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科举时代,由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科举登第布局的不均衡。尤其是南宋之后,总体趋势呈现的是东南高西北低的登科走势。就河北而言,科举考试经历了一个唐代兴盛,宋代衰落,金元直线上升,明清两代在中上部稳步运行的态势。虽然河北的科举状况在全国并不算最显赫的,但也有着较为辉煌的业绩。在1300年的科举史中共诞生状元596人,其中有史可考的河北状元有47人,占全国总数的7.9%。全国连中“三元”的状元有18名,河北就占了4名,占总数的22.2%。还有一个奇特的史实:有名可考的中国第一个状元——唐代的孙伏伽为河北人,而清末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也来自河北。  相似文献   

2.
《登科记考》卷十五指出,徐晦为唐代状元,并说:“《玉芝堂谈荟》作‘徐敏’,误。”可见《谈荟》也未遗漏唐代这位姓徐的状元,只是写错了名字。徐晦官至礼部尚书,《新唐书》卷一六0、《旧唐书》卷一六五都有传记,旧唐书卷十七(上)、(下)及《资治通鉴》卷二三八亦皆有相关记载,但是均未提供其籍贯。近年出版的《状元史话》及种种“状元录”、“状元大典”、“状元传”等也均未能提供其籍贯。 据泉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黄启明先生讲,徐晦是泉州人,为泉州最早的状元。近查中国书生发表在《中华网分类信息·福建·泉州名人》中的《欧…  相似文献   

3.
每年高考之后,年度“状元”便成了最吸引眼球的人。过去,对“状元”总有多少仰望,总有不少神化的地方,媒体也把“状元”放大到不食人间烟火的境界,除了会读书还是多读书,除了勤奋就是发奋,单一化脸谱化,让人难以亲近,难以仿效。在素质教育不谈“状元”的言语下,对“状元”的期待及渲染仍愈演愈烈,几乎是街知巷闻,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4.
状元是中国科举时代进士科廷试第一名,考中状元即称“大魁天下”,荣耀无比。那么,状元是怎样录取的呢?是不是文才第一才能当状元呢?状元的录取与历代进士科考试科目的变化有关,如唐代重诗赋,宋代偏重经义,明、清则以八股文来衡量高低。士子要擅长当代重视的科目,才有可能大魁天下。状元的录取还与历代进士科考试制度的变化有关。如唐代是主司掌文衡,试卷不糊  相似文献   

5.
小议状元     
“状元”作为科举制度的专有名词始于隋朝,隋炀帝召试天下土子,朝廷设置进士科,其榜首者,谓之“状元”。唐代第一名进士称之为“状头”;宋时曾将进士第一冠以“榜首”,至开宝年间,定殿试贡士之制,才改称“状元”;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分三甲取士,真宗时又分三甲五等,一二等曰“及第”,三等曰“出身”,四、五等曰“同出身”,北宋时一甲三名均可称“状元”;元代一甲亦限三人,然第一名者乃称“状元”,明代洪武年间一甲第一人可  相似文献   

6.
本期的出版,恰在高考之后。考试自然是热门话题。评分一结束,各地传媒又在报导高考“状元”,还分文科“状元”,理科“状元”。有的连引号也不加,直呼状元,简直把高考优胜者等同于英雄人物,实在有些过分。  相似文献   

7.
谈“状元”     
“状元”一词与科举制密切相联。科举始于隋,然隋无“状元”之称。“状元”唐代始有,唐代科举考试的最高等级为礼部试,又称省(尚书省)试。省试分为常科和制科两大类,常科种类较多,进士科乃常科之  相似文献   

8.
读志小议     
关于绵州状元于环 《直隶绵州志》谓绵州曾有三位状元。除史料较详的宋代苏易简,还有唐代的刘暌和于环。而刘睽虽在名录中列为“会昌(唐武宗年号)状元”,但同时又有“《省志》作会昌进士”的注,未予肯定。加上别无片言只语,故实难接受其《选举考》“吾绵刘暌首登会昌状元,为唐代破天荒”的论断。至谓唐宣宗(李忱)大中七年《公元853)中状元的于环,在明代杨慎《升庵集》卷四十八,列入《蜀士在唐居首选者》八人之一。这大约就是州、县志以于环为状元的依据。可惜的是,这样一位为绵州历史增辉的人物,竟也未纪录下他的任何事迹  相似文献   

9.
“金榜题名”乃古人所说人生四大喜事之一,考中状元更是不得了,看古代小说、戏曲,很容易强化这种印象。唐代以诗赋取士,不像明清举子那样要背很多枯燥的经书,听起来好像对诗人非常有利。可是有唐三百年间,考取状元的有名文人也不过王维、柳公权,白敏中(白居易的堂弟)等有限的几个。  相似文献   

10.
登场献艺求状元唐代科举,不讳奔走。因此,通关节便成为应考士子的公开秘密,时人不以为怪。当然,那时“开后门”者并非都是庸才,而受人之请托者也不一定是为了谋一己之私。例如德宗时,韩愈一次就推荐了8人,皆被擢为进士,以后均有一番作为。特别有意思的是,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杰出诗人和画家王维,也是通过“开后门”而成为状元的。  相似文献   

11.
若说状元驸马 ,得先从状元谈起。何谓状元 ?状元是科举时代的一种称号 ,起于唐代。科举制度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 (省级的考试 ,考中者为举人 )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 (礼部主持的三年一次的由乡试考中的举人在京城参加的考试 ,考中者为贡士 )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 (皇帝对会试录取的贡士在殿廷上亲自发问的考试 ,考中者为进士 )第一名称“状元”。何谓“驸马” ?相传 ,秦始皇经常出巡 ,每次都要大显军威 ,组织一支庞大的陪巡队伍 ,为防不测 ,秦始皇就在队伍中安排了许多“副车”。每辆“副车”内都坐着一个同秦始皇服饰一样的“替…  相似文献   

12.
我国从隋代兴科举、废荐举,从唐代武则天起擢状元,至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先后出了近六百名状元,其中固然不乏凭真才实学得以中状元的,但更多的则是因才学之外的种种原因中了状元。要而言之,有以下一些稀奇古怪的原因: 名字:明朝永乐二十二年,本已拟定擢孙曰恭为状元,但明成祖见了这一名字时说:“‘曰恭’二字,合起来岂不就是一个‘暴’字,主张暴力的怎么能当状元呢?”在封建社会,皇帝放个屁也是“圣旨”,于是,主考官急忙将这个孙曰恭降为第三  相似文献   

13.
《唐代状元奇谈·唐代状元谱》一书,在前人与今人研究的基础上锐意深入,补正了古今同题著作的错漏,学术价值高人一筹。其资料丰富、考证严密、视野广阔、可读性强、观点新颖、创见迭出,使读者耳目一新,堪称目前关于唐代状元研究最权威的著作。  相似文献   

14.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九《选举》二记录了武德元年“上书拜官一人”,二、三、四年均“不贡举”,五年有“进士四人”。看来他认为唐代科举始于武德五年。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卷二则记武德元年有状元孙伏伽,这就是说唐代科举始于武德元年。清·徐松《登科记考》卷一所载几乎全依《文献通考》,并将孙伏伽移为武德五年状元,在其名下注曰:“惟唐贡举始于武德五年”,还说《玉芝堂谈荟》“言元年者误”。但是,其卷二二大中十年引郑颢为进《诸家科目记》所上的《表》却有“《诸家科目记》撰成十三卷,自武德元年至于圣朝……”等…  相似文献   

15.
状元种种     
△状者,榜也;元者,首也。状元,即金榜名列第一之意。状元称号始出子唐代,而不是隋代。 △中国从607年到1904年开科取士。其中文科共发榜745次,中进士者  相似文献   

16.
《高中生》2002,(2)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的今天,我们的《高中生》杂志不能也不应该把目光过多地聚焦在高考“状元”这个层面上。但我们也感受到了社会对高考“状元”的关注程度,感受到了高中生对高考“状元”的羡慕程度,更何况高考“状元”本身的一些心得体会确实对高中生有所启发。基于上述理由,我们从易图强先生的著作中选取了部分素材,请吴昕孺先生点评,组织了这篇《高考“状元”语录点评》,希望能给广大高中生以帮助。  相似文献   

17.
通读周腊生先生的《唐代状元谱·唐代状元奇谈》后受益匪浅。这是他状元研究系统工程中的又一本力著,是状元研究领域的一朵奇葩。它不仅集学术性、知识性、鉴赏性于一身,而且其研究独树一帜,考证别具匠心。对它的专业和权威评价已尽在书前的两篇序中,笔者不再赘言。我看后的感觉就是没有超人的毅力、没有过人的细致是完成不了这种宏篇大著的。看的过程中,发现书中尚有些编校错误,尽管瑕不掩瑜,但还是应该指出来,以就正于作者与天下方家。 【之一】第182页第4-5行载:“本朝举行进士考试6次,共取进士26人(首次取士数缺),应有5名状元……”,…  相似文献   

18.
近10多年来,各地为了开辟旅游资源或宣传地方形象,纷纷挖掘当地的历史名人,有不少不是状元的古人都被强行戴上了“状元”桂冠。广东的莫宣卿就是最为典型的一个。 用《飓风搜索通》搜索,强调莫宣卿为岭南“第一状元”的网页有几十个。如,《肇庆市政府信息网 》云:“唐代岭南第一个状元莫宣卿,就是肇庆的封开县人。”(http://www. zhaoqing. gov. cn/ lyzn/ lyrd8.htm - 2002-9-16/2003-04-30)《南方网旅游·南方网讯》称:“农历八月十七是两广第一状元莫宣卿的生日。连日来,来自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港澳地区的莫氏宗亲会的代…  相似文献   

19.
高考成绩还没出来,各大高校的奖助学金政策已经纷纷出炉.据<西安晚报>6月16日报道,“状元”奖学金今年一路走高:清华将“状元”奖金从2万元提高到4万元,另外据说如果文科“状元”考上清华人文学院还可另加6万元;北大“状元”奖金也从2万元提高到5万元:广东省内,“状元”最高奖金达到10万元.  相似文献   

20.
【原文】热炒“状元”误人子弟·梁沂滨·随着高考分数的公布,各省市的高考“状元”们纷纷浮出水面。一些名牌大学决定,各省市、自治区的“状元”凡报考该校的,可得5千元奖学金;一些地区纷纷以“XX中学飞出一只金凤凰”、“文科状元昨天诞生”等为题发布消息、刊登照片,介绍“状元”们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