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国维的哲学和美学思想深受叔本华的影响。非理性的悲观主义构成了叔本华的伦理学和美学的核心,也成为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立足点。但王国维套用叔本华的“原罪——解脱”说和“第三种悲剧”说评论《红楼梦》显得削足适履、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阐述了独特的美学精神、哲学思想、伦理价值、人生体悟,理性的分析了人类悲剧的因由,并且提出了解脱悲剧之道。然而,在其完备的哲学阐释下自己却又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一生,终究难以达到自己所构设的哲学境界,这种自身思想与现实相悖的解脱方式,说明王国维始终处于既可理性分析人生却无法超越人生的现实与理想之矛盾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王国维对叔本华悲剧美学思想的继承和改造为例,从悲剧是人生苦痛的诗学、悲剧的效果是审美的解脱,以及揭示《红楼梦》的悲剧性质和独具的美学思想等三个层面对之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看出王国维在大量接受叔本华悲剧美学思想影响的同时,又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出发对其作了"中国式"的改造与重构,这对尚处在中国现代美学启蒙时期的近代是难能可贵的,同时也为今天的美育教育、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评论》破惑传统《红楼梦》研究误区,王国维以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为出发点阐发自身的悲剧观,指明宇宙人生的悲剧性本质。《〈红楼梦〉评论》从内部精神角度论证《红楼梦》悲剧价值,以辨妄求真的论证精神否定单纯考证式红学研究。《〈红楼梦〉评论》虽存在无法回避的先天理论缺陷,却仍是红学史上极具启蒙意义的开先河之作。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1904年写就的《红楼梦评论》从"欲与生活、与苦痛,三者一而已矣"对《红楼梦》进行立论解读,并不仅仅是叔本华哲学契合了王国维的人生遭际和人生体认的一种启发的悟得,而是中西文化、哲学交融化合的产物,也与王国维把学问和人生合二为一的学问人生观有关。他的《红楼梦评论》和整个人生经历互为参照,王国维以投湖自沉完成了他对《红楼梦》的最终注解。  相似文献   

6.
俞晓红《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笺说》一书200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距1904年王国维《红楼梦评说》在《教育世界》杂志上发表,刚好100周年。出版时间的百年周期仅是外在形式,著者为文用心及呈现出的学术品位才是对王国维的最好纪念。一、细心揣摩客观求证关于《评论》,百年来学  相似文献   

7.
对《红楼梦》悲剧的研究从王国维开始跳出了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范畴,借用西方文学理论阐释其悲剧意义,丰富了这部古典小说新的内涵,吴宓的《〈红楼梦〉新谈》同样采取了中西比较的批评手法。他们的研究不仅属于那个时代的一流水平,在今天也依然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两人不约而同地将《红楼梦》评为一部伟大的悲剧小说,本文试从二者对《红楼梦》悲剧的评论中,对他们的中西比较观、批评视角和批评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8.
1904年,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在<教育世界>杂志上刊出,到今年正好是一百周年.一百年来,研究<红楼梦>的文章著作不啻汗牛充栋,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红学家,你尽可不必也不可能把这些文章著作都读过,但是你却不能不读王国维的这篇<红楼梦评论>.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问世已一百多年,其中的一些观点至今仍具有真理性;但它的批评史价值不只在于它的一些具体的评论观点本身。从某种意义上说,该评论所折射的思维方式、自觉的现代评论话语建构意识和追求学术独立的治学品格更能体现这篇评论在红学乃至我国社会科学学术史上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10.
悲剧是文学永远的神圣领地,悲剧的美学倾向在西方和中国却大有差异。王国维是将悲剧这一美学概念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其《〈红楼梦〉评论》是开创“用西方理论来阐释中国文本”学术范式的范本。王国维将《红楼梦》划归为“第三种悲剧”,并赞其为“彻头彻尾之悲剧”。他对《红楼梦》悲剧价值的挖掘视角和研究方法与其西学背景密不可分,尤其与他对叔本华、康德等西方哲学家思想的汲取和融合有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的现实的学术历程可分为纯哲学研究和泛哲学研究两个阶段,第二阶段的文学和史学研究是第一阶段纯哲学研究的展开;王国维的学术人生缺少了可能的第三个学术阶段,即新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词汇更是非常丰富的一项资源。在本文中,将就《红楼梦》中表红色调颜色词进行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和陈寅恪同为清华三巨头之一,近代以来有名的史学家。他们在学问根底、学术品质、治学范围、中西学之态度、治史方法、治史材料、教学等各方面有相同之处和不尽相同之处,考察他们的为学对我们今天的做学问有很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的文艺思想是以十九世纪末西方哲学为基础的,将西方审美现代性的精神渗透到文艺思想中去,主要表现在其"无用之用"、"无我之境"、"不隔"等理论中蕴藏着审美现代性的因素,标志着中国美学由古典向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5.
文学语言的模糊化是作家对语言艺术处理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本文从翻译美学的角度,探讨杨宪益译本与大卫·霍克斯译本对《红楼梦》中的美学意蕴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红学迄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 ,它既继承了传统古典文学的批评方法———如旧红学索隐派、评点派 ,新红学考据派乃至当代作家王蒙的《红楼启示录》等 ,又具有对西方文艺理论的接纳性和包容性———从 1 90 4年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到当代文艺理论家李吉力的《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九十年代红学研究领地具有的这种容纳古今 ,涵摄中外的现代意识和宏观策略对建设中国当代文艺理论也大有裨益。本文拟对王蒙和李吉力的批评文本进行比较并以期二十一世纪的人们对红学乃至当代文艺理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词论是以“境界”说为核心展开的,并且由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文章对《人间词话》中词人的创作、词作(作品)、鉴赏(接受)等环节及其相互关系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和鲁迅都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20世纪初期那个时代,有着相似的由盛到衰的家世和只身闯荡的经历,少年时期和青年时代都同样接受过中国传统化教育和西方现代哲学的影响,又都企图从西方明中寻求中国化的出路,但是由于各自的生活环境、个性和人生观的差异,他们对时代作出了不同的反响,形成了截然相反的化走向:王国维由康德走向叔本华,又在对叔本华的怀疑和对哲学的厌弃情绪中沉入诗学与史学的研究,最终在“国学”的象牙塔中自我封闭乃至毁灭,而鲁迅则由进化论走向尼采,又在对尼采的逐渐离弃中走向马克思主义。通过将个体融入社会的战斗历程,鲁迅的世界不断拓宽,并扫荡了彷徨和苦闷走向新生。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是红学史上第一部运用西方哲学观点分析《红楼梦》的专著,其出现犹如一颗惊雷炸响在20世纪中国文坛上,100多年后反观这篇《红楼梦评论》,不难看出其"一切为悲剧哲学服务"的宗旨以及由此带来的偏颇。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美学和美育思想的奠基人。他认为音乐教育本质上应该是一种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唱歌科"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位置,方不致沦为"修身科"的附庸。同时他也指出,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培养"完全之人物"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