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低年级,除法是从等分实物引入的,即将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时用除法计算。怎样的分法叫平均分?如何等分实物?这些都是学生陌生的。而学生如果不会等分实物,就不理解除法的意义,更谈不到了解总数、份数和每份数的关系了。一、弄清楚什么叫平均分 1.把6支铅笔(出示实物)分给2个同学,有几种方法?开始认为只有一种分法,即每人3支。教师提出:每人分的必须同样多吗?学生进行了激烈  相似文献   

2.
一、案例 :师 :今天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份礼物 ,现在要发给大家。请每位小组长领6块橡皮和7支铅笔 ,想一想 ,要把这些礼物分给你们小组的每个成员(3人小组) ,你打算怎样分?同学独立思考……师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可以根据你们组的分发过程列出相应的算式并写出竖式。小组活动 ,师巡视并参与活动。师 :你们在分发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生1 :我们组把6块橡皮平均分给3个同学 ,每人分得2块 ,列竖式计算是 :6÷3=223660但分铅笔的时候 ,每人分了2支 ,可还剩下1支 ,不知该怎么办?生2 :有办法 ,我们组把剩下的1支随便…  相似文献   

3.
数学中的“盈亏”问题应用题,如按一般的分析思考方法,很难找到合适的解题思路。若根据题目的“相差”关系,往往可以发现这类题的解题规律。例1把铅笔分给若干学生,若每人分3支则余7支;若每人分5支则少9支,问铅笔有多少支,学生有多少人?解:因为每个学生多给铅笔5-3=2(支),铅笔总数相差7+9=16(支)。所以学生人数为:16÷2=8(人),铅笔支数为3×8+7=31(支),或5×8-9=31(支)。规律之一:余数加不足数,除以每人分物之差,得人数。例2有练习本若干,分给许多学生,若每人分8本则差105本;若每人分5本则差9本。问学生和本子各有多少?解:因为每个学生多给…  相似文献   

4.
我们来研究五年制第四册一道思考题的几种解法。题目给40个学生发铅笔,若每人3支,还剩一些,若每人4支,就不够了,而剩下的和不够的同样多。问有多少支铅笔?  相似文献   

5.
求平均数应用题,实质上就是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使几个数由不等转化为相等。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目的不仅是使学生会解这类题,更重要的是启发诱导学生思考这种转化的道理,探求转化的规律和方法。我是这样做的: 一、直观演示,揭示规律在讲例题前,我请四个同学到讲台来,分别分给他们3支、4支、7支、6支铅笔,问:怎样才能使他们的铅笔相等?学生经过思考,想出很多方法,有的先算出总数再等分,算式为(3+4+7+6)÷4;有的先以最  相似文献   

6.
苗苗 《良师》2003,(12)
“盈亏”问题应用题,如按一般的思路分析,很难找到合适的解题方法。若根据题中的“相差”关系,往往可以发现这类题的解题规律。例1把铅笔分给若干个学生,若每人分3支则余7支;若每人分5支则少9支。问铅笔有多少支?学生有多少人?解:因为每个学生多给铅笔5-3=2(支),铅笔总数相差7+9=16(支)。所以学生人数16÷2=8人,铅笔支数为3×8+7=31(支)或5×8-9=31(支)。规律一:有余加不足,除以每人分物之差,得人数。例2有练习本若干,分给许多学生,若每人分8本则差105本;若每人分5本则差…  相似文献   

7.
[题目]给10位学生发铅笔。每人发3枝还剩下一些,每人发4枝又不够,两种分法剩下的枝数和所缺的同样多。一共有多少枝铅笔?  相似文献   

8.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10可以分成几和几?123456789生:10987654321师:根据上面的分法,你能想到哪些算式呢?生1:9+1=10,8+2=10。生2:10-9=1,10-2=8。……师:我准备了10枝铅笔,把它们奖给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积极的同学,刚才已经奖励了4位同学每人1枝铅笔,我这里还剩几枝铅笔呢?生:10-4=6(枝)。……师:我现在只剩下了3枝铅笔,我奖励出去几枝铅笔呢?生:10-3=7(枝)。如果每人奖励1枝铅笔,有多少位同学获得了奖励?(问题拓展,渗透对应思想。)……以上是笔者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观摩中遇到的一个案例。这个案例折射出了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本意,并由…  相似文献   

9.
分配     
儿童分桃若干枚,若人数多6人,每人所得少3枚;若人数少3人,每人所得多3枚。求儿童数及桃数。面对一筐桃子,儿童们试图把它公  相似文献   

10.
最近,笔者和几位同仁观肇了我校一位资深教师的数学课.上课伊始,执教老师让学生拿着“导学案”走上讲台,展示预习成果.一个个小老师自信地走上讲台,台下一个个学生不时地追问、倾听、思辨.展示环节结束后,执教老师让学生拿出“预习反思”,提出预习时的疑惑.并让另一位同学迅速地将学生的问题列在黑板上.接着师生讨论解决.  相似文献   

11.
“盈亏问题”是流传相当广泛的名题,对这道题目解法的探讨,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例如:给40个学生发铅笔,每人3支还剩下一些,每人4支又不够,剩下的和不够的同样多,有多少支铅笔?(注: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四册第82页的思考题)  相似文献   

12.
例2 将一筐桔子分给若干位同学,如果每人分4个桔子,则剩下9个;如果每人分6个桔子,则有一位同学分到的桔子不到3个,问桔子有多少个?同学有多少名?  相似文献   

13.
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执教《平行与相交》。教师让学生想象两支铅笔掉在地上,可能是什么样子,并把它们的位置关系画下来,同时提醒学生,可以把这两支铅笔想象成两条直线。学生汇报后,教师利用投影呈现出如下6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运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有余数的简便运算的教学中,学生处理余数常常出现错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的设计: 师:“老师这里有170支铅笔,请同学们算一算:如果把这些铅笔平均分给全班同学(40人),每人应分得几支?还余多少支?”生甲:“每人应分得4支,还余1支。”立即引起一部分学生应声附合。师:“请你们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这样计算?”生甲把计算过程板书在黑板上,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一、写在前面最近,笔者和几位同仁观摩了我校一位资深教师的数学课.上课伊始,执教老师让学生拿着"导学案"走上讲台,展示预习成果.一个个小老师自信地走上讲台,台下一个个学生不时地追问、倾听、思辨.展示环节结束后,执教老师让学生拿出"预习反思",提出预习时的疑惑,并让另一位同学迅速地将学生的问题列在黑板上,接着师生讨论解决.最后教师辅以相关的训练加以巩固.整节课的气氛  相似文献   

16.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礼物,你们喜欢吗?只是老师没来得及分好,请你和同桌商量商量怎样分一分好吗?2.学生同桌讨论后动手分。3.汇报交流:你们分得什么?怎么分的?生:把8块糖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了4块;(师板书:4)把6块糖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了3块,(师板书:3)4.提问: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了一半,一半怎么表示呢?还能用你知道的数来表示吗?(生:不能)那你们有没有好办法啊?(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可能有:12、0.5、画图等等)5.小结:小朋友们都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了苹果的一半,说明小朋友们都很…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片断1.激趣与思考。小朋友们,谁看得懂这幅图,请说说看。计算机演示:一位戴眼镜的盲爷爷拄着拐杖,位上三年级的大姐姐和一位上一年级的小弟弟着盲人爷爷走路。问题:比高,比高,最高,最矮。说话:谁来说一说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用么方法?(开放式结论,顺着学生思路,只需正学生语言表达的欠缺即可。)2.看一看。(投影演示)教师随手取出一支粉笔和一支铅笔,摆在物台上,问:谁长?谁短?生A:铅笔长些,粉笔短些。教师:你怎么一看就知道?生A:很明显,一支铅笔比一支粉笔长很。教师:其他的同学,你们也会看吗?(再取几样东西让学生观察,比较它们的长…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谈谈自己对于寻找课堂教学着力点的思考。【原教学设计】(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1.小组实践活动(教师为每组学生提供十几支铅笔)。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大家一眼就看出你们组铅笔的总支数。然后讨论一下,把你们组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2.活动反馈。(反馈过程说明:学生出现了每2支放一堆、每3支放一堆、每5支放一堆、每10支放一堆等多种方法,并且都认为自己的方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铅笔的总支数。在教师的竭力引导下,多种声音逐渐变成了一种声音——10支一堆,剩下的放一堆,这种方…  相似文献   

19.
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们对课内练习作了精心安排。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这一新的安排简介如下,供同行参考。 1.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1)9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 )盘。还剩( )个。 (2)16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可分( )支,还剩( )支。  相似文献   

20.
“请王征同学把他制作的指南针给我们展示一下好不好?”随着一阵阵的掌声,一位瘦弱的男生走上了讲台,他手中捧着三个纸盒,随即一一打开并伴随着讲解,最后他还邀请几个同学上台对自己的指南针做了验证,并接受了其他同学的提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