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德川幕府时期日本与越南的朱印船贸易,对贸易地的市场、价格、贸易活动、货币流通等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当地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化,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西势东渐背景之下,朱印船贸易反映了当时越南多方力量的贸易博弈,也说明了世界经济正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鉴于战国时代"下剋上"频频发生、武家社会秩序混乱的现实,为避免重蹈覆辙,德川家康及其后来的历代德川幕府将军依靠强权对大名势力进行了重组,在幕藩体制下,依据与德川将军关系的亲疏,把全国近270个藩分为亲藩、谱代、外样三种类型,对其分而治之,以建立德川家族的稳固统治,保证幕府对全国的核心控制力。但各地大名、尤其是那些外样大名仍然对幕府具有潜在威胁。因此,对大名进行有效管控,是消除危及幕府统治隐患的重要任务。颁布法令严加约束,通过改易对大名进行惩罚与威慑,令大名参觐交代以强化将军权威,摊派军役削弱大名实力,是保证幕府政治稳定的极具实效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4.
日本学者认为,日本作为大君外交体制的中心,把周边国家和地区视为夷狄,要求他们作为附属国称臣纳贡,从而形成了"日本型华夷秩序"。而事实是,为了打破在东北亚处于孤立境地的不利局面,德川幕府在建立之初努力寻找在华夷秩序内的合理定位,除千方百计接近明朝之外,还想方设法恢复与朝鲜的外交关系。在外交交涉失败之后,德川幕府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不再是华夷秩序完全成员的客观现实,被迫自我定位,构建了所谓"大君外交体制"。这种观点的理论依据具有很大的虚构性,与历史事实大相径庭,是必须加以克服的。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历史选修1)在讲到日本明治维新时这样描述到:“为了防止外部势力对日本的侵入,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严禁日本人与外国贸易,把外国商人和传教士驱逐出境。在此期间,只允许同中国、朝鲜和荷兰通商,而且只准在长崎一带进行。”对此学生提出疑问:日本为何同这3个国家关系密切?而同学们讨论最为激烈的是日本与荷兰的关系,他们有的认为日本人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善于学习和借鉴的民族,中国和朝鲜离日本位置较近,再说中国是日本的传统友好邻邦,中国和朝鲜享受这一待遇理所当然,但荷兰乃是最早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而且离日本较远,日本为何对其如此青睐?为何青睐的不是英国或者是西班牙?为此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6.
1867年的"大政奉还"事件结束了德川幕府长达265年的历史,但这并不意味着德川家的销声匿迹。1868年"鸟羽、伏见"战役之后,德川家被贬为藩,迁至骏府(后改名为静冈)。该藩虽然仅持续4年,却一度成为日本的文化中心,对近代日本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论文旨在考察静冈藩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项举措,并探讨其对近代日本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朱印船贸易是德川幕府实施的官方许可贸易制度。这一制度是为了对内强化德川幕府的统治,对外打破葡萄牙商人对日贸易的垄断地位而确立的。朱印船贸易的终结,是幕府采取禁教和锁国政策的必然结果。朱印船贸易刺激了"日本—中国—东南亚"贸易圈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依存性。  相似文献   

8.
日本江户时期的饮食文化特点主要有:海产鱼类取代淡水鱼类成为副食的主角,传统日式点心制作技术成熟,怀石料理的膳食模式被日本民众普遍接受,城市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图书市场上与菜谱和面点相关的书籍种类繁多,以开放性心态吸收世界各国的饮食文化精华。江户时期是日本传统饮食文化最终成熟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9.
乐器停止令是日本江户幕府时期的一道法令,原文表述为:"鸣物停止令",译为停止乐器演奏的命令。对本论文的要旨进行归纳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乐器演奏停止令"的特征;第二,"乐器演奏停止令"产生的社会背景;第三,"乐器演奏停止令"和社会的诸问题;第四,"乐器演奏停止令"的变化;第五,"乐器演奏停止令"采纳的实际状况。通过对此问题进行多角度的论考,想必定能收获更加丰富而独到的见解和启发。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朱子学的批判,是日本江户古学派的共通价值取向。但是,针对与朱子学有着密切关联的孟子及《孟子》一书,古学派的两大巨子——伊藤仁斋和荻生徂徕却有着"尊孟"与"非孟"的不同看法,并对《孟子》有着不同程度的新诠,从中凸显出二人的价值取向。因而,从日本视域下探讨《孟子》诠释,更将有助于人们对《孟子》在东亚世界历史地位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11.
藩校是日本江户时代旨在培养武士子弟汉学素养的藩立学校,教学内容涵盖汉学古籍经史子集四大类别,但尤其注重经史的学习,四书五经、《小学》《孝经》以及《史记》《十八史略》是大多藩校的必修科目。藩校的教育年限少则数年,多则数十年,甚至终身,年问教学时间也大多超过了270天。在长期教育实践中,藩校总结出了“素读”“讲释”“会读”“轮读”等日本人学习汉学的一些教学方法和个别教学、分层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并每年定期举行释奠、释菜奠礼。以汉学为中心的藩校教育推动了汉字、汉学在日本社会的普及,在汉学教学中积累出的教学方法,也成为日后日本学习西洋文化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在"文明触变理论"视域下,近代日本的对外观经历了延续、转捩、定型三个阶段:鸦片战争是开启东西文明碰撞的标志性历史,幕末期日本的主流反应是礼义谴责与海防对策,其对外观正是"华夷观";围绕条约交涉问题,日本主动研习万国公法、评判世界情势,开国期日本的对外观转捩为法与力交错的"公法观",成为日本告别东亚的思想起点;自《西洋事情》至《脱亚论》,从出兵台湾至甲申政变,维新期日本的对外观在思想与行动的对接点定型为"文明观",而甲午战争的爆发则意味着东亚世界的整体裂变。  相似文献   

13.
江户前期相当于中国的明朝时期,是中日文化交流活动的又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活动规模空前,出现了很多新的内容,具有明显的独特性。但是该时期通常被简单地概括为明清中日交流,没有收到应有的重视。本文通过对该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研究,论述该时期文化交流的独特性,并进一步明确其性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战后初期,美国为实现其远东战略,将中国东北作为其情报战的重要场所,派出大量情报人员,在东北和华北等地建立起间谍网络。美国在东北的情报活动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专业情报组织派遣专业情报人员进行活动;其二是由美国外交人员进行情报的搜集与报告。这一时期美国获取情报的主要目标是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活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美国制定对苏政策、对华政策提供依据,服务于冷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自1897年德国租借青岛之后,日本虽然在此期间对青岛未有军事行动,但其政治和经济势力却在不断渗透。日本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与青岛的贸易总额已经超过德国,跃居第一位,与此同时日本政界要员络绎不绝前往青岛进行考察,搜集情报。探讨德占时期日本在青岛的经济、政治等活动,有助于深入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出兵青岛的动因,对研究日本侵略青岛史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智力援疆是国家在新时期西部大开发进程中,针对新疆对人才和技术的需要而实施的一项政策,它的实施适应了新疆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对智力援疆实施的必要性、进展状况和存在的制约性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进一步推进智力援疆的路径选择作了深入地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甘肃身处祖国腹地,是我们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中心的南移,丝绸之路的没落,近古的繁华之声慢慢逝去.甘肃乃致整个西部的艺术随之都处在了一种边缘化的状态.甘肃艺术在历史中沉寂了,但发展的契机并没有遗忘甘肃.甘肃雄厚博大的艺术积淀在民国时期再一次展露了出来.在抗日战争时期,开发西部的号角吹开了甘肃的艺术之花,艺术家西迁推动了甘肃美术的发展,此时的敦煌莫高窟第一次在国人面前展现出了巨大的艺术吸引力,成为了艺术家们的精神家团.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着眼于食品包装或标签上的一项重要内容——食品保质期标示,从这一细微之处观察日本食品安全文化的社会特色,以及这些特色对我国食品安全文化建设的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