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教育学家陈献章指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学问始于疑问,有疑才产生问题,有问才引入深思,只有当学生能质疑,会质疑,才有创新的可能。创新学习始于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地设置问题,我认为除了教师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学识水平,紧扣教材内容以及抓住提问时机等因素外,更还应考虑以下三性: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教会学生思考,会提问题,于无疑处见有疑。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清代学者陈宪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由此可见,质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多么重要。具体到课堂,学生进行质疑的主要形式表现为课堂自主提问,教师要善于在  相似文献   

4.
明朝人陈献章推崇这样的观点:"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等能力。教育培养的不应是只会接受的人才,而是会"质疑"的人才,但是我们现在的课堂上动辄称为质疑教学的  相似文献   

5.
<正>清代学者陈宪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由此可见,质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多么重要。具体到课堂,学生进行质疑的主要形式表现为课堂自主提问,教师要善于在  相似文献   

6.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曾几何时,我们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来分析课文,希望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其结果却是种下西瓜,收获芝麻.那么,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鼓励学生质疑 清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在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有疑有惑,便出现了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可见,语文阅读大胆质疑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质疑——顾名思义就是提出疑问。在语文教学中对文章的难点、要点、观点进行质疑,无疑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启发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求异思维的能力.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他的话更是一语道破了“疑”在教学中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文章的难点、要点,有意识地质疑,引导学生释疑突破,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一、质疑可激发学生兴趣,使文章难点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8.
正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他的话一语道破了"疑"在教学中的作用。引而生疑,涉及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互动对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索,还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释疑。一、敏锐地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问题,对于学生品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开发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学生在阅读  相似文献   

9.
周怡 《教师》2015,(4):6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真实、有效是语文课堂教学最本质的要求;真实,是语文课堂永恒的追求。一、鼓励学生质疑真实的问题——凸显"以学定教"清代学者有言:"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对于这点,大多数老师也认同:"课堂当中让学生提出问题是很重要的。"于是乎公开课上,老师为了体现"以学定教"理念,  相似文献   

10.
明人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宋人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可见,读书如能以疑见读,其味无穷。学贵有疑——疑,常常是获得真知的先导,是  相似文献   

11.
<正>宋人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明人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带着疑问去读书——质疑,这一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在学习语文学科时,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辞源》收录"质疑"的词意:心有所疑,就正于人。质疑无论就此字面意思,还是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都是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学习的生动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还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促成质疑的实现。本文结合教学的实际经验,对学生质疑的方法和引导学生进入质疑情境中,粗浅的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学生有了疑问就会进一步思考。怎样培养学生质疑呢?第一,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大胆质疑古代学者陈献章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因此,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开始,教师应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建立大教学观并营造积极、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还要多用微笑、点头、注视、手势等方式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无论提得正确与否、简单与否或者不切主题、奇思…  相似文献   

13.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启迪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有经验的老师们都很注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这些问题面前自求自得,探索领悟.本文就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问意识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问题是启发思维的源泉,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基石,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也是新课改的落脚点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重视问题的作用,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在学习中,有了质疑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在反复思考碰撞的过程中才能有所发现,从而有所创新,所以质疑是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开始.孔子也曾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人的思维往往从质疑开始的,推行创新教育,更是起始于质疑,收获于质疑.  相似文献   

16.
俞进 《天津教育》2000,(4):38-38
质疑的能力是指善 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 题的能力。陆九渊曾经说 过:“学习无疑需有疑,有 疑定要求无疑,无疑本由 有疑始,有疑方能达无 疑。”这种从无疑到有疑 再到释疑的过程,就是由 不知到获取知识的过 程。所以培养学生质疑的 能力是很重要的,是提高 学生素质的需要。 一、引导质疑,是培 养学生主动求知的前提 我国明代理学家陈 宪章说:“小疑则小进,大 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 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因此,引导学生积极、主 动地质疑,是培养学生主 动求知的前提。例如,在 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这一节的例题:“和平…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这话强调的是“疑”和“思”的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 .“学”必须建筑在“思”的基础之上 ,而“思”又必须依赖于“疑”,由此可见“疑”的重要作用 .明代学者陈献章对此说得更为透彻 ,他说 :“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疑者 ,觉悟之机也 ,一番觉悟 ,一番长进 .”陈献章的这个观点很有道理 ,因为“疑”实际上就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 ,只有有了“疑”,才能去分析、探求 ,以至于最后释“疑”.因此 ,成功地创设情景 ,合理设疑、质疑、激疑、释疑 ,不断促使学生强烈的需要和动机 ,不断给学生思维的契机 …  相似文献   

18.
正明代学者陈献章曾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要求:"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学生的"批判质疑"能力列为科学素养的一大要点。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能运用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学贵知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由此可见,课堂上让学生大胆质疑问难,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是给了他们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应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课,可是开启这一智慧之门的钥匙又在哪里呢?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朱熹也早已指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古今中外,此类论述很多,他们无不在暗示给我们,疑问是开启智慧之门的种子,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的学习便应从"疑"字开始,也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引起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生疑--置疑--释疑的循环往复中探求新知,发展智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