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考一天天临近,对于贫困生来说,除了功课的压力,还有一个越来越紧迫的问题:如果考上了,去哪里找学费?2002年,河北一位学生考上了大学,但由于父亲去世、母亲多病,她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学业,到一家小工厂打工(直到2003年她才靠好心人资助走进大学校门)。2003年7月,陕西一位学生考上了重点大学,她的父亲却因无力为女儿提供学费服毒自杀。2003年8月,四川一位女孩在考上大学后,因筹不到学费,无奈地对外宣称,如果谁资助她上学,她愿意以身相许。……每年高考后,我们都会听到许多有关贫困生的令人心痛的故事。实际上,贫困并没有我们想像中那么可怕,近…  相似文献   

2.
?日前,笔者读到一篇题为《为付女儿学费,父亲卖房无家可归》的文章。那篇仅有几百字的短文,讲述的是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黑龙江省铁力市有个姓李的女孩,1999年考上了大学,但3万元的学费让她发愁。李某的父母于10年前离婚,当时她被判给了母亲。母亲下岗多年,靠着打零工供养女儿读到高中。父亲离婚后重新组建了家庭,并且已有了多个孩子。李某找父亲讨要学费,父亲由于生活艰难,也无力承担女儿高额的学费,就劝她放弃这次上大学的机会,并给了她2300元钱,好让她学门手艺。学费没有拿到,李某便把父亲告上了法庭,法院…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捡垃圾求学,就是环保求学,没有什么不光彩的。”——13岁的方欣臻是浙江温岭一所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四年来她靠捡废品,不仅交了自己的学费,多下来的钱还捐给班级做班费。被她感动的大陆和香港明星足球队向她捐赠了4万元,而她从中拿出了2万元,在学校里成立了一个“姐姐奖学金”。“没有经过我们,我们不赞同。”——温州的两名初中生将捡到的钱包通过派出所归还了失主,失主为表谢意,给两位学生各送上320块钱作为酬金。谁知其中一名学生的家长却嫌失主给的报酬过低,竟然去找派出所如此“理论”。“请大家给我一次改过的机会!”——歌手杨丞…  相似文献   

4.
现在要搞高职“211工程”,各地竟报不出来学校,因为好一点的高职都升格为本科。 日前在北京参加两院院士大会的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福家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一位从上海到美国定居的母亲怎么也想不通,她那位能进哈佛的女儿却坚持要进一所高等职业学校。别看是高职,一年5万美元的学费还要高于哈佛大学一年4.6万美元的学费。  相似文献   

5.
去年7月初,当很多学子们正为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而兴奋不已,不断憧憬着"象牙塔"的美好生活时,央视《圆梦行动》记者却来到了云南大姚县的彝族女孩曾小芹的家。此时的她正为学费而感到无奈。2006年的高考,小芹考了573的好成绩,但随之而来的学费却成了全家人的一块心病。每年一万多的学费和生活费对以务农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小芹一家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虽然,云南省政府早在2003年就提出,不能让一个贫困生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但对于小芹而言,学费问题仍然是她求学征途的拦路虎。其实,何止小芹呢?每年高考后的暑假,对于许多家境贫困而又品学兼优  相似文献   

6.
曾颖 《学子》2014,(2):1-1
正9月1日是很多大学的开学日,在新生们忙着开始迎接大学生活时,成都一位女孩却在为上大学的事和父亲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谈判。虽然拿到了成都某高校的本科录取通知书,但玲玲的父亲固执地认为"读书无用",他宁愿出钱资助玲玲做点小生意,也不愿"扔几万学费进去打水漂"。父亲算了一笔账:读4年书花8万,如果打工至少挣8万,一来一去就是16万。一些网站以"成都男子反对女儿上大学,称捡垃圾都比读书强"为题报道了此事,配上长发女孩手拿录取书落寞地  相似文献   

7.
《天津教育》2013,(18):5-5
日前,一则“成都女孩上大学遭父亲反对”的新闻引发公众热议。虽然成都女孩玲玲已拿到某高校的本科录取通知书,但父亲却认为“读书无用”,宁愿出钱资助她做点小生意,也不愿“扔几万元学费打水漂”——“读4年书花费8方元,高中毕业打工挣8万元,来回16万元,拿去买房或开店都能赚钱”。  相似文献   

8.
10年前,当了22年民办教师的父亲倒在讲台上,她毅然接过父亲手中的教鞭,同时接过的还有父亲为学生垫付的900多元债务。 10年后,执着奉献的她多次获得乡、县、市、省、全国表彰。 她,住土坯房,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却用好心人为她捐献的8.4万元建立了教育基金,奖励资助困难学生、优秀教师400余人。 今年6月,在湖北省选出的59位出席中共十六大代表中,她是唯一的乡村小学女教师,也是十堰市340万人民中唯一的一位中共十六大代表。 今年10月,初中毕业的她直接踏入了大学的课堂,当起了大学生。 这就是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桃园沟村小学教师胡安梅,请随着她感人的故事去领悟——  相似文献   

9.
那年我十岁,在村上的小学上四年级。学校和一家杂志社搞手拉手扶贫助学活动,杂志社免费为特困生刊登广告,这些学生就有可能得到社会上好心人的资助。名额有限,申请者大多是那些孤儿,而我因为父亲去世了,也得到了一张申请表格。放学后,我拿着表格飞快地往家跑,心想,只要有人资助我,母亲就不用天天捡破烂儿、扒垃圾为我攒学费了,母亲也一定很高兴。我跑回家,奶奶说母亲在废品回收站,我又拿着表格跑到回收站。母亲正在捆一堆细碎的废纸准备过秤,我把表格递给她。母亲的脸渐渐地暗了下来,她说:“你找老师要的?”我点点头。母亲“啪”地一巴掌打…  相似文献   

10.
去年底,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了一部名《橘子》的公益广告片。剧中,一位西北农村女孩告别乡亲去城里读书,临走前,父亲送她一个橘子,握着饱含亲情的橘子,女孩对父亲的背影依依不舍。这时画面打出字幕:“一个橘子有多重?”几年后,女孩报考美院,在考场门口遇到了一位卖橘子的老人,在她走进考场前,一场大雨从天而降,女孩赶去用一把伞为老人和两筐橘子挡住风雨,而自己却在那场决定前途的考试中迟到了。这时画面出现了“两筐橘子有多要紧?”的字幕。多年  相似文献   

11.
1996年6月4日,克林顿总统在普林斯顿大学第249届学位授予典礼上,宣布了一项1500美元的学费抵税计划,以使大学教育的前两年像高中一样普及,并强调高等教育是振兴美国经济的关键。该计划称,凡是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下的家庭均可申请1万美元的减税或者为每一个子女申请1500美元的学费抵税。政府选择1500美元的学费抵税数额,是因为此数额比社区学院  相似文献   

12.
胡俊江 《师道》2002,(7):18-18
日前,笔者读到一篇题为《为付女儿学费,父亲卖房无家可归》的文章。那篇仅有几百字的短文,讲述的是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黑龙江省铁力市有个姓李的女孩,1999年考取了大学,但3万元的学费让她发愁。李某的父母于10年前离婚,当时她被判给了母亲。母亲下岗己经多年,靠着打零工供养女  相似文献   

13.
《高中生》2003,(5)
问:我是一名正在上高三的学生,成绩很不错。我坚信自己在今年的高考中一定能考出理想的成绩,取得走进大学之门的通行证。可现在,有一个问题却常常困扰着我,使我在学习时不由自主地分散了精力,那就是贫困。我家里非常穷,爸爸妈妈为了供我上高中已经负债累累。可我听说上大学一年最少也得交几千元的学费,现在我担心的是,就算我考上了大学,爸妈可能也无力再为我支付学费了。再说,就算他们为我凑齐了第一年的学费,那以后我又要怎么解决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呢?我曾经从一些渠道了解到,上大学可以申请助学贷款,答答,你能给我一个比…  相似文献   

14.
星期六下午,照例是父亲陪我去浦东学琴。这天,在我之前学琴的是位陌生、瘦弱、怯怯的小女孩。我耐心地等着,终于她下课了,合上琴谱,拧开琴弓,将琴轻轻地放进琴盒里。摸索着从下面夹层里抽出一个厚厚的信封,双手递给老师:“这是一年的学费。”老师立马站起来推辞:“已经和你爸爸说好了,学费全免了,回老家好好复习,  相似文献   

15.
失去父亲,儿子却被母亲溺爱1981年,李兰生下了儿子江明。虽然家里经济不富裕,但李兰却不肯让儿子受一点的委屈。小明上幼儿园时,看到小朋友有变形金刚,就吵着要买。李兰为了哄儿子高兴,硬是咬着牙花了半个月工资给儿子买了一套变形金刚。为此,她几个月不吃早点,中午在单位买最便宜的菜,连双新袜子都舍不得买。但看到儿子那开心的笑脸,她就觉得比吃了蜜还甜。然而,好景不长。小明7岁那年,父亲在去天津出差的高速路上出了车祸,当场死亡。为了儿子,李兰强忍悲痛。料理完丈夫的后事,并把单位补偿的3万元用儿子的名义存进银行。她把存折压到了衣…  相似文献   

16.
热沙莱提·马木提的家在新疆喀什,她是一名纺织厂的下岗职工、单亲母亲。但这个原本窘迫不已的家,却被一项助学工程改变了命运。2004年,热沙莱提·马木提的大女儿帕丽扎提考上了喀什师范学院,一年学费要5000元。她想尽办法才为大女儿凑够了学费,送其上了大学。第二年,她的小女儿帕丽丹又考上了新疆师范大学,学费要7000元。这让  相似文献   

17.
跑,帕蒂,跑     
李荷卿 《家长》2008,(Z1):24-25
一个正常人要从美国西海岸跑到东海岸都是难以完成的事,而一位身患癫痫病的美国女孩儿却在父亲的鼓励下,完成了这一创举。抛开她个人的毅力,她的成功与她父亲的坚定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8.
许博渊 《教育》2011,(13):60
又一条令人痛心却又难以理解的新闻。4月1日,一位在日本留学的男青年在浦东机场向接机的亲娘连捅数刀,其母的胃和肝都被他捅穿,只因为抢救及时,才捡回一条命。这青年高中毕业后前往日本留学,至今已经5年,前两年学语言,后3年读大学。其母每月工资7000元,每年向这位留学生提供30万至40万元人民币的学费和生活费,钱不够,只得到处告贷,而他5年来从未打过工。新闻只字未提他父亲。如果其母为单身,则更可怜了。这位青年留学生为什么把刀捅向自己的亲生母亲?据其母说,3月份因为日本地震,她比平时多寄了一点钱,寄了人民币2万元,而儿子还质问她为什么寄晚了,于是发生口角,她生气地说以后没钱给他了,于是就出了这件大事。  相似文献   

19.
※经典语段一※她一动不动地盯着火车将来的方向,却又隔一段时间再看看左手的篮子,然后露出舒心的微笑,难道她真的不怕热?我正在纳闷她怎么不热,而且看着篮子还要笑,篮子里到底装了些什么呢?正当这时,列车到站了,人们蜂拥着逼近列车,而一阵热浪又将人群赶退了几步,唯有她顶着热浪,急切地扒上了车。车上座位不够,我和后上的几位旅客站在走道里,列车开始疾驰在空旷的原野上。(选自高考满分文《一双童鞋》)妙处可言“等车”可谓琐屑之事,但在作者笔下表现得生动形象,如在眼前。这是因为细节和一连串的动作逼真传神。那“盯着”、“露出”、“看…  相似文献   

20.
继母的账本     
一她对亲生母亲并没有印象,母亲离开家的那年,她还太小,两岁,是没有记忆的年龄。与父亲一起生活到5岁,便有了继母。与其他类似家庭不同的是,自己与父亲住在继母的房子里,花着继母的钱。继母家里有一个大她3岁的男孩,并不欺负她,却也很少讲话,偶尔看她一眼,带着不屑的神情。继母开了一家水果店,同父亲的感情似乎很好,做好饭要等着父亲回家才可以吃,还要为他烫上二两酒。那时,父亲在一家工厂做临时工,领着很低的薪水。她是个沉默寡言的孩子,与继母间不算亲近。继母出学费供她上学,为她和父亲洗衣。与同龄孩子相比,算不上幸福,可也相安无事。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