” …… 很多父母在与孩子一起阅读中经常这样抱怨。其实错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因为孩子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创作者。这正是“接受美学”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曾经有一个妈妈问我:“我的孩子从小就非常乖,告诉他怎样就怎样,不捣乱,守规矩,衣服整洁,见人打招呼……可上了学后,孩子就慢慢变了,不讲卫生,说脏话,不断惹麻烦,为什么孩子不听话了呢?”我告诉她,孩子其实没变。他还是以前那个“听话”的孩子,只是现在他听从的人,已经不是父母,而是他的同学和伙伴了。父母习惯以“听话”作为好孩...  相似文献   

6.
常常听到父母问这样的问题:“我的孩子画画有发展前途吗?”“我们不会画.怎么去辅导孩子呢?”事实上.会画画的父母总是少数,大多数父母既不是画家,也不擅长画画,只具备中、小学时学过的一点点美术常识。那么,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美术启蒙教育呢?您不妨按照下面的步骤试一试。  相似文献   

7.
亲爱的读者朋友,您的孩子是少先队员吗?他喜欢戴红领巾吗?他喜欢参加少先队活动吗?他喜欢当少先队干部吗?他在少先队组织里是否结交了好朋友?毫无疑问,在全童八队的今天,每个6~14岁的孩子都与少先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充分发挥謇庭和少先队的互动作用,为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搭建一个美妙的平台,这难道不是广大父母、辅导员和孩子们共同的心愿吗?因此,本刊自2014年第1期开始,开办“少先队活动”专栏,欢迎广大父母、辅导旋老师和孩子们积极关注和投稿。  相似文献   

8.
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俊 《湖南教育》2009,(12):62-63
几年前,曾与家长交流“怎样让孩子度过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有家长这样认为:“如果我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那他将来便会拥有一个遗憾的成年,所以要我选择,我宁可现在给他一个不快乐的童年!纵使他现在会很辛苦,甚至会恨我,但等他长大之后他就会明白我们做家长的苦心!”我想这样的想法存在很多父母的心中,哪个父母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相似文献   

9.
一位初一学生的家长来咨询:儿子今年13岁,在小学时他是一个比较听话的孩子,在家里也是有说有笑的,学校里有什么事常回来说给爸爸妈妈听但是近一年来,特别是上中学后就有了很大的变化:不仅长高了许多,而且人也变得怪怪的了回家不再像以前那样喜欢说话父母问他也不愿多讲,多问几句就显得不耐烦,动不动就说:“烦死了!”脾气也变得越来越大,批评他时不是顶嘴就是掉眼泪,昨天他爸气得打他,没想到他竟然跟他爸对打起来!这可是以前从没有过的现象,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们要怎样去教育他?这位母亲的困惑是很有代表性的,因为…  相似文献   

10.
美国孩子讲话做事的神态、口吻。与大人一样,跟他们讲话,就像是对着一个小大人。孩子常常对父母说“你伤了我的感情。”“我非常生气。”“我不会这样做,因为”“你们为什么会……?”“我觉得……”他们称呼父母,有时用名字,如约翰、玛莉妞、彼德等等。在与美国家庭的交往中,我发现美国父母本身,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都相当关注。那么美国父母是从哪些方面启蒙孩子的呢? 理解能力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常常听到只是表面的东西,而不是内涵。如果孩子问父亲“爸爸,你可以陪我玩一玩吗?”如果父亲说“不行,你怎么这…  相似文献   

11.
经常听到父母说自己的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做题和考试的时候马虎”、“写字磨蹭”等等,父母在诉说这些问题的时候,常常会做出如下的总结:你说他怎么就不知道努力呢?他怎么就是不改呢?总之父母认为是孩子的学习态度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子勋:中日友好医院副主任医师,家庭治疗师。章:李老师您好!我们目前正在做“孩子睡觉要与父母分床”这个话题。从道理上讲,很多人都明白孩子从出生起就应该独自睡觉,但一方面是住房限制,一方面受传统育儿观念的影响,实际上有很多孩子是同父母同床而睡的。您对这种现象是怎么看的?李:在孩子两岁的时候,可以让他和父母分开睡。单独睡觉的孩子,当他醒来时,不得不面对醒来后的孤独到了六岁,孩子该上学了,就应该和父母分开睡觉了感,这个孤独感可以促进他的成长。因为他会由此在心理上接受他是独立的,他跟父母是分开的,而不是…  相似文献   

13.
家长是指在家庭中负责教育孩子的父母和家庭中其他教育孩子的长辈。究竟该怎样教育孩子呢?有人认为,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实未必,如溺爱孩子的家长,往往把孩子看小了,什么事都舍不得让他做,望子成龙的家长又常常把幼儿看大了,要求他像小学生那样读书、写字、不准游戏,将玩斥为“没出息”。这样对孩子不是教育他,而是惯坏他,对孩子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相似文献   

14.
有些父母会经常说,孩子不听话该怎么办啊?要我说,那得看他是在什么问题上不听话。比如说,孩子喜欢蓝色衣服,你非让他穿红色的;孩子喜欢学电脑,你非让他学钢琴……这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父母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孩子磨蹭怎么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少孩子做事情总是磨磨蹭蹭,父母们只好在后面不断扯着嗓子喊“快点儿”、“快点儿”,可无论怎么喊,始终不见效果,孩子还是不急不火,弄得父母也常常没辙。如何纠正孩子这一不良习惯呢?笔者特别采访了一些家有“小磨蹭”的父母们,从他们那里总结出一些有效的高招儿,也许这些办法会对您的孩子有用,不妨试一试。帮助孩子认识时间,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案例:我儿子刚刚7岁,上学以后,我们发现他做什么事情都慢,让他刷牙,喊了五遍,回头一看,他还站在那里摆弄牙膏盖儿呐;洗脚也是,愣能洗半个小时;上厕所也能在里面玩一会儿;洗澡…  相似文献   

16.
王波 《教书育人》2006,(4):52-52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我班有一名男生,他每天不是完不成作业,就是作业忘家里了,再就是忘记老师布置什么作业了,诸如这般,不胜枚举。小家伙记忆力不错,思维也很敏捷。我盯得紧了,他就能完成一点点,稍一放松警惕,他则失之千里。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位同学的父母长期在外做生意,爷爷奶奶来照看他;而处在这一阶段的孩子自制力较差,又长期缺乏父母的督促和教育,于是上演了上述“一景”。试想,如果我早了解了这一现状,如果他的父母能在身边,又会怎样呢?由此我深深地感悟到,班主任也要“备”家长。  相似文献   

17.
问孩子一个问题,你关心他的答案么?每天晚上家中都是以电视为中心?为孩子做了许多,想过让孩子感谢你吗?为人父母,当然知道给自己的孩子做个好的榜样有多么重要。而且大多数情况下,爸爸妈妈也能提醒自己:“孩子在学着呢,要做好榜样哟。”可事实并不总是如此,很多很多的问题,父母需要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8.
相信不少人在第一次听说“儿童阅读咨询师”时都会有这样的反应:“阅读?这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吗?阅读还需要咨询吗?”是的,儿童阅读不仅需要咨询,还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现在,许多父母面对市面上品种繁多、良莠不齐的童书时都面临选择的困惑。同时如何培养孩子终生阅读的习惯,如何让孩子在合适的年龄读合适的书等等,也不是想当然就能够解决的问题,需要专业人士才能解答。  相似文献   

19.
面对送礼     
我刚参加工作时,绝对纯洁。那是1982年3月,有一次我留一个孩子放学后在办公室谈心,天黑了我不放心他一个人回家,便送他回去。到了他家,他父母非要留我吃饭,结果在他家吃了一碗面条。第二天,我把这孩子叫来,给他三毛六分钱和四两粮票,请他转交给他父母。当时我的心情,真觉得自己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八路军。可从此他的父母对我非常冷淡。现在看来,我确实有些“过分”,但当时我就是如此“认真”。又有来自农村的学生家长,看孩子时给我送来一筐鸡蛋。我这人从来不当面退礼,觉得人家也是好意,何必伤人面子呢?于是收下。但…  相似文献   

20.
沉重的爱     
橙橙 《家庭教育》2011,(7):52-52
从何时开始,曾经无忧无虑的他有了那么多秘密,常常一回家便关上他小房间的门,“砰”的一声,也似乎,对曾经无所不谈的父母关上了心门。为什么从那时起,孩子和父母不再无话不谈?为什么从那时起,孩子变得特别敏感叛逆?为什么从那时起,孩子开始有了许许多多的秘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