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德教育要抓好“三性”天津市一一三中学魏敏邓小平同志提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上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可见,要办好学校,必须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师德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千百年来.教师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就是说.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制度下,肩负着为国家和人民培养出千百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神圣职责。而要培养出千百万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社会主义新人.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3.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相似文献   

4.
由于教师所从事的劳动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因而就决定了教师的职业道德的特殊重要性。当前,怎样进一步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对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具有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全国县处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的“三讲”教育活动,对社会各界也产生重大影响,广大教育工作者也要按“三讲”的要求明德、行德、修德,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一、认识社会主义教育工作者职业道德的特殊性———加强学习明德爱护学生,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各个时代教师都应具有的职业道德修养。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表现在:第一,道德意识上有更高的水准。如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贯穿于教师道德意识的各个方面,是社会主义教师道德意识的…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决定教育工作优劣的是教师的素质,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结底是对教师的要求。可以说,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成败;教育的成败,直接关乎着国家的兴盛强弱。而教师这一职业,已经逐渐告别了  相似文献   

7.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教学工作和思想工作的主力军,是校领导的得力助手,是学生求知解惑的向导和“模特”.邓小平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同时,教师既是校领导的被管理者又是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因此,要想把学校治理好、领导必须依靠教师、关心教师.努力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怎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指导者和道德的指引者。”教师的劳动是一种面向人、培养人的活动,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活动。如果说振兴中华的希望在教育,则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用自己的劳动,将前人积累起来的文化财富直接传授给年轻一代——学生,并教以求知的方式方法,引导他们进行新的探索。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相似文献   

9.
责任心。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是受社会的委托,以培养学生为职责的专川的教育工作者,是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和学生个性的塑造者,肩负着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决定着我国青年一代身心发展的水平和整个民族素质提高的程度,从而关系到国家的盛衰。从这个角度来说,责仟心是一个教师首先要具备的。  相似文献   

10.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也是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的迫切需要。因此,在师德建设中,学校要坚持做到:明确“三性”,实现“三化”。一、认识师色教育的目裹住,努力实现经辽化第一,师德影响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的劳动是一种难以有严格的时空界限,谁以从外部控制,难以在短期内显现效益的劳动,教师劳动过程完全靠自觉的劳动态度。因此,…  相似文献   

11.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开始施行之时,在庆祝第11届教师节之际,我们希望全社会进一步采取措施,依法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同时,我们也想在这里和教师讨论一句话,这就是:培养“四有”新人,先做“四有”教师。 大家知道,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新人。其实,这“四有”标准,也高度概括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2.
全社会都要尊重教师──学习邓小平同志尊师重教的思想河南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徐玉坤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教师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时,强调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与教材体系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专题十分重要。把这个内容讲出效果来,必须紧扣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掀起社会主义文化改革与建设新高潮的时代背景,在"新"、"深"、"活"上下功夫,让新知识吸引学生、用深度讲解打下思想烙印、用鲜活的语言和事例使学生感兴趣,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并受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责任心。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是受社会的委托,以培养学生为职责的专门的教育工作者,是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和学生个性的塑造者,肩负着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决定着我国青年一代身心发展的水平和整个民族素质提高的程度,从而关系到国家的盛衰。从这个角度来说,责任心是一个教师首先要具备的。公心。公平是学生对师爱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爱学生、管理班级的基本原则,既不对优等生另眼相看,也不对后进生不理不睬,而是一碗水端平。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某些教师对后进生付出的爱与对优等生付出的爱往…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重大任务”.高等学校的教师是承担和实现这一任务的主体.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因此,建设一支又红又专、结构合理的高等学校师资队伍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是有效地发挥高等学校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关键.本文就“七五”期间我校师资队伍建设,谈几点意见,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6.
正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作为学校管理核心要素之一的教师,既是管理的客体,又是管理的主体,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在学校管理中,要真正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一九九四年一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目标。”关于培养“四有”新人的问题,最早是由邓小平同志倡导的,他多次指出,培养“四有”新人是革命和建设的战略需要,只有有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保证我国的长治久安,才能保证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特别强调“学校党的建设要围绕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来进行。”因此,我们要把培养“四有”新人的问题,作为学校工作的根本目标和重点来抓,在整个教育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德育工作,为培养更多更好的合格的人民教师做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的确如此,一个学校如果师资力量不强,办学条件再好,也只不过是一种装点门面的摆设,难以发挥应有的育人效益;  相似文献   

19.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英语的言语交际功能,更要关注英语语言体现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教师要有话题意识,要在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创设更真实的情境,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地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正面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普通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提高,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关怀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师资队伍的文化结构大有改观,对发展教育事业和提高教育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应该看到,不论是在校培养,还是在职提高,从教育思想到教学方法上,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片面性,缺乏全面性。这就是只重视文化水平的提高,忽视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在“文化达标”的口号下,在职教师的培训提高,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